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行為的眼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眼動分析法對駕駛員在不同路況的駕駛行為及心理和生理進行分析研究,并對今后該領域的發展報以期望。
關鍵詞:汽車駕駛;眼動分析;心理和生理影響
當今社會,汽車已成為人類的常用代步工具,由于人的因素,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在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交通系統因素中最不穩定的因素。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必須高速度的處理各種信息進行及時篩選并做出反應。無論是新手駕駛員還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注視模式,通過訓練能夠改進駕駛員的不良注視,優化視覺搜索模式。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外通過眼動分析法對駕駛員視覺特點進行分析研究,通過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每時每刻的眼動數據來體現人的心理活動,深入分析駕駛員的注視特點。這種方法對改善駕駛員的注視模式有很大作用。
一、 對不同路況駕駛行為的眼動研究
1.彎道行駛時的眼動研究
有人通過研究在彎道行駛中的眼動模式發現,為了在彎道行駛中保持正確位置,駕駛員需要通過兩個視像獲取信息,一是轉彎處視像,二是邊緣視像,駕駛員方能順利安全通過轉彎處,駕齡越長的駕駛員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前者。
2.變道行駛時的眼動研究
變道分為兩種,由左車道改變為右車道及由右車道變為左車道。研究發現變道的方向不同,眼動模式也有所不同。在變道前,由左向右變道的駕駛員會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目標車道上,而由右向左變道的駕駛員對兩車道的注意時間大致相同,兩種變道均增加對目標鏡及反光鏡的注視時間。而在變道過程中均減少對反光鏡的注視,對目標車道的注視時間明顯增加。
二、駕駛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眼動研究
1.駕駛員性格特點的眼動研究
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對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也不相同。對駕齡相同,性格不同的駕駛員進行研究發現,性格開朗的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的眼動模式較為規律,平均注視時間較長,而性格暴躁的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的平均注視時間較短,易被周邊事物影響眼動模式。
2.駕駛員駕駛經驗的眼動研究
本次將駕駛經驗不同簡單分為兩種,新手駕駛員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觀察他們在相同時間行駛同一段路線的不同眼動表現。觀察發現,新手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對于車輛前方的注視較多,而對于后視鏡的注視較少,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對于后視鏡的注視較多。通過在高速上行駛觀察,發現老駕駛員只進行注視,無追隨眼動或者極少有追隨眼動發生,而新手駕駛員則常有追隨眼動發生。老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對潛在風險的感知能力較強,新手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通常會多低的估計駕駛環境中的潛在風險。并過高的估計自己的駕駛技能。
3.駕駛員使用酒精及藥物的眼動研究
服用少量的酒精及藥物,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行駛過程中的視覺影像較小。而服用過量的酒精或藥物,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對附近車輛的注視明顯較少,對行人的注視也明顯較少,這就大大增加的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我國明令禁止酒后駕駛,并對違反該條例的駕駛員給予相應處罰。
4.駕駛員年齡不同的眼動研究
相對于其他年齡段的駕駛員,年輕的車手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占比最高,25歲以下的成年駕駛員對風險感知能力較差,危險來臨時的反應較慢,隨著年齡及駕駛經驗的增長,對風險的預估能力會逐漸增加。但是,年齡較大的駕駛員,如5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駕駛過程中的注視次數較多,注視時間長,對風險預估能力較弱。我國規定,持C1證駕駛員年齡達到70周歲后,應該每年一次年審和體檢檢查。通過對新手駕駛員和經驗豐富駕駛員在注視次數與注視時間上的研究,這種研究形式有利于尋找一種高效實用的注視模式,并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對提高駕駛員的駕駛水平及駕駛技能有重大意義,關注駕駛員的心理及生理因素,通過調節駕駛員的情緒,提高駕駛員的風險感知能力等心理因素,改善駕駛員的不良注視習慣,進而提高駕駛員的決策能力。最終達到安全駕駛的目的,從而帶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隨著我國技術的發展,為眼動研究的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眼動儀便是眼動研究的優秀產物,眼動儀會根據駕駛員的行為獲取眼動模式,從而推測駕駛員的行為意識即當前狀態。如注意道路上的汽車情況,報告車輛的當前位置,將車輛調整到駕駛道路中央。該分析系統也可為智能汽車提供有用信息。眼動儀有很多種,但真正適用于汽車駕駛研究的不多,比方遙感式的眼動儀雖然使用方便,但是在車輛顛簸、震動的環境下精度比較差;頭戴式很多比較笨重,讓駕乘者失去自然駕駛的感覺。另外眼動儀是駕駛行為研究的一部分,如果單獨用一個眼動數據很難全面評價駕駛行為,駕駛員的表情、肢體動作、生理指標都是駕駛行為研究不可或缺的數據指標,所以眼動儀最好能和這些系統同步采集數據、并能在一個軟件平臺下同步分析!加強該領域的研究,會在未來的科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為科技化社會增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宇杰,管會超,張宗衛,郭慶,張青.基于人眼視覺原理的虛擬現實顯示模型[J].計算機應用.2015(10):2939-2944.
[2]李永鋒,李慧芬,朱麗萍.基于眼動追蹤技術的車載信息系統界面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 2015(12):65-68.
[3] 劉青,薛澄岐,Falk Hoehn.基于眼動跟蹤技術的界面可用性評估[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331-334.
作者簡介:李德林(1972-07-)男,河南商丘人,二級技師,單位: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研究方向:汽車駕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