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大飛機同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與新中國航空業合作超過30年的伙伴,GE航空集團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成長到壯大的輝煌過程。而作為中國大飛機項目的重要參與者,GE既是見證者,更是緊密合作的同行者。
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過程中,GE曾經參與了哪些項目?有哪些成果和收獲?面對最具活力的中國市場,未來GE將執行哪些新的戰略或發展規劃……帶著這些問題,在GE航空集團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之際,《大飛機》雜志專訪了GE全球副總裁兼GE航空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向偉明。
“后發制勝”參與ARJ21項目
進入21世紀,對于中國民用航空工業來說,ARJ21新支線飛機的立項是一件足以載入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冊的大事,它標志著時隔多年后,中國再次向民用飛機制造業發起了新的挑戰。
盡管早在1985年,第一臺GE發動機就隨波音737進入了中國市場,但GE在2002年ARJ21項目啟動之際并沒有“拔得頭籌”。當時,ARJ21新支線飛機已經啟動了動力系統招標工作,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發動機制造商,由于種種原因,GE卻沒有參與投標。
此時,時任G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恰好到訪中國,他很有遠見地認為,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民用航空市場不可小覷的力量,GE必須抓住ARJ21項目這個難得的機遇。于是,回到美國之后,伊梅爾特立即與時任小型商用發動機總經理David Joyce(現任GE副董事長兼GE航空集團全球CEO)商討對策并尋找合適的商務負責人人選,以便盡快組織GE的項目團隊參與ARJ21項目競標。此時,向偉明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1992年,向偉明加入GE航空集團(時稱GE飛機發動機集團)。當時,GE航空北京代表處的規模很小,員工只有10人左右,向偉明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國市場進行發動機銷售和市場維護。1997年,向偉明報名參加了GE內部組織的為期3年的全球市場營銷培訓項目,并成功入選。此后幾年,他在美國接受了包括市場營銷、合同支援、商務運營、項目管理等全方位培訓,先后在GE總部多個核心部門任職。2002年,當向偉明得知有機會參與ARJ21項目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雖然他仍需要繼續完成美國的培訓項目,但對于航空發動機專業出身的他來說,是時候為自己的航空情懷干點什么了。
領受任務后,在David Joyce的領導下,向偉明立刻組建團隊參與競標。那一年,他往返中美11次,經過多輪投標后,CF34-10A發動機力壓群雄,成為ARJ21新支線飛機的唯一動力裝置。從那一刻開始,GE與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
成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從那時起,GE與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向偉明表示:“1985年,GE開始進入中國市場。1992年我進入GE工作時,GE在中國的裝機量約為300臺。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5800多臺,另外還有4000多臺的訂單,GE在中國的員工數量也從1992年的10余人增長至800多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GE趕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時機,趕上了中國民航業騰飛的好時機。當然,我們也十分感謝政府、客戶和合作伙伴給GE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讓GE航空集團在30多年間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我想,無論是對我個人的職業發展生涯還是對GE航空來說,這都是一個難以復制的成功。”
在這30多年間,GE不僅為中國市場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與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等眾多中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02年啟動的ARJ21項目是中國民機制造業第一次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的研發。當時,中國企業不僅缺乏飛機研制的技術和經驗,也缺乏市場觀念和體系。相比之下,GE的發動機已為市場所熟悉,也廣受客戶認可。而向偉明本人,也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知道如何與客戶打交道,如何理解客戶需求。
向偉明表示:“從ARJ21項目開始,GE對自己的定位就不是單純的發動機供應商,而是希望通過雙方的努力,共同將飛機打造成一款客戶滿意的產品。在ARJ21項目中,GE不僅組建了實力雄厚的技術支持團隊,也與中方人員一起拜訪航空公司,了解客戶的需求。此外,2003年GE與中方一起策劃了中國支線客機論壇,該論壇如今是中國商飛每年舉辦的客戶大會的前身。”
如今,ARJ21飛機已經安全運營近3年,從項目啟動到飛機交付,向偉明見證了ARJ21項目發展的全過程?!皬脑O計到運營,我見證了ARJ21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飛機投入運營后,我也多次去首家用戶成都航空,聆聽客戶對飛機的評價,并反饋給中國商飛公司。不久前,我看到了最新交付給成都航空的飛機,這架飛機有很多改進,如行李艙、噪音等乘客比較關注的問題都得到了明顯改善。綜觀全球民航業的發展,任何一款成功的機型都是不斷改進而來的,未來我們也將配合中國商飛一起不斷對飛機進行改進,讓ARJ21真正成為一款客戶喜愛的產品?!?
著眼于在中國的長遠發展
從西方到東方,要真正打破經濟、文化差異,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僅靠貿易往來是遠遠不夠的。在向偉明看來,制定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并實現共同發展,是GE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
向偉明表示:“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GE對自身的定位就不是簡單地銷售產品,而是著眼于在中國的長遠發展??偟膩碚f,GE的目標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希望解決中國航空業發展的難題;二是助力民航業發展,提高人們的出行品質;三是與中方合作伙伴一起進軍全球市場;四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性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采訪中,向偉明始終在強調雙贏合作的重要性。他認為,GE想在高速發展的中國航空業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如果只是想利用中國市場的機會,沒有形成雙贏的模式,GE航空不可能在中國站穩腳跟。
因此,近幾年GE在中國成立了一些合資公司。例如,通過C919項目,GE與中方成立了航電系統合資公司——昂際航電,該合資公司不僅為C919大型客機提供航電系統,未來還將為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提供航電系統。
此外,GE還將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延伸至售后維修領域,讓中國客戶在國內就可以修理GE和CFM(GE與賽峰的平股合資企業)的發動機。
向偉明介紹說:“如今,GE在中國有3家發動機合資大修廠,分別是廈門太古發動機服務有限公司、臺灣長異發動機維修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同時GE有50多名專業技術代表、客戶支援經理和項目經理服務于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此外,GE還與一些獨立的MRO企業合作,不斷提升中國本土企業的維修能力?!?
與此同時,GE和CFM國際公司還在廣漢飛行學院建立了航空發動機維修培訓中心,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向偉明介紹說:“除了CFM56和CF6發動機維修培訓之外,隨著以LEAP-1A和LEAP-1B發動機為動力的新飛機將大量投入中國市場,公司已經將LEAP系列發動機,其中包括為C919提供動力的LEAP-1C發動機的維修培訓工作放在了廣漢培訓中心?!?
如今,中俄聯合研制的遠程寬體客機CR929正在進行招標工作。作為ARJ21和C919這兩款機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采訪中,向偉明表示,GE將積極參與CR929項目的招標。
向偉明表示:“近年來,GE與中國商飛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兩家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加強。從某種程度來說,雙方的合作已經不再單純圍繞項目展開。如今,GE和中國商飛在大數據等前沿領域都有合作。此外,GE還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與中國商飛開展合作。眾所周知,GE領導力管理培訓在全球享有盛譽,從為中國航空工業引入“精益六西格瑪”課程以來,已經培訓學員超過1萬人,其中有1000多人獲得黑帶證書。2013年,GE和中國商飛、昂際航電共同啟動了全球民用航空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已有兩屆共28位學員順利畢業。我們希望幫助中國的航空企業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的復合型、戰略型人才,助力更多優秀的中國航空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