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最近我通過家訪,電話,微信,QQ等途徑,對部分同學的家庭關系做了一些調查。從談話中我了解到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和家長有代溝,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部分學生認為父母還存在家庭語言暴力,不信任自己。但少部分家庭親子關系和諧,孩子雖調皮,但會主動與家長溝通,說明內心想法。但這些孩子也存在被溺愛的現象。
關鍵詞:逆反心理理解和諧溝通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的氣氛與孩子的態度、情感和個性特征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盡管同伴關系對于孩子來說變得日益重要,然而他們的影響并沒有超出家庭和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仍有很強烈的依賴感,因此親子關系的質量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溫情,二是控制。溫情是指父母對孩子作出的反應的性質與數量。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非常敏感并積極作出回應,對孩子親切和藹。當孩子有良好的表現時,熱情地贊揚、肯定、鼓勵他們,為他們的出色表現感到驕傲。有些父母則表現得冷漠遲鈍,對孩子的表現熟視無睹,很少作出反應,或者常常責備孩子,這種家庭里的孩子往往很少感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愛護,他們常常覺得自已是多余的、不受重視的。
因小杰在課堂上玩筆蓋和電話手表,我與小杰媽媽及時進行了溝通中。小杰媽媽承認:小杰上課不認真,經常被批評,知道也許同學也會認為他不是好學生,但父母知道他有些小毛病,可他是個好孩子,父母會肯定他的優點,用事例表明他真的是個很善良的孩子,看到傷心的故事會哭得稀里嘩啦,懂得分辨是非對錯的,沒有原則上的錯,也不是個有多大問題的孩子,父母希望他是個自信的孩子,缺點父母會耐心教他的,慢慢來,希望老師能理解。從交談中,我了解到小杰媽媽的教育是非常溫情的,有著良好的親子關系。承認孩子存在的小問題,但會用心去引導和溝通,讓孩子認識錯誤,肯定他是好孩子,希望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也希望老師給予耐心與理解。同時在與小昊媽媽的交流中,發現親子關系同樣很好,父母很民主很尊重孩子,但孩子對父母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撒謊行為。小杰投訴小昊在課堂上寫紙條罵小杰,可是晚上回去,小昊的媽媽軟硬兼施都沒辦法讓小昊說實話,還面不改色大聲吼媽媽。第二天早上小昊也是不承認也不否認,我讓他好好寫了反思。到下午我問了小昊,小昊很乖的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由于小昊與父母關系融洽,撒謊了知道會被罰,但還是開開心心的與媽媽一起聊天,在家小昊父母以平和溫情的態度與孩子溝通。雖然有錯誤,但孩子就是孩子,知錯能改就盡量包容。作為老師,也希望能在完善孩子人格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潤滑劑,讓小杰和小昊能在父母面前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控制是指父母對兒童管理和監督的程度。有些家長對子女有很多的要求,嚴格要求兒童執行,并伴有賞罰措施;有些家長則給孩子較多自由發展的空間,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表達思想和情感。
上周末和羅老師一起去了小源家進行家訪。小源的媽媽感到很不安,覺得孩子最近變化很大,在家每天看上去心事重重,感覺天天在和她玩貓捉老鼠,很怕有什么事被她發現,一回家就要手機,總是找做作業網為由,不讓她坐在他身邊,她一去看他馬上把手機退回鎖屏界面。寫作業時更不用提了,一會摸摸這耽誤一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作業天天都要10點多才完成,有錯的讓他重抄就鬧情緒。羅老師經常布置聽寫或默寫,他只看一遍就去默,默寫不到了就投機取巧,前幾周發現經常抄數學小狀元后面的答案,讓他把答案撕掉了。他很不喜歡寫作業,上個星期拿到手機偷偷把Q群里的英語作業刪掉了,說沒布置英語,第二天問了他,他很一本正經的說不知道老師為什么沒布置作業,過了兩天又把語文作業刪掉了。
看到小源媽媽這么擔憂,我幫她進行了適當分析。孩子是個能動的個體,他有很多的優點,會打壘球,證明他能堅持。會玩游戲,會畫出復雜的畫,證明他有才能??吹綃寢?,能主動關心問候,證明他很孝順??墒呛⒆硬辉父鷭寢尳佑|,不愿待在這個家,就證明孩子很缺乏安全感。他在朋友那里能感受到平等的對待,在家里卻是媽媽和姐姐的專制對待。所以關鍵的問題還是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愿意跟你說實話,愿意分享所喜所悲。我給小源媽媽的建議:目前不要過于看重他的學習,健全他的人格,多陪伴他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其實小源媽媽是一個非常善良的母親,只是有時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放大了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孩子的優點,太看重學齡兒童的學習而不是人格養成。所以與孩子漸行漸遠?,F在她有這個意識,明白以前就是工作壓力大,遇到孩子不省心時除了無奈就是嘆氣焦慮,感到無助。但通過我們的一席談話,她看到了希望和信心,目前正在用行動去影響孩子,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也改善很多。
溫情與控制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維度。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的學校適應狀況、學業成績情緒情感體驗、反社會行為均有一定的關系。據了解,父母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孤獨感。相對于正常孩子,學業不良孩子的父母采用的教養方式更為嚴厲,對孩子的態度傾向于拒絕和否認,缺少認同和情感支持。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是影響學業不良孩子孤獨感的主要原因。在兒童初期,父母管教與監督的方式不佳,會導致孩子行為失常與敵意歸因偏差。在兒童中期,進而被一般的同伴拒絕,學業失敗,導致孩子對不良同伴或團體的承諾,在兒童后期,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
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會存在一些小問題,但都能在愛與被愛中化解。但不良的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做出更極端的事情。老師在過程中,也要與孩子和父母及時進行溝通,緩和不良關系,努力營造和諧的親子氛圍。
參考文獻:
?。?)發展心理學.李曉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
(2)兒童孤獨感.谷長芬.青少年報.2008;
?。?)心理健康教育.曹靜梅.廣東音像電子出版社.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