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傳統的應試教育在語文課堂上僅僅是進行知識的灌輸,沒有考慮到學生對于課堂的喜愛程度,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學生對于傳統語文教學課堂感到乏味,自然而然就會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來。
【關鍵詞】 小學語文;趣味性;分析思考
趣味是學生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給予重視。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往往忽視趣味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夠很好地收獲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未來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愛程度。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引起學生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完成語文趣味課堂的構建。
一、通過情景模擬構建趣味課堂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應認真了解教材,對于所要教授的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結合文章里面的內容構建一個情景。在上課的時候,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學生帶入這個場景,讓學生體會文章作者的情感,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起探索語文世界的奧秘。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在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江水、竹排、倒影等這樣的景物,這樣學生就能夠對于這樣的場景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體會到作者是如何將這種優美的如畫卷一般的場景用簡短有力的文字表現出來的。這樣通過一定的情景模擬進行趣味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水的壯美,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展示引起學生對于祖國壯麗山河的興趣,有心的同學就會自己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搜集和賞析相關文章,這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一舉多得。
二、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作者在進行文章創作的時候,靈感就是來源于日常生活,是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經過藝術的渲染和加工,凝練成優美的文章展示給大家。語文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在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的時候,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聯系,發現原來還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記錄這些事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這些日常小事聯系的探索中完成趣味課堂的構建,讓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語文。
例如,在學習《爺爺與小樹》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將小樹、爺爺這兩個人物與現實生活對應,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小樹?平時有沒有注意觀察小樹什么時候會穿衣服?什么時候會撐開傘?學生會回答:夏天的時候撐開傘,冬天的時候穿上衣服。而且有的小樹冬天是不穿衣服的,有的小樹到了冬天也有綠色的小傘,其他地方的小樹都光禿禿的了,可不穿衣服的小樹還是綠油油的,在沒有其他顏色點綴的冬日里有一抹別樣的感覺。這時候教師可以接著問道:那咱們班的同學中,有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有的小樹可以在冬天不穿衣服,而且還能夠撐起綠色的小傘嗎?引導學生進行回答。要注意對于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進行鼓勵,不要打擊任何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如果課堂回答效果不好,教師可以換一些簡單的問題開頭,告訴大家答案沒有對錯,孩子們盡情回答就好。比如,教師可以把開始的問題換成:小樹為什么要在夏天撐起綠傘呀?孩子們可能會回答,因為熱!這時候教師再問:那老爺爺為什么要在冬天給小樹穿上衣服啊?孩子們會說因為冷。教師這時候就可以跟孩子們分享一個道理:小樹和爺爺是互幫互助的,小樹給爺爺提供陰涼,爺爺幫助小樹度過冬天。在生活中,同學們也要互幫互助,相互幫忙,在生活中,大家不光要做到互幫互助,而且要能夠主動幫助別人。這樣就能夠充分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懂得一些很簡單的小道理。
三、積極用步驟推導法構建趣味課堂
語文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是充滿樂趣的,但是現在的傳統課堂往往讓語文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無法對語文學習提起興趣,這是傳統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步驟推導法,將文章內容細化,一點點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解讀與分析。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不至于走神,覺得無聊乏味等問題。
例如,在進行《竊讀記》這篇文章的教學的時候,先從這個“我”下手:作者為什么在下雨的天氣還要跑到書店去“竊讀”?作者在“竊讀”的過程中遇到書店老板的質問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活動?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來展現出這種窘態的?作者從一開始理直氣壯地與老板爭執,“看看都不行么!”到最后離開,作者的思想變化情感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當推導出作者描寫的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后,學生應該已經對于文章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有了大體的了解,然后再跟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動作描寫,運用了什么樣的獨白,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感受這種描寫方式的魅力。講解完這些語言表現手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是什么讓作者對于讀書這么執著?這種對于讀書的熱愛對于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再反問學生對讀書的熱愛有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以后想不想像作者一樣有這么厲害的文章描寫功力?這樣一步一步拆解,一步一步讓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去學習語文,讓學習的過程充滿趣味,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中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構建趣味課堂,為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提供動力。隨著如今新課程的推行,教師應當抓住這個契機,大力改革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張海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
[2]陳貴娥.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7(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