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107—01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思想性極強的學科,每篇文章中都有很濃郁的德育素材。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到底應該怎么去做,才會將德育極好地滲透進課堂教學中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利用技術營造氛圍,為德育做好鋪墊
   幾乎每一篇課文都能夠利用科學技術營造氛圍,有的可以插入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音樂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場,有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一張張關于課文內容的圖片資料,這些無疑都形象地豐富了文字所不具備的直觀性和濃縮性。遇到寫景散文,既可以播放與之相關的音樂作品,也可以展示景物的真實圖片,如《三峽》《答謝中書書》《春》《濟南的冬天》等課文。遇上介紹動植物的科普小品文,最好就用各種圖片填充文字所達不到的直觀、真切的效果,如《綠色蟈蟈》《恐龍無處不在》《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而對于故事性很強的文本,則更適合視頻再現,如學習《蘆花蕩》可以播放任意一個關于抗日戰爭的電影、電視劇片段;學習《信客》可以播放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的片段等等。學生不但領會了文本內容,也更加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靈會變得更加純凈。
   二、圍繞課文中心,提煉德育素材
   因為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以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正能量為主旨的課文,文本本身在講故事、憑吊偉人的同時,用極為犀利的言辭鞭撻著帝國主義者不義的瘋狂舉動,不斷地揭露著社會的陰暗面,但同時也在弘揚著社會的良好風尚和偉大精神,因而教師可以隨時提煉相關的德育素材。
   1. 時刻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隨著“中國夢”的提出,中國夢,強國夢,人民的夢,團圓的夢,富強的夢已經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我們無顏擔當龍的傳人。中國夢講復興,不是簡單地重新尋回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一個曾經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目前尚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而這樣的理想在語文課本中更是早就有之。如,《在山的那一邊》中告訴我們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上,我們也有大量的教育素材。如,《敬業與樂業》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敬業教育,《唐雎不辱使命》中忠君愛國思想乃是縱橫家們游走各國,完成使命的先決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極其典型的德育素材。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將它們變成精彩的德育主題會,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既看懂故事,也認識了眾多有識之士,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禮,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三、學習寫景散文,促使學生熱愛祖國
   都說“親不親,故鄉土”,一個隨時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周遭環境優美的人,是不可能不熱愛生活的。由此,就可以印證葉圣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思想精髓。學生在學校里的一言一行都是真實生活的具象表現。教師們深諳此道之后,所有的教學細節就會越來越生活化、通俗化、直觀化。如,《春》《濟南的冬天》《雪》《三峽》《記承天寺夜游》等,通過和學生一起細細品味文本語言,“披文以入情”,盛裝做一次美的巡禮,讓學生不但可以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只知道享受,缺少回饋,甚至在青春期來臨之時,不光不尊重父母,還會頂撞、忤逆父母。這時候,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親情故事,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感恩教育。這樣的課文有《背影》《我的母親》《傅雷家書兩則》《傷仲永》等,這些課文中的很多片段,讓人讀來潸然淚下。這些故事通過文字,將父母形象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會感同身受,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總之,語文課本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世界,學生在這樣的世界里,每天出出進進,像蜜蜂蝴蝶一樣,不斷采擷精神力量,滋養自己的心田,為打造一個高素質的自己而不斷努力著,眼看著他們的幸福成長,筆者的面上便是含笑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