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審美能力培養有助于提高小學生豐富想象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而想象和創新能力正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由于小學生理性認知水平不高,更多靠感性理解能力,所以美術老師需要采用接近生活內容欣賞課教學形式,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基本階段。因此,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探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能力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3-0133-01
1.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對于學生來說,一些美術知識是很難理解的。為了減少美術知識的抽象性,需要教師確立與小學生接受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目標,精心挑選提升審美能力所需要的教學內容,在此期間,學生們與世界有了初步的接觸,對社會有了基本的了解,并逐漸形成了三個概念。開展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在未來的生活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培養審美能力現狀
?。?)美術教學方法單一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要求教師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想象力,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一些教師只注重繪畫技能的培養,使得美術課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
目前,部分小學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使得美術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一些美術教師缺乏足夠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這也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3.培養審美能力策略
?。?)活躍美術課堂氣氛
美術是一門關于美的課程。這是一門視覺藝術課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從視覺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些學生對美術學習不夠重視,或者對美術不感興趣。這種觀念不利于審美能力的培養,阻礙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具有較大視覺沖擊力的藝術作品,展現學生獨特的美感。
事實上,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與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學科的教學并沒有什么不同。老師只是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來教學生。課堂氣氛相當沉悶,學生很少主動思考,學習興趣不強。但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美感。美術課應該給學生帶來美。為了使美術課區別于其他文化課程,教師應該構建一個積極的課堂。為了讓學生學習愉快,老師可以讓學生隨意擺放桌椅而不擾亂教室秩序。教師不需要站在講臺上,而是可以走在學生之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藝術理論教學應與自然生活相結合。
作為一門藝術學科,美術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源于生活。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還要與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美妙多變的線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然中獨立發現紋理。學生可以收集樹葉并觀察它們的紋理。他們還可以在河邊收集石頭,觀察石頭的質地。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結構。通過觀察,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更深入地感受自然,獨立思考,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將藝術理論與自然生活相結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審美學習氛圍。
?。?)通過網絡設備積極創設學習情境
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結合現實,通過計算機等網絡設備創造美術學習情境。傳統的書本教學使課堂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教學,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使課堂更有趣。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我們可以使美術課很生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例如,在《重復與漸變》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來刺激學生創作網上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他們在創作中感受到美。計算機繪畫的動態性和先進性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不僅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而且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強調對藝術作品的欣賞
美術課本上有許多著名的作品。有些老師覺得學生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上欣賞它們。他們經常在句子中省略它們,這是錯誤的。因為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更多,知道每件作品的不同之處,這是美學的基礎。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學生,可以是繪畫的具體內容,也可以是繪畫技巧的表現。雖然有些學生可能不理解,但通過這樣的熏陶,至少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真正的美
讓學生通過細心的觀察和理解,發現并實現美,從而創造美。老師應該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沒有美,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的美,并與其他學生分享他們眼中的美。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4.總結
小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接受能力較強,這段時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最佳時期,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審美能力給人帶來精神滿足。能安慰人們心中的憂郁。經常畫畫的人可以幫助提高他們的自我素質。教師要學會傾聽,教育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讓美術藝術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體驗生活。
參考文獻
[1]吉向真.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2]李盛.淺析美術教育對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8(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