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德育必須立根于真實的課堂。本文通過對小學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及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進行探討,總結了實施德育的方法,即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師的示范性,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關鍵詞:小學英語 德育 教材內容 示范性 活動
教育應以德育為先。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盵1]小學正是德行養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最強,易于接受新事物。各科教師,不僅僅是班主任,應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抓住一切合適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靈品格。但是,學生良好習慣和品行的培養,如果游離于學科課堂教學之外,是抽象的、沒有生命的。要想德育教育行之有效,必須立根于真實的、接地氣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能把握文本的內容,又能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激發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的積極性。
就英語學科而言,小學英語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化思維、交際能力的學科,也是啟蒙學生思想和品質的學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在尊重英語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盡可能地挖掘教學內容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將思想品德的教育適時、無痕地滲透到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成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下一代。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寓德育于智育?肖紅順(2005)認為,新課標出臺以來,英語課程不但要體現工具性,更應體現其人文性。在這樣的要求下情感陶冶法、語言熏陶法、創設情景法、開展活動法、小組討論法等德育方法也應運而生。[2]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談談具體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容實施德育
教材不僅是孕育知識的載體,更是德育滲透的中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教師在課堂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第一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內涵,把教材內容和德育滲透有機結合在一起,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熏陶。小學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學科,而且,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學習的語境是虛擬的。所以,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往往不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努力挖掘,自然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筆者研究了新版PEP教材,發現每個年級每個單元中都有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德育因素。以五年級上冊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的Part B:Let’s talk部分為例,詢問學生最喜歡的食物。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最愛吃的是漢堡包,這時筆者對學生的飲食習慣加以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經常吃這類食物不利于身體健康,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豐富而源遠流長,并播放一小段《舌尖上的中國》,讓他們為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
二、利用教師的示范性實施德育
小學生的人格還處在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易受外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行為具有明顯的示范性。即使教師沒有進行有意的、顯性的德育滲透,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己的言行就對學生的習慣、思想和品德產生了影響。
實踐證明,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學英語教師總是用Great!/Good job!等詞語鼓勵學生,她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活潑開朗、善于表達;一個溫文爾雅的教師習慣用Thank you. Sorry.等禮貌用語,學生在課堂上也是循規蹈矩,彬彬有禮;一個脾氣暴躁、行事沖動的教師的學生在課堂上要么戰戰兢兢、不敢開口,要么沖動無禮、調皮搗蛋。
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多維度的,他們的人格、習慣、品行、態度乃至氣質都會對學生產生潛在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記住自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得體的語言、親切的態度、規范的行為、良好的品德等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要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三、在活動中實施德育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最為學生所接受的、最直接的德育滲透形式就是實踐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各種活動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形成團結、互助、友愛的品質。英語課堂活動有很多,唱英文歌、自創歌謠、游戲、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且,這種快樂的情緒潛移默化中也會移情作用于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擁有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ㄒ唬└柚{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在有節奏的歌謠中學習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歌謠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三年級上冊中出現了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教師可以利用三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活潑特點,將這些編成歌謠:見面問個好,一聲Hello少不了;早上見面Good morning,下午見面Good afternoon;接受幫助后,記得Thank you;到了分別時,一聲Goodbye。這樣的歌謠,朗朗上口,學生樂于接受,也便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文明素養。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深受學生喜愛。在PEP教材中,Let’s talk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讓學生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來進行對話,很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將學生帶入預設的語言情境之中,讓他們置身其中。而且,這樣的活動過程包涵了豐富的德育因素,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學會理解和體諒他人,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在他人表演的同時,教師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尊重他人。這些都是細水長流的德育滲透。
結語
小學英語教師參與德育工作不僅包括英語教師利用英語學科教學資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還包括英語教師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態度影響學生,也包括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活動進行“滴水穿石”般的陶冶,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樂觀的性格,以良好的行為習慣體驗生活。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傅任敢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53.
[2]肖紅順.中等職校英語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實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