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個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進行了研究,認為當前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主要受網絡、外部環境、家庭教育和經濟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提出需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充分發揮網絡資源作用,同時加強體育軟件的開發與使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效率,改善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
關鍵詞:經濟發達地區 大學生 體育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221-02
1 研究目的
體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價值觀念指導下,個人或群體依據一定的客觀條件,把體育作為生活的需要和內容,并有規律、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穩定形式及其行為特征。大學期間是形成正確體育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通過對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運動習慣,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研究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是希望通過對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和研究,掌握現階段該地區高校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特點和規律,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我國大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生活提供參考和借鑒。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圖書館和新華書店等途徑,查閱、收集和整理有關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書籍、期刊、報紙等文獻資料,為設計調查問卷、理論研究與結果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2.2 問卷調查法
以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為研究對象。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發放網絡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機、參與體育的方式、項目、頻率、持續時間、體育消費等。共發放問卷1600份,回收1600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填寫1450份,其中男生660人,女生790人,問卷有效率為90.62%。
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計算機Excel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科學統計處理和描述性分析。
2.4 訪談法
通過對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大學生進行訪談,了解當前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并聽取其建議。
2.5 邏輯分析法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應用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分析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因素。
3 結果與分析
3.1 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
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價值觀念的指導下,大學生依據一定的客觀條件,把體育作為生活的需要和內容,并有規律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穩定形式及行為特征。包括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需求、動機、參與體育的形式、類型、手段、持續時間、強度、體育消費等。
3.1.1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
通過調查研究得知,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超過九成認為體育鍛煉對于身體健康很重要,一半以上的人對體育很感興趣,71.72%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比較積極甚至非常積極,僅有3.45%的人持消極態度。同時,有72.41%的大學生在閑暇時間參與過體育鍛煉,從認識和實踐的角度來看,達到了高度的知行合一。男、女大學生之間無明顯差異,但在年級分布上,大二、大三的學生態度更積極。在地域上,北京的學生體育鍛煉意愿很強烈,但是受霧霾影響實際行動不是太積極。
3.1.2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
體育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因。強身健體和休閑娛樂的比例分別達到了86.11%和72.22%,說明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已經把體育鍛煉當作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和豐富業余生活的首選。不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不是單一的,整體呈多元化趨勢,其體育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
3.1.3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
(1)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
據調查有37.42%的男生和28.61%的女生都傾向于選擇與同學一起的形式進行鍛煉,這是由于朝夕相處且感情遞進的直接體現;有30.38%的女大學生喜歡獨自個人鍛煉,而只有14.85%的男生選擇個人獨自鍛煉,這可能跟男生喜歡球類項目、天生熱情好嬉鬧的性格有關;同時在不固定、隨意性方面,男女生并沒有太大區別;而且,班級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并不占優勢地位。
?。?)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容。
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和喜愛程度上是表現出男女差異的,其差異主要體現在:男生更喜歡集體性和對抗性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女生則更傾向于個人項目以及展現美感與優雅的項目,如健美操、瑜伽、舞蹈等。這可能是由于男女的先天構造和性格所決定的。
?。?)參與體育鍛煉的場所。
場地器材數量的多與少、質量的優與劣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只有少部分的學生選擇在盈利場所進行體育鍛煉,而94.41%和70.83%的大學生選擇了在校內免費場所和公共免費場所進行體育鍛煉,這可能是由于對校園環境更熟悉同時更能節省時間和金錢而造成的,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加劇了公共資源使用緊張的情況。 3.1.4 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是一定體育消費意識和消費層面的具體反映,體育消費意識決定著體育結構。調查表明,用于購買運動服裝和運動器材的比例分別占到了72.22%和64.58%,其他消費比例相對較低,消費結構較為單一。
3.2 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最大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在選擇影響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因素的重要性中有70.76%的大學生選擇了互聯網,其比例最大,儼然已成為影響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而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超過五成認為互聯網對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影響程度較深,其作用也是利大于弊;但僅有38.79%的大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過體育技能及39.08%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下載過相關體育APP應用,更多地大學生則只是通過互聯網了解體育相關資訊和觀看體育賽事,這部分大學生所占比例分別是84.70%和70.47%。
3.2.1 外部環境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場地器材的不足、缺乏科學的指導鍛煉以及天氣的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參與體育生活的形式、體育內容的選擇和時間頻率等,這些影響因素都超過了50%,充分說明外部環境是影響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3.2.2 家庭教育和經濟能力的影響
在與學生交談過程中發現,大學生普遍認為家庭的熏陶作用很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和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經濟能力的高與低則直接決定了大學生在體育項目、體育場所及體育消費等上面的選擇范圍。
3.2.3 其他影響因素
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伴的影響程度、學習壓力的高低和時間分配的選擇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意愿比較強烈、動機呈多樣化、態度較為積極,不過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培養。
?。?)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內容的選擇上,男女差異化較為明顯;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選擇在校內和公共免費場所進行體育鍛煉,資源利用率比較緊張。
(3)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達到體育人口的標準,但是活動次數有待進一步增強;大學生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買運動服裝與運動器材兩個方面,體育消費結構比較單一。
?。?)七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互聯網是影響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半數認為其影響程度較深、作用利大于弊;但是僅有三成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為體育鍛煉而服務,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
?。?)場地器材的不足、缺乏專業的指導及天氣等外部客觀條件是影響經濟發達地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經濟能力、同伴影響、學習壓力和時間分配都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
4.2 建議
?。?)繼續加強宣傳教育,使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體育運動的作用與意義,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積極引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把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以實際行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最終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更新體育消費觀念,培養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優化體育消費結構,改變過去僅僅購買服裝和裝備等實物性的單一結構消費,過渡到體育勞務和服務性消費等全面的消費結構,滿足不同健康需求的消費形式。
?。?)改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條件,創造良好校園鍛煉環境;充分利用和拓展周邊資源,為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優化校園體育文化環境,激發大學生體育興趣;經常組織大眾化的體育競賽活動,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體育活動計劃,對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幫助,促使其堅持體育活動。
?。?)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充分發揮網絡資源作用,同時加強體育軟件的開發與使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效率,改善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苗大培.論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4.
[2] 洪肖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 王紫霞.西安地區高校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為例[D].西安體育學院,2013.
[4] 徐芝芳,曾錫銀.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5):42-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