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論媽媽的見識對孩子的成長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54-02
  一位在北京從事家政服務名叫范雨素的女工突然在網絡上火了。她在“正午故事”微信公眾號發表的《我是范雨素》一文,以樸實的文風、真摯的情感、不屈的精神,在網上遭遇熱捧。不到一天的時間,引來10萬+點擊量,成為微信朋友圈里廣泛流傳的爆款文。
  范雨素的成功逆襲,讓筆者不禁心生疑問:在一個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媽媽的見識究竟有何影響?
  影響一:樂觀向上的母親可以讓孩子堅強一生
  范雨素出生在湖北襄陽農村,經歷過貧窮的童年,也遭遇過不幸的婚姻,幸運的是,她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
  當范雨素因離家出走被族人拋棄后,母親選擇了寬容,并支使兒子為12歲的范雨素謀到了一份民辦教師的工作,讓范雨素在一個偏遠的小學安頓下來。
  當范雨素離開家暴、酗酒的男人,帶著兩個女兒回到襄陽后,親人們像躲瘟疫一樣躲著她,而她的母親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只是沉著地說,不怕。
  母親身上透出的堅強、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永遠不屈從于命運安排的性格,給了范雨素一顆不屈不撓、永不滿足的心,母愛深深滋養了范雨素的靈魂。
  在那個貧窮的小村子里,許多人對范雨素的讀書不屑一顧,而母親卻給了她堅定的支持。
  很小的時候,范雨素就讀過《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神秘島》、《孤星血淚》、《霧都孤兒》。
  這些小說,不但使她對古今中外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而且給了她受益終身的文學滋養。
  在偌大的北京城里,范雨素的工作是卑微的,然而她的精神卻是高貴的。
  20多年來,范雨素一直在北京打工,盡管生存有諸多不易,但是在閱讀的世界里,她始終厚愛著自己,舍得投資自己。
  她到舊貨市場、廢品收購站買了一千多斤書,參加了“工友之家”文學小組的學習,不但使自己得到了進步,也幫助沒有正經上過學的大女兒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收入不錯的白領。
  毫不夸張地說,是母親非同尋常的見識,讓范雨素的人生實現了成功逆襲。
  影響二:思進求進的母親可以讓孩子自信一生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便是這樣一位有見識的人。母親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她一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們姐弟上好學、有出息。
  記憶中,最難忘的是1983年冬天,我因左腿患髖關節結核病,連續住院三個多月時間。
  出院回家后,因左腿敷著石膏,成天躺在床上不能下地,看到小伙伴們每天蹦蹦跳跳、開開心心去上學,我心里非常難受。
  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讓父親專程到一位世代行醫的遠房爺爺家,借回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一摞書籍,讓我看書打發時光。她寬慰我說,“你好好養病,等你能下地走路,我和你爸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送你上學。”
  一年后,母親兌現承諾,送我到學校報名。此后,筆者因為拄著拐杖,不能自己騎車,父親又在外做木工活,每天總是母親推著自行車把我送到離家10多里外的學校去,爾后她才回家干農活。
  在學校里,我學習、生活多有不便,也曾產生過退學念頭。母親專門拜托老師和同學們給予照顧,她一再鼓勵我:“你腿不好,但你腦子沒壞,你一定要好好上學,這是你將來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母親的話,如一盞明燈,一直高高地懸掛在我的心間,使我不再自卑、不再彷徨,始終充滿著戰勝困難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1989年秋天,弟弟高中畢業后被鹽城教育學院錄取。當時,因為給我治病,家里已欠下近萬元外債。
  為讓弟弟能夠順利坐進大學課堂,父母幾乎跑遍了親友,說盡了好話,總算湊夠了弟弟讀書所需的數千元費用,有親戚對父母舊債未清、新債又添的舉動不理解,母親平靜地笑笑,說,“掙錢的日子長著呢,可孩子讀書的光陰一去不復返啊?!?
  我和弟弟相繼畢業后,我在鎮上謀到了一份專職寫新聞報道的工作,弟弟則考上了江蘇省公務員。
  每每想起現在的生活,我就特別感謝我的母親,是她一直和父親一起,堅持供我和弟弟讀書,才有了我們幸福的今天。
  影響三:遠見卓識的母親可以讓孩子幸福一生
  母親有見識,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真是太大了。
  作家梁曉聲在《慈母情深》一文中,深情地寫到了他向母親要錢買書時的一個片斷,讀來令人感動莫名,印象深刻。
  在梁曉聲筆下,母親是一個縫紉女工,雖然工作又苦又累,但是見識卻很不一般。
  一次,梁曉聲到母親的工作地去要錢買書。
  母親問:“要錢干什么?”
  梁曉聲答:“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母親聽完后,二話沒講,就去掏衣兜,旁邊一個女工停踏縫紉機,勸阻梁曉聲的母親:“大姐,別給!沒你這么當媽的!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閑書哇……”
  梁曉聲的母親呢,卻沒有聽從那位女工的勸阻,而是微笑著把錢塞進了梁曉聲的手里,她大聲地對那個女工說:“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彝Ω吲d他愛看書的!”
  作家莫言在一次講述自己的閱讀故事時,也談到了自己的母親。
  在莫言的講述中,我們知道了他少年時期就喜歡讀書。
  然而,那時候,貧窮的中國鄉村,能借到的書很少,自家擁有的書就更少。
  書不多,但莫言讀書的勁頭卻很大,幾乎把班主任家里的書,周圍村子里的書以及他大哥放在家里的課本,都看了個遍。
  莫言母親雖然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非常支持莫言讀書。
  她甚至賣掉結婚時的首飾,幫莫言購買了四本《中國通史簡編》。
  1976年2月,莫言應征入伍時,就是背著母親的書,走出了家鄉,開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著名作家金庸曾經說過,他母親讀過高中,能寫一手漂亮的水筆字。他對小說人物內心深處的探索很多受母親的文化影響。
  是的,一個母親僅僅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是遠遠不夠的,只用自己的乳汁把孩子喂養大也還是遠遠不夠的。
  正如弗洛姆所說:母親不僅能給予乳汁,還應該能給予孩子生活中的蜜——就是成全孩子的人生夢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