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英語作為小學義務教育基礎學科,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實現學生道德素養和英語水平的均衡發展,對其未來生活與學習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德育教育;滲透策略;分析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與創新,要求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英語能力。但是當前,受到固化教學思維的影響,一些英語教師更加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德育滲透,沒有充分利用英語教學中的德育資源,導致英語德育作用缺失。因此,相關教育同仁需要迎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深德育滲透,培養更多具有較高素養和良好品質的現代化人才。
1、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
1.1社會美德
社會美德是一名現代合格公民必須具備的品質,其關乎學生未來的社會發展和健康成長。社會美德涉及范圍廣泛,包括樂于助人、關愛環境、孝老愛親、尊老愛幼等,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中,需要以教材為立足點,結合教材資源滲透社會美德,幫助學生形成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精神品質,自覺抵制社會中的不良文化和負面現象,從小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
1.2正確習慣
小學生在步入學校后,其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也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會形成有效的互補。英語作為義務教育基礎學科,其功能和價值不僅僅為傳授知識,更是通過教學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為學生未來的終身學習夯實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中,需要有意識的滲透正確習慣,例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作息習慣、吃飯習慣、學習習慣等,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規范自身的行為和意識。
1.3文化禮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通過英語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掌握以及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禮儀,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感受漢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需要將文化禮儀作為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促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掌握節日祝福禮儀、告別禮儀、問候禮儀以及禮貌稱謂等,進而成為一名懂禮貌、懂禮儀的好孩子。
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相關途徑分析
2.1提升教師人格魅力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尚未發育成熟,對成人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處于樹立科學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重要時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此,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生交流中,需要注重提升個人人格魅力,利用自身的人格品質和價值觀念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同時,教師在滲透德育中,還要利用英語學科的特點,將表演、肢體和語言融為一體,帶給學生立體全方位的影響,為其創設濃郁的英語學習環境,在喚醒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和融入。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端正自己的儀表,衣著需要利落、舒適、干凈,面帶微笑、精神抖擻的出現在學生面前,使用英語與學生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 幫助學生消除課堂的緊張感,緩解其由于教學帶來的膽怯情緒,營造和諧而良好的課堂氣氛,拉近學生和教師的心靈距離,有助于德育的有效滲透。
2.2整合教材德育元素
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礎,為其未來的英語學習提供幫助,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生活具有密切關系,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生活性。因此,教師在滲透德育中,需要對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元素進行整合,通過具有生活性的知識滲透品德素質和習慣教育,實現英語教學和德育教育的高度融合。
例如在學習“thank you”、“sorry”、“hello”等具有禮儀色彩的單詞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待人接物習慣,打招呼盡量使用禮貌用語,如果生活中出現錯誤要及時道歉,給予幫助自己的人要給予感謝等,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習慣;又例如在學習“Excuse me?”、“Can you help me?”、“What's this?”這些句型或者短語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熱愛學習、不恥下問以及善于發問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平時與學生交流要做到尊重學生、平等對待,使用禮貌用語,在課堂中和校園中營造文明禮貌的良好氛圍。
2.3全面打造德育環境
德育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以及滲透德育,不僅需要教師和學校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參與,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以及教師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全面的德育環境,實現各個滲透環節的關聯和教育,實現學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家庭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給予英語學科以高度重視,在家庭中營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社會還要加強輿論宣傳,以學生英語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家庭和社會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學習“china”這一英語單詞中,教師要通過單詞教學滲透我國的自然環境、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通過單詞促使學生加深對祖國的了解,在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單詞的基礎上,滲透愛國教育和民族意識。同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要注重通過英語學習提升學生的品質,促使其以積極、自信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在平時與孩子的接觸中謹言慎行,不說例如“shit”等英語不雅詞匯。
2.4創設英語德育情境
情境教學以新課改提倡的新型教學方法,教師在滲透德育中,需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德育情境,以情境為滲透的切入點,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升個人英語水平和德育水平。
例如在學習“thank you”這一英語短語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創設生活中接受他們幫助的情境,促使學生在正確的情境中如何與幫助者道謝,在鍛煉其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形成正確的禮貌習慣。
3、結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以及融入德育,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趨勢,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與道德品質的均衡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鄒微. 關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3.
[2]鐘郭梅.挖掘英語德育資源塑造學生健康人格——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1):52.
[3]張清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以教科版(2011年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J].學周刊,2017(29): 131-132.
?。◤V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七小學 5108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