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德育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德育教育能夠促進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有效實施。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是至關重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音樂教學過于重視學生音樂水平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培養。故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使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課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首先討論了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可行性,然后研究了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 素質教育
  一、引言
  根據國家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各個科目都應該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還未成熟,需要學校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學習,為其品格的健全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從筆者的經歷和對周圍的觀察來看,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要完全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首先,老師和家長都沒有搞清楚“學習的意義”。在這個越來越多元的社會,學習的意義不僅僅是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家長和教師將分數看得過于重要,導致家長和學校對音樂課堂的重視程度不高,甚至對音樂課堂進行“閹割”,而更加看重語文、數學、英語等需要考試的學科。這也是中國整體教育現狀的悲哀。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智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的道德,智力,身體和審美發展。因此,有必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可行性
  音樂是通向人的心靈的重要途徑。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側重點在于表達情感、提高審美、陶冶情操。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中,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關鍵部分,對學生的心靈滋養和情感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的魅力在于其感染力的深厚,音樂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
  品德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也是重要的一環。在音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旋律、歌詞等,讓學生體會作者想要在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從而被作者所打動。因此通過音樂的情感教育,能夠達到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目標。
  三、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策略
  (一)在課程準備中滲透德育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積極備課。充分的課前準備能讓教師提前思考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等,以及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學生。如今小學音樂教材中已經有很好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師可以將音樂教材充分利用。比如,誠實、講禮貌等優秀品質應該從小培養,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所以現在的音樂教材已經出現了這一部分內容。教師應該將這部分內容當做重點來準備,加強音樂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讓學生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比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經典的愛國主義兒歌,其旋律悠揚婉轉、哀傷幽怨,歌詞打動人心,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有很大推進作用。為強化這首歌曲的德育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階段查閱資料,了解這首歌曲的時代背景和故事背景,以歌曲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進行備課。
 ?。ǘ┱n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興趣是學習的最有效動力。為了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堂中,教師應該讓課堂變得有趣。音樂之美需要用耳朵聽和用心感受。學生受到感染,就會被激發起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音樂、主動思考音樂所承載的思想情感,對德育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滲透起到很大幫助。
  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載體,對音樂開展教學。這里可以充分應用現代化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直觀的多媒體手段,吸引學生去觀察、思考、理解、應用。這樣,不僅學生的音樂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還能更好地被音樂所感染,達到德育教學的效果。比如在歌曲《黃河大合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歌曲背景知識相關的收集圖片、視頻、音頻等在課堂上展示,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歌曲創作背景,更好理解歌曲的內涵。
  此外,活潑好動、愛表演是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表演欲,在教完一首歌曲后,讓學生上臺演唱,并對唱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演唱中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歌曲的背景知識和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排練小劇場,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的自己感受比教師的課堂傳授更加深刻和真實。通過真實地感受背景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音樂課程的情感和主題。
 ?。ㄈ┱n堂內外相互結合滲透德育
  根據西方教育學家的德育思想,從小的生長環境對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質有很大影響。因此,這也更加彰顯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誠然,音樂課堂教學是音樂德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靠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對音樂學習和德育教學都遠遠不夠。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積極開展不僅有趣,還有教育意義的課外音樂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合唱比賽,通過分工與合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外活動不僅可以給學生一個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還讓學生通過演唱,體會歌曲的藝術價值和情感價值。
  (四)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滲透德育
  由于小學生處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在小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都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一位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一位專業水平高、關愛學生、為學生著想、道德品質良好的音樂教師會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音樂教師應該在上課時保持親和的態度,以身作則,賞罰有度,舉止大方、談吐文明,為學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由于小學生還未形成成熟的道德觀念,如果教師言傳身教,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思想,同時保持良好的習慣,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教學語言,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學生就會以教師為規范,自動學習教師的良好習慣。
 ?。ㄎ澹耙匀藶楸尽睗B透德育
  “以人為本”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積極融入音樂課堂。教師應該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因為脫離人性而一味追求知識傳授的教育體系將會丟掉教育本身的意義,即教育本身就是基于人而存在的。教師需要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且存在差異。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的基礎上,讓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自己的人格和素質也得到了發展?!耙匀藶楸尽笔且环N更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比如,尊重學生是以人為本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除了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某些音樂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要直接批評,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要耐心地提供指導、糾正,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鼓起勇氣積極參與,克服困難,積極糾正。教師要給予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對于比較羞澀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激發他們的自信。這樣,學生能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樂趣,讓自信心得到提升,音樂課堂也變得活躍了起來。
  結語
  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摒棄學習的功利性,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將關注點放在對藝術的欣賞、探索樂曲的精神內涵上。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弱化技巧,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滲透德育,不僅讓學生由衷地欣賞音樂、喜歡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心靈得到蕩滌,促進學生品格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杰,趙艷.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的原則及路徑研究[J].黃河之聲,2018(15):78-79.
  [2]王明葉.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8(29):143-144.
  [3]賀慶玉.試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15):162-163.
  [4]何琦.音樂中的育人之道——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好家長,2017(59):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5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