農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我國的素質教育事業在改革中推進,現今成為學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關鍵,德育和生活的聯合成為了素質教育工作的重點。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教書,更重在育人,教師的工作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契合點,關系著“教書”和“育人”兩個關鍵的雙重任務。德育生活化是新時代的素質教育方式,生活作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能夠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素質和主體意識,對人格的培養有極大的影響。
初中 德育生活化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10-01
中學生的德育素養關系著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未來發展,但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仍處在逐步完善的階段,心理正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化的過程,因而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要肩負起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的重任,在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展開德育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能幫助中學生提升道德選擇和道德辨識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個人品德修養,更適應現代生活。
1.德育生活化的意義
德育作為提高個人品德修養的一種重要途徑,成為了我國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缺的關鍵部分。實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與道德修養,最終成為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中學時期的學生是形成正確價值觀念、良好修養素質的重要時期,作為教師應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展開德育工作,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在教師的教誨下充分利用自身知識水平分析現實生活,正確判斷出是非對錯,形成良好正確的道德標準。德育生活化的本質就是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的行為活動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在教師的積極指引下,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升華內心的道德情感、啟迪思想認知,最終成為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人才。
2.德育生活化的途徑
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農村教師更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克服空洞的德育說教,應把德育融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引領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接受社會的規章制度,優化學生們的道德行為。教師要以身作則,構建德育生活化理論框架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中學生鋪設健康成長的德育大道。
?。?)以傳統文化為德育生活化的基石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生活化內容,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道德修身,一代教育大作家孔子就以“君子”的要求約束門生??鬃铀岢木又L,不僅要具有風骨氣節,還必須要有誠信、守禮。作為教育者應在學習中教導學生行君子之事,擁君子之德,講君子之義。愛國主義的培養也是每個教育階段都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在課堂的教學和生活中,教育者要不斷地以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們傳遞愛國情懷,潛移默化地灌輸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進他們的愛國之心。學校應定期開展“經典誦讀”、“道德講堂”這樣的德育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其中,通過文化的熏陶去影響、規范中學生們的行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也打造了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
?。?)德育教育回歸現實生活是過程
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包含著三方面: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僅僅是學校一方實行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配合。
第一,在學校中實行德育生活化。中學生在學校生活中不僅能學習到文化知識,更能切身體會集體生活與人際交往等活動。在學校中實行德育生活化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是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教師要明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開展相關聯的德育活動,如在日常生活當中涉及中學生的社會熱點問題,教育者可以與同學們進行探討,切實解決中學生們想要了解并解決的問題,搭建良好的師生溝通平臺,幫助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德育觀念。
第二,在家庭、社會中實行德育生活化。學校是實行德育生活化的核心,發揮聯系家庭、社會教育的指導作用,能夠保證學生的道德教育始終處于一致。
家庭德育生活化包括親緣的榜樣示范、學校開展的親子活動、家校合作等。在家庭中實施德育生活化需要學校的密切指揮,保證教育目標相一致。引導學生在家里充當“父母”的角色,做一些日?,嵤潞土λ芗暗霓r活,如買菜、做飯、洗碗、洗衣服、播種、除草、施肥等,讓他們體會父母每天為其付出的辛勤勞動,體味父母勞動的辛苦。通過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系活動,有利于教育者全面準確的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
在社會中實行德育生活化,是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和家庭,開拓自身的眼界,增長社會見識,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繼承傳統的優良品德,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社會實踐動手能力,為將來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育者,要依據現實生活中學生的成長心理和道德水平,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借助社會的力量,將學校和社會緊密相連,讓學生們關注社會生活,培養一定的社會能力。
3.小結
德育生活化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當今社會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作為教育者應該以傳統文化為基石,在現實生活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活動,聯合家庭與社會,建立起三方聯合一體的組織網,在最大限度地擴展德育生活化對中學生們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海云.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淺探[J]讀與寫雜志(教育教學刊),2016(06).
*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154)研究成果;也系蘭州市“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LZ[2018]GH526)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