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生體育的審美教育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對高中生的體育審美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美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體育文化的各種形態,小到技藝游戲,大到競技運動,都含有教育的因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文化中的很多技藝游戲與競技運動都力求具有審美形式。這體育樣就必然使審美化。這種審美化主要表現為:在施教環節中增加趣味性,在施教環境中增強審美因素,這樣,便可以引起受教育者對運動的渴望和愉悅,提高審美教育效應。
一、有關于美感的問題
“審美意識”、“美感”、“審美經驗”是美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三個概念。其意義基本相同,都是指審美主題在欣賞具有審美價值的事物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經驗,但是又略有區別。
“審美意識”一詞早在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家那里已開始使用,當代西方美學兩大主潮——人本主義美學家和科學主義美學家們已極少使用“審美意識”和“美感”這兩個概念,而轉用“審美經驗”一詞?!皩徝澜涷灐笔欠窀涌茖W,仍難以確立。
審美意識是指客觀存在的各種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能動的反映。一般通稱為“美感”。事實上,美感也具有廣義、狹義兩種含義。狹義:審美主體對于當時當地地客觀存在的某一審美對象所引起的具體感受即:審美感受。廣義:即審美意識:審美主體反映美的各種意識形式,包括審美感受等所共同組成的意識系統。
美感的本質是具有一定審美能力、審美觀點、審美標準的主體(人),在客觀存在的美的事物刺激、感染后,引起的主觀內部體驗,欣賞和評價,從而產生感情上愉悅的心理狀態。
體育引起美感首先是參與者的自我感受,體育美感是主體的美感和客體的美感結合在一起的。它的對象是由參與者自身的動作和行為所構成,是一個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欣賞的過程。而同時又是欣賞者通過自身效仿、體驗而領會的過程?!w育美感的雙重性。
我們都知道,狹義的體育是針對身體進行的教育過程。但它也包含著美育的因素。《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與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耳之間則四寸爾,曷足以美,七尺軀哉!”譯:通過君子之學來完善身體,“布乎四體”美七尺軀“。體育中的美育正是要達到這種“君子之學”的效果。另外蔡元培認為,美育猶如神經系統,實施于德、智、體及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通過體育教育,有助于大腦的良好發育,通過體質教育又可有助于感官能力的增強,從而不斷地發展著心理的生理基礎。而審美教育就在這個生理基礎上,完善著自身結構,促成理想人格的實現。所以說,體育是美育的基礎。這只是其一,體育不僅為美育創造物質基礎和條件,同時體育中也有美育的參與和滲透。
體育的目的在于增強人的體質,而強壯的體質是通過健美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蛘呖梢哉f,健美形式本身就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面。體育的過程,也是建立美的形式的過程。而美的形式的建立,離不開對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斷,以及對其有意的追求,而這“有意”本身就涉及審美意識與審美心理結構了。形成對于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這正是美育的任務,所以體育中必有美育的滲入。
健美的人體和人體運動中的各種動作是作為特殊的感性形式注入審美領域的,同樣遵循著形式美的規律。形式美是客觀事物各種形式結構的美,它包含著事物的形狀、結構、體積、色彩、光線、質地、空間以及各種聲音的聲色、節奏、韻律所具有的美。在體育中,人體和人體的運動以其美的形式進入審美領域,這對運動者而言,便是審美心體熔于一爐,所以除視聽所感知外,還存在著一種本體所感受的美。這樣在體育中受教育者也就是在親身操作的運動中,同時積累著審美經驗,形成與發展審美心理結構。身體運動的形式美,以遵循和追求便構成了體育中的審美模式。
二、體育與美育的區別
(1)心靈塑造與體育培養。美育的目標在于完善個體審美心理結構。通過審美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培養以及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培養,塑造情感和心靈。體育則重在人的“身”的方面鍛煉以促進體格健壯,促進體能全面發展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審美形式與標準范型。正因為一個重心、一個重身,因而二者實施教育的媒介也必然不盡相同,美育所憑借的媒介比起審美教育就不限于審美對象了,它是多樣和寬注的。體育通常把顯示身體強壯美,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以及在競技中能充分發揮身體潛能的具有示范性意義的整體形象作為實施體育的主要媒介。這就是人體——包括人體內部構造和外部形式,以及體育運動的內部結構和外部形式,均構成體育的媒介。也就是說從體育媒介來看,美育的媒介是審美形式,而體育的媒介則是標準范型。
?。?)自由觀照與意志操作。以培養和塑造人的心靈為目標的美育,除了受教育者親身參加審美活動之外,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指導受教育者進行自由觀照活動,這是審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這一點上,體育不同。以培養和發展人的體質,造就強壯體魄和身體機能的體育,是通過示范作用和自我身體操作來實現的,在審美教育中,藝術的鑒賞和藝術的創作,雖然一個動眼、一個動手,卻可以殊途同歸,達到審美心理結構的完善。
體育如果只動眼,不實踐,它永遠達不到完善體質結構的目的。此外,在審美教育中,觀照是一種超功利的對于形式的自由感受,是在情感的激動下,感覺、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的產物。而在體育中,施教者示范和受教者的實際身體操作,顯示出強烈的功利特色,它需要意志力的參與,沒有戰勝自我的頑強意志,任何施教者的示范也不能引起受教者的自我身體操練活動,使身體得到鍛煉。
三、體育審美體育的原則
?。?)體育審美情鏡創設性原則(非強制性)。
?。?)相互交流性原則(少數威性和強迫性)。
?。?)體育審美觀照與操作相結合原則。
?。?)多樣化與漸進性相結合原則。
如何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這才是審美教育的最后目的。也許曾經看到過不少的審美教育書籍。似乎總是忘不了這樣的說教:欣賞自然美,可以激發對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欣賞社會美,可以培養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然而,人本身是美育的最佳對象,這是美育的尋根所在,也是最后回歸??傊烙淖饔茫阂悦绬⒄?、以美導美、以美怡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