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英語教學目標也不局限于英語基礎知識、語言能力的提升,還將德育教育作為其教學的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關系學生當下身心健康,日后茁壯成長的關鍵步驟,也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德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84-01
小學生處于性格、品德、觀念養成的關鍵階段,因此,社會各界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問題都相當看重,教育觀念也開始轉變,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開始向素質教育觀念轉變。教書必先育人,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觀念,才會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為人才培養工作打好基礎。小學英語盡管是一門外語課程,但其中也包含著很多德育知識,小學英語老師應該挖掘課本內容,在課堂內外注重德育滲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1 轉變英語教學觀念,樹立德育教學意識
小學英語課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內容,有禮貌禮儀、問候語、感謝語等等,蘊含了多個德育元素,課本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工具。老師應該樹立育人意識,不只是滿足于本學科的知識教學,而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在編制教學計劃,制定教案時,應該仔細研究課
本內容,從中挖掘德育元素,并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比如說,英語對話中大量的禮貌用語,多以問候語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開始,以“Bye bye/thank you/ see you”等結束,與朋友好久不見,都會用“how are you/how do you do”等問候,彼此都會關心,不僅如此,在做事情之前都會征得同意“Can I…”這些都彰顯了西方文化中有禮貌、注重禮儀的一面,也是教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禮貌用語,正確待人處事的有效教材,老師可以在教學英語的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有禮貌,關心他人。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德育狀況,與家長、班主任保持溝通,如果發現不正確的言行、習慣,及時指出、糾正,引導學生改善。
最后,運用課后作業、寫作任務等引導學生,巧妙設置學生作業任務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受到德育內容熏陶,久而久之,形成積極向上的品德。
2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德育教學環境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關注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愛上英語課堂,反之,學生厭煩課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本身處于愛玩的階段,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其一,老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維系平等師生關系,老師在對學生提出請求時,比如說提問時,要加上please,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鼓勵,也讓學生從中明白對他人提出請求時需要用上禮貌語。
其二,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造輕松和諧的教學課堂,盡管現在的書本相比較于傳統教材更為生動活潑,但書本包含的內容有限,如果老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英語對話,在英語教學時配上豐富多彩的圖片,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且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全面提升聽讀寫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其三,創設德育教育情境,情境教學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內容、情感的重要手段,讓學生投入情境,通過身心體驗達到學習目的的有效措施。比如說,在教學家庭成員稱呼時,老師可以將課堂轉變為一個小舞臺,學生們各自扮演不同身份,頭上帶有相關的稱呼英語單詞小帽子,有“grandma,grandpa,dad,mommy,uncle,aunt”等,然后相互之間用英語介紹,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學習到單詞,同時,老師在角色扮演中引導學生需要尊重、敬愛自己的家人,學會關心身邊人,讓學生心中懷揣著感恩的心對待事物,不可因為家庭溺愛養成不良行為習慣。
3 組織英語課外活動,滲透德育內容
英語課外活動,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生活中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與品質提升的最佳環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進步的更快,才能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真正實現生活實踐應用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呢?
比如說,老師在教學let’s go to the park時,老師可以組織一場附近公園的徒步活動,在活動途中,選擇交通工具公交車時,老師鼓勵學生要文明乘車,不亂丟垃圾,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遵守乘車規則。到了公園,讓學生觀察植物、花朵、河流等,并對應教導英語單詞,同時,要求學生愛護環境,珍惜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到珍惜一草一木,愛護草坪,在公共場所不亂丟瓜皮紙屑,不大聲喧嘩,尊老愛幼,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做一個充滿愛,并學會表達愛的小學生。
不僅如此,老師還可以組織不同英語課外活動,比如說,植樹節的植樹活動,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團結能力,編排富有德育元素的英語短劇,并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社區表演,一方面讓學生從中體驗故事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同時也讓學生為老人、社區送去溫暖等等。多種課外活動的組織,讓英語教學模式多元化,也讓學生從不同活動中學習到不同德育內容。
4 家校合作,共同完善德育教育
家庭是學生的另一個主要學習場所,家長是學生啟蒙老師,也是學生身體力行學習的對象。家校是學生獲得德育完善教育的綜合體,因此,只有將家校德育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就能實現高效的學生德育效果。家校合作主要分為兩方面:
一方面,老師通過與家長保持溝通,彼此了解學校、家庭里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從而可以真實了解學生的德育現狀,如果出現不良言行、觀念,可以共同合作,雙管齊下幫助學生及早糾正過來,避免帶來更多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家園合作,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說,以教學家庭成員稱呼為例,老師可以告知家長,教學進度,從而讓家長在家練習,是知識點鞏固,也拉進了家庭成員間關系,一舉多得。
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是每個學科老師應該擔負起的責任,作為英語老師也是如此,從各個細節著手,將德育落實到英語教學中的每一個活動環節,巧妙利用教育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每個小學生都成為積極向上、身心健康的人。
參考文獻:
[1] 周玉媛.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