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復習方式,提高復習成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復習是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于完善學生生物知識體系,提高生物學習成績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性,改變當前錯漏百出的生物復習模式,借助概念模型理念,改革復習方式,切實提高復習成效。
高中生物 復習 概念模型
【中圖分類號】G 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006-01
生物課程是高中教學體系中一門綜合性學科,其知識涵蓋面廣,內容繁雜,因此有效梳理生物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存在認知偏差,將復習當做練習課,通過實施“題海戰術”,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熟練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卻忽略了知識的靈活運用,使得學生復習成效甚微。概念模型就是將晦澀難懂的生物概念,通過圖形的方式,直觀呈現出來,實現高中生物知識的有效串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利用思維導圖,奠定概念模型基礎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多是通過考試、做題、講解的方式進行,雖然能夠檢測出學生某一階段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不利于學生整體知識結構的搭建。對此,為了破除這樣單一化的線性復習弊端,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深入串聯,從而引導學生能夠在復習中做到邏輯清晰,實現認知條理的構建。例如,在開展《遺傳和變異》單元復習時,我就積極借助思維導圖模式,通過圖示表達將本章知識點羅列出來,并著重對DNA的結構與復制、基因的表達、遺傳規律以及生物變異、人類遺傳病等核心概念進行詳細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遺傳與變異過程的知識框架,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單元知識。不僅如此,我還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個體差異,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實現思維導圖價值的最大化,為概念模型理念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2.有效指導,個體獨立構建概念圖
開展復習的目的就在于將原本分散卻又相互聯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能夠完善自我知識結構。利用概念圖進行單元復習時,教師需要注意對核心概念詞進行提取,通過與具有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對比記憶,從而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因此,我就積極鼓勵大家在復習過程中或獨立或小組合作繪制概念圖。首先,需要對本單元的核心概念進行提取,并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在整個過程中思考那些知識是自己的弱項;其次,明確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弄清楚不同知識點所處位置,對于一些特別重要的概念,還可以單獨羅列一個概念圖,使得各個知識點之間縱橫向聯系加深;最后,結合本單元知識內容,將已有生物知識與之結合起來,實現學以致用,靈活運用。以《基因的表達》知識點為例,我就指導學生進行概念圖繪制:首先,提取中心詞“基因的表達”,通過學習可以知道基因是通過DNA來表達的,同時在生物體內,DNA可以轉錄成RNA,RNA可以逆轉錄成DNA,mRNA是RNA的一種,叫做信使RNA,是攜帶著遺傳信息能指導蛋白合成的一類RNA,同時mRNA中含有64種密碼子,它在核糖體上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決定肽鏈的氨基酸排列順序。在控制生物性狀過程中,基因不僅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另一方面,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來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根據這一思路,可以將整個基因的表達概念圖完成制作出來,有利于學生厘清思路。
3.查漏補缺,借助概念圖彌補薄弱環節
在高中生物復習過程中,通過概念圖能夠幫助學生將原本碎片化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并能夠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與總結,從而幫助學生找出知識掌握的薄弱點,讓學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從而彌補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知識遺漏。例如,在開展《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章復習時,為了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區分出不同細胞結構之間存在的復雜關系,我就以“細胞器之間的分工”作為核心概念,制作概念圖,從而延伸出雙層膜細胞器、單層膜細胞器、無膜細胞器等知識點,通過梳理,不僅能夠確保學生生物知識系統化,對學生的生物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鍛煉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便于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復習,幫助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有效彌補知識體系所存在的差漏,切實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學習水平。概念圖作為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過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高中生物復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高中生物復習所存在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概念圖作為知識歸納和梳理的重要方法,能夠有效改變當前高中生物復習所面臨的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有效串聯,切實提高復習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劍鋒.淺談高中生物“知識梳理、典型練習、整合遷移”復習法[J].考試周刊,2018(16):155-155.
[2]馬艷喜.高中生物高考復習課的重要策略——概念圖[J].中學生物學,2018(3):58-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