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當代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新型體育教育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面臨多種問題,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成為當代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命題。為此,本文將從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方法三個方面分別出發,針對高中體育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a)-0131-02
現如今,我國高中體育教學正處于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時期,如何同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落實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點。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為將素質教育工作全面落實到位,特從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方法三個方面分別出發,將思想道德素養全面融入、滲透到體育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 從教育思想入手,注重德育、智育與體育之間的融合
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將德育教學工作滲透到體育課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通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品質、集體主義思想,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體育道德觀念、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團結進取的發展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懂得遵紀守法、愛護公務。
體育教學離不開團體活動,例如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學生在開展團體活動時,教師將團體意識融入到體育技能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擁有較高的團體意識,明確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在各項競技比賽、技術表演活動中,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原則,使學生能夠通過上體育課、開展體育活動懂得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能夠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加強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懂得尊重競爭對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然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味的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原則、高喊“團結就是力量”這些口號是遠遠不夠,這種做法具有較強的孔洞性,不僅無法確定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對此產生疲倦、厭煩的心理,導致德育教學工作無法落實。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將德育內容與體育教學課程巧妙的結合到一起,不可僅對學生進行孔洞的說教,避免出現生拉硬扯的現象,需要巧妙構思,使德育教學工作能夠成為體育教學中的點睛之筆。
2 從教育目標入手,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過程、一個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首先應明確體育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放在同等重要的培養地位,提升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正確的體育學習方法,充分認識到學習體育知識、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與發展性。
體育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通過學習體育知識,了解各項體育運動所要運用的技能、技巧,正確掌握各項體育運動的練習方法與實踐策略,在練習與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體育技能,對體育運動有進一步的認識。因體育課程是一項面前全體學生的課程,教師對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全面了解每一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適應能力、個性差異、接受能力、身體素質,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生理需求,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習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確保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其能夠實現的范圍內,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在收獲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增強個人提升,并從中獲取成功的喜悅,充分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抵觸心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需要尊重學生,還需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學生負責,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在體育課堂上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
例如,長跑項目是體育課程的一項必學內容,看似簡單的跑步,在整個學習與練習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正確掌握長跑的技能與方法,還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堅強的意志品質。現如今,在高中與教學活動中,絕大多數學生在跑步方面存在缺陷,在眾多田徑項目中長跑顯得尤為突出。通過調查得知,80%的學生因體質差,經常跑到一半就放棄了;84%的學生因為不愿吃苦,在長跑的過程是以“走”的形式“跑完”全程;73%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可有可無,長跑過程隨心所欲;85%的學生對體育存在畏懼心理,跑步過程經常出現各種問題。為此,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從教學目標入手,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的整合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及正確掌握體育運動發展的必要性,端正學生體育學習態度與聯系態度;對身體素質差、思想意志不堅定的學生進行鼓勵,根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適時對學生進行表揚,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逐漸消除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抵觸心理,同時提升學生的自尊心與上進心。
3 從教育方法入手,全面開闊學生的思維意識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劃分成兩個相對孤立的組成部分,導致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工作中缺乏表現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嚴重扼殺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難以提升。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教師需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學生不僅成為體育課堂的學習者,還能夠成為體育課堂的探索者與發現者。
生活化教學是現代化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教師通過將教育內容與實際的社會生活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濃重的生活氣息。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開展,將濃厚的生活氣息滲透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實現社會生活與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體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新課標》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衍生物,通過將體育課堂與學生生活結合到一起,充分調動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在開展體育鍛煉提升個人身體素質的同時從中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教育的生活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場地器材的生活化、教學手段的生活化以及課堂外延的生活化。例如,在投擲教學中,教師可創設“勞動模仿操”等勞動場景,將體育和勞育巧妙的結合到一起,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從聲音、色彩、燈光等視角出發,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獲取全方位的情感體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分別從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方法三個視角出發,注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之間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教學過程養成良好的體育技能練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充分認識到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性與發展性,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在不斷的學習與練習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滕景堯.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11.
[2] 李文龍.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7):143-144.
[3] 郭小輝.淺談高中體育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0):136.
[4] 劉崢.淺談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開放式教學[J].科技資訊,2015,13(14):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