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汽車駕駛中疲勞駕駛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今許多重大傷亡事故中,交通事故所占比重最大。車禍已經成為致使人類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治理交通事故,降低傷亡人數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案件中,因為駕駛員困乏、疲勞駕駛而造成的死亡率超過50%。消除或減少駕駛疲勞既可以提高行車安全,又可以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為此,本文對汽車駕駛中疲勞駕駛的危害、成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汽車駕駛;疲勞駕駛;危害
  1 疲勞駕駛的危害
   疲勞狀態是一種不定量的狀態,在不同時間、不同個體情境下,疲勞產生的程度也不同。疲勞狀態產生以后,駕駛員疲勞的表現形式,可以通過駕駛員的自我感覺或主觀體驗來反映。疲勞駕駛是安全行車的大敵,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駕駛作業,駕駛員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會消極地對待工作,反應能力下降,判斷易發生失誤,操作也常常失準。身體的疲勞(肌肉和神經的疲勞)及心理的疲勞(心理反應機能的下降)會使駕駛員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動作協調性、操作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會造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近似“無人駕駛”的狀況,從而引發車禍,產生嚴重的后果。
  2 疲勞駕駛的成因
  2.1 環境的因素
   環境因素涵蓋范圍很大,主要包括路面狀況、天氣變化、車內外環境等。在人群擁擠、車輛密集的市區道路上駕駛,駕駛員需要頻繁地換擋、剎車等,消耗極大的體力、腦力以應付復雜的車況、路況,精神高度集中容易引發疲勞。在彎曲的盤山公路上行駛,由于視距過小,坡長彎多,需要駕駛員的動作準確敏捷,不能出差錯,稍有不慎,便是車毀人亡。在這樣的高強度的精力消耗下,駕駛員很容易因精力衰竭而疲勞。 如果道路太過平直,路邊景物變化不大,駕駛員會因為太過單調而心情過度放松,這種狀態同樣十分危險,這時駕駛員會由于心情放松而對突發狀況反應不及,手忙腳亂,甚至發生操作失誤,導致車禍發生。
  2.2 駕駛員自身因素
   駕駛員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駕駛員個人對交通信號的識別差異和駕駛員個人的生活習慣等方面。曾有人對部分交通標志進行過問卷調查,發現年輕的沒有受過很好教育的且較低收入的駕駛員,與相對年長的受過較好教育的且收入較高的駕駛員相比,前者對交通標志的認知理解能力要明顯低于后者。同時還發現駕駛員對目前的交通標志的認識有著嚴重的問題。駕駛員能正確識別的標志只占總數的五成到六成。年齡較大的駕駛員對標志的識別與駕駛經歷有著密切聯系。但是對于女駕駛員來說,這個似乎并不適用,駕駛經歷對她們認知交通標志關系不是很大;對男駕駛員來說,有十年駕齡及更高駕齡的人,對交通標志的認知理解要明顯優于駕駛經驗相對較少的駕駛員??偟膩碚f,男性對標志的認知要優于女性。再者就是駕駛員的個人習慣。身為一個駕駛員,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精力。但是有的駕駛員喜歡玩到深夜也不睡覺,看電視、看小說、玩電腦,特別是一些男駕駛員,一晚上真正用于睡眠的時間常常不足5小時,從而造成積蓄性疲勞。不同于一次性疲勞,通過短時間的休息就可以恢復,積蓄性疲勞通過短時間的休息恢復不過來,反而會覺得更加疲勞。還有的駕駛員由于天氣、心情等不良影響,飲食不合理,隨意不吃飯或盡是一些難消化、沒營養的食物,這樣在行車時會因為饑餓而體力不支引發疲勞,進而刺激神經造成精神疲勞。
  3 汽車駕駛中疲勞駕駛的防范對策
  3.1 加強宣傳教育
   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微信、郵件、條幅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疲勞駕駛的成因和嚴重后果,與重點運輸部門和企業聯合開展預防疲勞駕駛活動,爭取單位和家庭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理解駕駛員這個體力腦力勞動強度大的職業工作,科學安排其駕駛次數、駕駛時間和駕駛速度,為駕駛員配備必要的音響設備和解乏藥品,對駕駛員敲響警鐘的同時進行減負,營造出社會共同參與預防和制止疲勞駕駛的良好氛圍。
  3.2 采用信息化等先進技術預防
   對于疲勞駕駛,可以采用駕駛疲勞輔助技術來進行預警。可以利用疲勞時敏感生理信號變化和操作性能變化來檢測,根據眼閉合頻率的PERCLOS系統、點頭頻率的NO-NAP、錨定開關技術等檢測與預警技術;道路設計、車道偏離警告系統、避免撞擊系統等撞擊事故預防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交互技術等減少疲勞提高性能的技術。部分國家采用查看駕駛日記和強制安裝行駛記錄儀等手段,具有借鑒意義。我國應該為營運等重點車輛配備駕駛記錄和駕駛時間監測裝置。
  3.3 保證充足休息,注意合理飲食
   睡眠不足是引起疲勞的重要原因,要保證睡眠時間,優化睡眠環境,提高睡眠質量。長途駕駛過程中,應停車短暫休息,可到車外活動幾分鐘,做簡單運動,使身體的胳膊、手、腿、腳、腰部等部位得到短暫的放松。駕駛員要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不可因任何原因影響睡眠休息。注意調節飲食,不能因趕路而餓肚子或隨便吃東西,要吃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吃飽吃好,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并因饑餓等引發疲勞。
  3.4 適時保養維修車輛
   按照相關規定,做好車輛的日常保養,及時更換潤滑油、輪胎、剎車片等,使車輛處于良好狀態,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同時避免途中拋錨,確保行車安全。
  3.5 加強管理,從嚴查處疲勞駕駛
   交警部門應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總結和研究疲勞駕駛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子監控和路面巡查,對輕微疲勞駕駛的駕駛員進行提醒和口頭警告,對嚴重駕駛的駕駛員進行制止和處罰,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引發交通事故。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各地汽車交通事故多發,造成了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人身傷害,給個人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政府和有關部門已經下大力氣著手進行汽車交通事故治理有關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同時,大量汽車交通事故研究顯示,汽車駕駛員狀態是導致汽車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近10萬人,受傷50余萬,居世界第一,可謂觸目驚心。 為提高汽車行駛安全水平,保障乘車人員人身財產安全,必須了解汽車駕駛中疲勞駕駛的危害、成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處治,進一步提升汽車駕駛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強.關于疲勞駕駛危害及預防對策的研究[J].才智,2015(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1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