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中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完善及健全自身的世界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他們自身對于心理認知不重視,再加上教師及家長的忽視,從而導致了有些高中生患上了心理疾病。所以高中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多注意學生的心理品質的培養,重視學生情緒控制及心理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競爭意識,與學生一起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高中教學 心理品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022-01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往往被教師以及家長忽視,大多數的人們認為高中生心理發育比較健全,可以對自身產生的不良情緒自我消化。但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完善及健全自身的世界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他們自身對于心理認知不重視,再加上教師及家長的忽視,從而導致了有些高中生患上了心理疾病。這就需要高中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多注意學生的心理品質的培養,應當將其作為教師工作的工作重點,時刻留意學生的心理健康,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步驟解析。
1.重視學生情緒控制及心理教育
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生們長期處在緊張的心理環境中。并且,由于部分學生被多種不良情緒(如自卑、焦慮以及憂郁等)所困擾,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逐步失去信心和進取心,導致了休學、退學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癥,對學生的家庭以及他們的未來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就需要教師發自內心的來關愛學生,凡事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要認真開導,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健康情緒,從而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教師要從改變自己的上課氛圍入手,只有課堂氛圍生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們的心理變得活潑開朗。若是上課一味地強調嚴肅,臉一直板著,只是在不斷的強調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那么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意見就會越來越大,更別說在遇到一些影響情緒的事情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了。所以,教師應多在課余時間或者茶余飯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校也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如踏青、植樹以及文藝匯演等活動。同時,學校也應該建立心理咨詢室,招聘專業的心理老師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疏導,為學生提供心理上的有力保障。面對已經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多多留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使學生潛在的對學習及生活的熱情得到激發,使學生有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解決不良情緒,奠定學生健康心理的良好基礎。
2.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競爭意識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們的學生步入社會后,多種社會壓力與工作挫折接踵而來,但是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佳,就會致使學生一蹶不振,被社會的發展所拋棄。因此,在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中,教師應適當制造一些班級內適當的競爭機會。例如,可以采取班長輪換制,讓學生們競爭上崗,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心理上也就變得積極向上、活潑開朗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很強,對于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三方面束縛常常有逆反心理,這是高中生在這個年齡的心理特點,他們渴望早日擺脫束縛,盡早踏入社會,甚至有學生因此退學提早進入社會,結果受盡挫折后想回到學校但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最后只能碌碌無為一生。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競爭意識,而不是被動的服從教師的命令,為了完成任務而假裝出來有競爭的想法。不但要培養競爭意識,還要培養他們競爭的方法,讓他們意識到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只有競爭意識強大和競爭方法得當,才能在社會立穩腳跟,從而承擔起社會殘酷的競爭壓力。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思想上,高中生已經完全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邏輯思維清晰,對待自尊心看的非常重。教師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對學生采取粗暴的教學方式,而是要語氣平和、態度善意的委婉指出學生在某件事的不對或某些方面的不足之處,要留給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教師應該將學生看成自己平等的朋友,在平時多與他們進行交心,從而使學生們愿意將自己的煩惱講給教師。教師們也應在這時幫他們出出主意,促使他們用健康的方式解決他們的困擾。只有教師用盡心力去幫助和愛護自己的學生,學生們才會真正做到“尊師重道”這四個字。教師們對于進步較慢的同學,應該經常與他們溝通并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苦惱,并根據他們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制訂出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不僅可以促使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還能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信心,從而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們在進行心理品質培養時要注意區分他們的心理問題類型,針對不同的類型運用不同的解決辦法。只要教師們堅持“平等、用心”的原則,再與學生們在課外時間經常進行溝通,就能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并調整他們低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重拾積極向上的勇氣。在教師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將他們培養成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龍德宏.加強中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芻議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4,(1)
[2]衛萍,陳雪梅.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65-69.
[3]高艷華,王敏. 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1995(4):41-42.
[4]周永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S1):154-155
[5]單寶龍.青春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J].新課程(中學). 2012(0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