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傳媒背景下大眾體育生活方式改變淺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運用文字資料、邏輯及行為分析等方法,在傳播學的基礎之上,結合社會學的實踐和其他理論研究,將獲得的不同學科的視角進行多角度的交叉,討論在目前新媒體的大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發生改變的形式、方法導向以及其他待解決問題。經研究發現,群眾體育運動方式改變存在的問題是:缺乏身體層面的主動體育鍛煉;在意識層面,體育生活的價值觀念變得越來越異化;市場缺乏合理有效地監管機制,制度亟待更新,需建設更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傳統媒介監管力度,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加快轉變傳統媒介原本的社會定位,以服務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第一要義;深度開發傳統體育媒體的衍生價值,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拓新途徑。通過合作共贏引導改變,實現全民參與的目標,完成群眾體育生活在新時期轉變任務。
關鍵詞:全民體育 傳統媒體 體育運動及生活方式 新時期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a)-0187-02
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氛圍中,新時期體育新聞媒介為中國民眾帶來了巨大的話語空間,為群眾健身和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中國經濟發展更加迅速,“互聯網+”使傳統體育傳媒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各種體育元素被信息化迅速放大,現代體育與群眾社會生活深度融合。新時期體育傳媒具有其特殊性,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新時期下的體育生活方式做一次辯證分析,討論在目前新媒體的大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發生改變的形式。
1 新時期新媒體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的轉變形式
1.1 運動主體:綜合各界發展形式,體育運動意識常態化
群眾體育運動依靠傳統媒體的傳播迅速成長。傳統媒體為群眾的體育活動提供了長久有效的發展平臺,使得社會分布更具多元化。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通過政府提供的各種優惠條件,體育事業與新時期媒體實現深度融合,線下消費逐漸轉移到線上消費,同時,網絡化的體育產品順勢下沉,進入了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的生活圈,滿足了各個階層民眾的需求[1]。
1.2 運動條件:優化場地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傳媒的進步驅使著民眾對體育運動條件得到改善的熱烈渴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民眾需求在發生轉變,體育設施建設也在發生改變。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趨勢下,各種個性化的智能場館將拔地而起,公共設備、智能設備迅速下沉,越來越多的民眾可以享受到智能設施帶來的便捷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要保障傳媒的社會地位,使資源更加有效地流動,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其獲得對群眾體育活動的深度參與[2]。
1.3 運動形式:策略多層布局,行為習慣常態化
體育鍛煉與競技比賽是現代體育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也是運用范圍最廣、受眾群體最多的實踐方式,主要有行為方式和組織結構兩種形式[1]。細分來說,組織結構主要由家庭、工作單位、學校等構成,通過固定的社會關系進行聯系,具有數量較為穩定運動人員。現代生活中,新媒體已充分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因此,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路徑,也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從而突破了傳統體育活動與傳統媒介之間的天然屏障,極大地拓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空間,產生了新的社會關系,打破了傳統媒介之間的各種制約,使得新媒體與民眾生活深度融合。
2 新時期新媒體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的實際問題
2.1 身心運動方面: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時間分配不夠均衡
新媒體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體育運動方式。體育運動是人類進行正常社會生活的必需品,毛澤東同志講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過去,人們遵循天然的社會規則,以順其自然的方式,獲得增強體質的方法,但新媒體的出現,多元化發展成為了現代人的體育選擇。
雖然新媒體豐富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選擇,同時也產生了國民體質下降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群體體質下降幅度最明顯。新時代的體育選擇使得人們越來越遠離實際的體育運動,而偏向于線上的體育運動,因此而造成的國民體質下降等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2.2 生活方式方面:形式主義泛濫,體育意識弱化
有人說過,欲望是驅使人前進的動力,人的各種需求不斷地刺激著大腦,使人的欲望不斷擴大,于是人的生活層次變多且豐富。在此作用下,同時又受到外界的諸多干擾,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外形的塑造,而忽略了內在的精神修為。為了實現自己的審美目標而不顧后果,導致新媒體中的優秀的方面未能成功的在社會中傳播,因此,優秀元素也無法真正實現它的價值。
3 新時期新媒體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轉變的引導方法
3.1 政策先行
政府通過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配套的優惠政策,重新獲取民眾的認可,在可以提高公信力的有關體育競技中,進行持續報道,為群眾提供最詳實完整的體育報道。從政策方面下手,可以為新媒體的內容質量嚴格把關,防止出現劣質內容,不斷更新傳媒技術,增加創新能力,提高對傳播內容的核查能力。
3.2 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發展,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新媒體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不斷調整自己的社會定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提高民眾的獲得感,為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4 結語
在新時期中國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從新時期新媒體環境下群眾體育運動方式的轉變形式入題,發現運動條件、運動形式等方面有較大變化;在運動方式中看到了若干問題,還有不太完善的方面,也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提出了提高創新能力、政府政策先行、提高新媒體輿論控制力公信力等方法,以盡可能妥善的方式,處理目前出現的問題,為中國的體育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鄒月輝,譚利.“互聯網+”對居民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引導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2(4):39-43.
[2] 黃楚新,商雅雯.論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青年生活方式的嬗變[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4):59-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