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新潮推動下,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方式已然不能滿足現代學生需求。對于任何一門學生需要接觸到的學科領域,學生的學習目的在于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并將該學科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特長,內化學生的本領、技能。美術是一門實踐性教學課程,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需要重視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美術教師應及時更改傳統教學觀念,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動手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動手能力;現狀;策略
  新課程改革下,素質教育成為小學課程教學環節中需要高度重視的教學內容,素質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身心教育,包括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時,學生的動手能力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需引起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者的高度注意。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構建。筆者認為,只有增強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才是小學美術課程開設的最終意義。
  一、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環節中的不足之處
  小學美術課程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始終被小學教師當作“副課”開展,與其它理論性課程相比較,小學美術學科的重要性始終不被重視。關于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環節中的不足之處,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未意識到小學美術學科的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學習美術課程,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課程是藝術學科中的一個分支,能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境界和審美感知能力,只有培養學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才能將美術的精髓挖掘出來。但實際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并未給予美術學科合理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學校本身,更體現在教師與家長兩者日常陪伴學生成長的主體之間。作為學校,普遍認為只有學生的總分得到了提升,加大了學生升學率才是對學校最好的名譽提升,這是確保學校能夠得到長久發展的重要路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只重視學生考試科目的總分成績,也稱為應試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其它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美術、體育等。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個很大的阻礙因素,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高度重視。
  2.未及時更正教學思想與方式
  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教學思想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得到顯而易見的學習效果,也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能否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F如今,許多學校小學美術教師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并未及時發生觀念轉變,仍然將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應用于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的美術課堂教學。導致學生認為學習美術意義在于將書本上的繪畫內容“手動復制”完成即可,這有礙于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從而降低小學美術課程的學習效率與興趣。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前,許多學生在報考高校時以藝術學科為主,藝術教育成為當下學生有效的發展之路,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更發揮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作用,小學美術學科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個分支點,需要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有以下幾點策略。
  1.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識力度
  在提高小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賞識力度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對動手能力的重要性的感知意識。在進行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性格選取一些具有學習意義的美術作品,讓不同學生賞識不同的美術作品,實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措施。當然,在進行美術作品的篩選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范圍進行美術作品選擇,尤其需要參考美術課程的教學構架,選取符合教學內容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美術教師也可進行美術作品加工,幫助美術作品的童趣性元素得到提高。
  例如,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教材《色彩的和諧》一課中,繪畫教學時,美術教師可針對性的選取一些優秀的攝影作品,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不同作品的美術框架構成要素,并通過美術作品文字語言的解釋說明幫助學生領會美術作品的優秀之處,加以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己的美術作品質量。
  2.提高教學情景的建設,加強學生動手能力
  小學生在進行美術課程學習時,無法每時每刻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美術作品繪畫的教導中。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可進行真實情景創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加強動手能力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例如,學生對圖畫的抽象描述能力、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學生的繪畫技能等,致力于創設和學生知識水平相符合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例如,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教材《鳥語花香》一課中,在課程開展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向學生展現鳥語花香的景象,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自己處于自然世界的美麗風景中,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景感。同時也可以用戶外寫生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看到鳥語花香自然的美好,緊接著再讓學生自己動手繪畫,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
  3.制定手工制作課程的教學方案
  學習美術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和藝術審美能力,因此,在美術課程中制定手工制作課程的教學方案是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重要路徑。
  例如,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教材《元宵節里掛彩燈》一課課程教育時,可根據學生知識水平特點適當性的開設手工制作課程,結合課本中附帶的彩燈制作方法,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完成課程的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在制作彩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構想該如何做才能做好,并動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通過實踐技能積累,學生也能深刻的意識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在今后其它相關藝術的學習中,學生也能挖掘其學習意義和技能提升。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學習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美術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和感知能力的重要學科,為提高今后學生的審美境界有著很大的基礎鋪墊意義。因此,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應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可通過提高學生藝術作品的賞識力度、情景建設和手工制作課的開設進行,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1]廖春鈺.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4(24).
  [2]鐘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1).
  [3]蔡薇娜.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4(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