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各地紛紛以縣為單位實施了第一期、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持續加大財政投入,長期制約改革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得到突破。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尤其是在占據幼兒人口比例半壁江山的農村學前教育問題更不容小覷。本文分析了農村學前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并試從幾大方面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農村 學前教育 完善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06-02
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提升保育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農村幼兒園教育質量”是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是最為基礎的。只有在這個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為將來的義務教育做好銜接。而農村人口多、底子薄,環境、經濟、觀念相對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前教育的發展。我們要認清楚現階段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下大力氣找對策、想方法,明確各級政府職責、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積極性、提高幼兒園自身管理效率,家園形成合力,共同創造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美好未來。
一、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數量總體偏少
按照原則上“城鎮服務人口1萬人、農村服務人口3~6千人應設置1所幼兒園,每所幼兒園規劃原則上不超過360人”的布局要求,多數農村未能按要求設立幼兒園,一些村落甚至沒有幼兒園,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入園需求。此外,按標準要求配備的公辦幼兒園數量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未經過任何審批、注冊,且無基本辦園條件的幼兒園應運而生,隱患大為存在。和城市相比,農村的信息流通慢,家長的育兒觀念相對落后,尤其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只注重孩子身體營養和物質上的需要,而忽視了他們在精神和知識方面的需求。雖然近五年全國幼兒園的總量增幅達到51.88%,但時至今日公辦幼兒園占比剛超過一半。
2.辦園條件相對落后
多數農村幼兒園規模小,設施設備簡單。一些家庭版的農村小院辦的園所,由于場地太小,無足夠的活動場所,幼兒活動空間受到限制,游戲活動難以開展,制約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活動室使用不夠達標,不能保證標準的采光與通風效果,使幼兒不能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生活,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一般情況下,農村幼兒園食堂很難做到營養搭配,食物較為單調。有的幼兒園食堂設備也比較簡陋,很難保證衛生條件。有的幼兒園里,圖書、玩具等設備數量較少或者比較陳舊。比如現在城市孩子們人手幾冊的繪本,在農村幼兒園里可能就很難見到身影。在一些霧霾較為嚴重的地區,有條件的幼兒園一般都會放置空氣凈化器或者安裝新風系統,但是在農村幼兒園很難達到這樣的條件。由于種種原因,現階段農村幼兒園的條件落后是較為突出的現實情況。近年來的幼兒園校車事故、幼兒集體食物中毒頻發,幼兒跌傷、中毒、失蹤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3.教師流失較為嚴重
農村幼兒教師學歷層次大部分為中?;蚋咧?,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不夠穩定。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當前我國農村70%以上的幼兒教師沒有資格證,45%以上學歷不達標。存在專業能力較強的,都不愿意到農村服務,很多教師剛培訓完就去找更好的園所目標了,本身素養和視野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沒經過正規師范院校培訓,也沒參加過相關崗前培訓,所以很有可能造成部分幼兒教師教學觀念不正確、教學方法不恰當,教育行為不規范。此外,待遇較低仍然是最大的問題。當前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也不高,工作強度大、收入沒有保障、沒有合理的一個職業規劃,造成了大量優秀教師的流失。
4.家長育兒觀念滯后
當前,普及學前教育成為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但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滯后,讓學前階段的三年教育難上加難。有些農村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得學習拼音、學習寫字,完全忽略了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需求,致使升小學后問題層出不窮,小學教師更是怨聲載道,這是影響孩子步步升學的直接因素。由于家長自身的客觀原因,讓學前教育頗有“小學化”傾向,新的教育理念也不好實行,這種種情況直接影響幼兒的全面發展。據調查目前超60%的家長分不清幼兒園和托兒所的區別。
二、農村教育問題應對策略
1.規劃幼兒園數量規模
《意見》指出:“繼續辦好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充分發揮輻射指導作用,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聯合辦園,優先利用中小學閑置校舍進行改建?!笔紫龋瑧鋵嵖h級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的作用。合理規劃布局幼兒園,大的行政村至少應該有一所合格的幼兒園,幼兒園的數量與適齡兒童數量的比例要適當。其次,對已開辦的幼兒園有嚴格的督導評估制度,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堅決取締。對現有幼兒園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檢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此外在資金上也要給予一定扶持,改善農村經濟,只有經濟從根本上發展了,才能減少父母外出打工的機率,降低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
2.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
要始終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如學校要配備或租賃國家規范標準的校車,幼兒園的裝修、裝飾材料要符合國家相關的安全質量標準和環保要求。幼兒園教職工也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必須掌握基本急救常識和防范、避險、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此外,要合理的改善幼兒的衛生、飲食以及基本的生活條件,滿足幼兒成長的基本需要。而關系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圖書、益智玩具等,更是幼兒園應當配備的基礎設施。例如,幼兒戶外活動時,可以利用農村寬闊平坦的場地,四周密布的竹林,是幼兒做游戲、抓迷藏的好去處,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從寒風刺骨到春風拂面,又從夏季酷炎到秋風爽爽,讓幼兒對四季的變化有一定的感知,比如:有風的時候組織幼兒放風箏,粗淺了解風的概念,下雪堆雪人,觀察雪的形狀,從中了解水與冰的形成原因,全面發展幼兒對環境的認知與感受。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舒適、自由、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環境增強幼兒對學習和游戲的興趣。 3.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
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不斷豐富她們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歷層次考試,提升幼兒園整體學歷水平。通過參與學前教育片區管理,與城區幼兒園形成共建幫扶,促進園所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政府亦可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幼兒教師的雙向流動,努力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在評先評優、職稱評聘和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教師們也應注重自身學習,查找不足、提高業務能力,多向姐妹園所學習,尤其是城市幼兒園教師取經。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大膽創新、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農村特點,創設富有農村特色的學習和游戲活動,充分滿足幼兒個性化培養需要。
4.提高家長的育兒觀念
幼兒園要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改變農村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家長們意識到學前教育對幼兒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讓他們從心理上真正接受學前教育。讓家長及時了解學前教育的相關信息,不僅有助于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與權力,還能增強對校園監督的義務。家長對幼教的知識掌握得越多,就更能理解學前教育的價值,對幼兒園教育改變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就是讓家長主動了解幼兒的在園舉動,以便做到家園互動,統一教育思想,讓幼兒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農村學前教育要在短期內解決上述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應當高度重視,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快補齊鄉村教育的短板”,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完善學前教育體制,讓每個農村適齡幼兒都能擁有平等的入園權利,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進一步促進農村教育體制的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才能真正解決農村學前教育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教基〔2017〕3號).
[2]賈勇宏.人口流動中的教育難題: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2013年.
[3]王安全.西部農村教師教育政策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反思(基于哲學存在論與復雜系統論的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2016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