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象悟景,依景辨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明代朱承爵《詩馀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贝苏Z道出了詩歌創作與鑒賞的關鍵,即意境。意者,作者的情感也;境者,詩中所描繪的圖景也。意境,就是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那么,對于廣大讀者而言,在鑒賞詩歌時怎樣把握詩歌意境呢?有兩個步驟,其一、因象悟景,其二、依景辨境。
首先,談一談“因象悟景”?!耙蛳笪蚓啊笔侵竿ㄟ^品味詩歌意象來感悟詩歌圖景特征。
意象,是包含主觀情意的客觀形象(意象=形象+情感)。它是構成詩歌圖景的基本單位,因此,要把握詩歌圖景特征就必須準確分析詩歌意象特征。
詩歌圖景中的意象特征大致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來分析。從色調的角度可分冷與暖,從光線的角度可分明與暗,從質地的角度可分剛與柔,從體形的角度可分大與小,從力量的角度可分強與弱,從狀態的角度可分完整與殘缺,從生命力的角度可分旺盛與衰敗,從感情的角度可分悲憂與喜樂。
以上從八個角度概括了意象的十六個特征。意象組合成詩歌圖景,意象特征也就構成了詩歌圖景的特征。按照詩歌意象的搭配組合可以把詩歌圖景特征歸納為四大類型。
詩歌圖景中的意象特征為暖和、明亮、剛勁、宏大、完整、旺盛、喜樂,這類詩歌圖景就呈現出“壯麗之美”的特征。
詩歌圖景中的意象特征為陰冷、暗淡、剛勁、宏大、殘缺、衰敗,悲憂,這類詩歌圖景就呈現出“蒼涼之美”的特征。
詩歌圖景中的意象特征為暖和、明亮、柔軟、微小、完整、旺盛、喜樂,這類詩歌圖景就呈現出“優雅之美”的特征。
詩歌圖景中的意象特征為陰冷、暗淡、柔軟、微小、殘缺、衰敗、悲憂,這類詩歌圖景就呈現出“凄涼之美”的特征。
其次,說一說“依景辨境”?!耙谰氨婢场笔侵敢罁姼杳枥L的圖景特征來辨別詩歌意境的類型。按照詩歌圖景特征可以把詩歌意境分為四大類型。
一、“壯麗之美”型
這類詩歌內容描寫磅礴壯美的景象,抒發激越奮發的情懷,詩歌圖景呈現出壯麗之美。概括這類意境的術語有:雄偉、壯觀、雄奇、宏偉、壯闊、雄渾、瑰麗、壯麗、絢麗。
二、“蒼涼之美”型
這類詩歌內容描寫闊大荒涼的景象,抒發悲憂之情,詩歌圖景呈現出蒼涼之美。概括這類意境的術語有:開闊、闊大、壯闊、蒼涼、悲壯。
三、“優雅之美”型
這類詩歌詩歌內容描寫雅靜的景物,抒發纏綿細膩的情思,詩歌圖景呈現出優雅之美。概括這類意境的術語有:華美、絢麗、清新、明麗、清幽、雅麗、淡雅、閑適、恬靜、優美、清麗、靈動。
四、“凄涼之美”型
這類詩歌內容描寫冷色調或殘缺的陰柔景物,抒發哀傷凄美的情思,詩歌圖景呈現出凄涼之美。概括這類意境的術語有: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哀婉、低沉、凄婉、迷離、蕭索、清冷、迷離、恍惚。最后,以四首詩歌為例,具體演示“因象悟景,依景辨境”的操作方法。
例一: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萬山、層林、漫江,突出形態之廣大;萬、百,突出數目之眾多;紅遍、盡染、碧透,突出色彩之絢麗;鷹擊、魚翔,突出奔放有力。這些意象構成的畫面呈現出壯麗之美。因此,在概括湘江秋景圖的特點時,就可以從“壯麗之美”型的意境術語中選用詞語,如壯觀絢麗,或雄偉壯麗。
例二:范仲淹《漁家傲·秋思》。這首詞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塞下秋來、衡陽雁去體現環境衰敗,邊聲起、孤城閉暗示軍情緊急,千嶂、長煙、落日是宏大之景,霜滿地色調陰冷、光線暗淡,羌管悠悠、白發、淚表現悲憂之情。這些意象組合成的畫面呈現出蒼涼之美。因此在概括邊塞秋景圖的特點時,就可以從“蒼涼之美”型的意境術語中選用詞語,如蒼涼開闊,或闊大蒼涼。
例三: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遲日(即春日)、江山麗、泥融、沙暖這四者暖和、明亮;春風、花草乃柔軟、微小之物;飛動的燕子展現勃勃生機;休憩的鴛鴦表現恬適愜意;這些意象構成的畫面呈現出優雅之美。因此在概括春日濱江圖的特點時,就可以從“優雅之美”型的意境術語中選用詞語,如清麗恬靜,或優美恬靜,或明麗閑適。
例四: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這首詞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寒蟬凄切、淚眼、凝咽表現悲傷之情;長亭晚、暮靄沉沉,光線暗淡;曉風、殘月,都是陰柔之物,色調陰冷,殘月又暗示殘缺,不完滿;清秋說明環境衰敗蕭條。這些意象組合成的畫面呈現出凄涼之美。因此在概括這幅清秋離別圖景的特點時,就可以從“凄涼之美”型的意境術語中選用詞語,如凄清哀婉,或低沉凄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