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至關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在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特別是思想道德素養方面占據著重中之重的地位。學校在學生學習時期開展德育工作的具體情況,甚至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會產生終身性永久性的影響,因而這一問題絕對不可輕視。本課題面向小學階段,從當代新的時代背景與教育需求入手開展分析,強調德育教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關鍵性意義,分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具體現實性可行措施,以切實提高學生德育教育教學的實行水平,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小學數學 德育教學 核心素養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 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63-01
1.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滲透之重要性
德育工作一直是國家發展素質教育的一個教學重點,也是學校增進和提升綜合素質教育水平的主要著力點之一。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水平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之中,對于“德”的教育長期居于核心地位,一直被不斷強調。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面對新的教學不僅要做到熟練教學知識,更要做到將自身的優秀品德在德育活動中傳達給學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教育成人比單純教授知識,對學生的影響和意義要大得多。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币粋€優秀的數學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更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讓道德和知識相融合,德與智共同進步,才能夠成就真正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才,也才能讓學生的價值真正實現出來。
小學階段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學生具有終身性的影響,因而,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滲透入德育教學,二者并進,共同發展。
2.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的現實性措施
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筆者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現實性措施構想。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我們現用的小學數學教材之中,知識點和計算公式依然占據教材中的絕大部分,于此相比,德育的內容并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不斷認真鉆研,充分將教材中不明顯的德育因素挖掘、實現出來,并在課堂講授中傳達給學生。我們可以通過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來達到德育和知識教學的共進。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我設計了一些能夠從數據上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輝煌成就的練習題,讓學生讀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我們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有了更清楚的認知,在數據上更清晰地把握;此時,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知識和素養的并進。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久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且具有一經形成便不易改變的傾向。在小學階段德育教學是為學生的長久發展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培養良好的數學習慣,對學生的道德水平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如果能在這一階段便培養起學生的道德水平,學生的長久發展也就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因為數學本身便要求邏輯上十分嚴密、語言上十分精確,教師自然便要將這種精神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學生的數學品格。在德育教育要求下,我們要求教師要重視數學教學的這種作用,并不斷將它發揮出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逐漸形成對每一道題目都認真、對每一次測試都負責的態度,要勇于獨立思考,并且敢于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積極克服;要不懼錯誤的挑戰,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視錯誤并不斷改正。例如,在學生計算數學題目的時候,學生需要時刻注重思維能力的條理性,理清做題的思路框架,確定計算的先后順序、能否簡便計算的問題,并時刻注意細節,自覺檢查,重視數字、符號、小數點等易錯點,端正學習態度,充滿耐心,以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
(3)知識與思維并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的靈魂所在。學生的根本數學水平,不在于對知識的把握程度,而是在于數學思維模式。只有在數學思維的培養之中,才能讓數學教育的成果真正深入學生的頭腦,讓德育真正感染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想要從根本上達到德育的目的,必須培養起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知識與思維的并重,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對數學的深層次認識,根本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為了使抽象的幾何變得生動、容易把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演算紙上繪畫各種形狀,例如在三角形教學中,便可以讓學生自行繪畫比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各種三角形,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不同三角形的不同特征,把握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變死為活,化零為整。教師還可以放寬自己對課堂的把握程度,在講解過程中將時間留給同學,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使他們更加參與到定理的推演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他們進行一番探索之后,老師進行最終的總結,為學生梳理脈絡和思路,將教學知識以更高的效果傳達給學生。
參考文獻
[1]劉小飛.小學數學教學德育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8(12)
[2]黃云仁.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J].新課程(綜合版),2018(12)
[3]李榮.數學學科德育滲透問題的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2)
[4]顧玉娟.日記撐起數學教學的一片藍天[J].試題與研究,2018(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