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農村中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107-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開展,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面臨著極大的考驗與壓力,因為農村中學的學生都來自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農村中學的英語教育成功與否幾乎全依賴于英語教師和學校。作為一個從事農村中學英語教育二十年多年的教師,對此有深刻的體會。下面,我就談談幾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對策:
  一、英語學習動機不當,學習興趣差
  英語學習動機影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的持久性。因為中、高考的需要,農村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僅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不得已而為之,平時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愿望和學習興趣。成績的取得是依靠大量的機械練習,學生的交流能力、語言能力和應對能力較差。
  二、英語教師任課班級多,工作量大
  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一個英語老師帶兩個班,甚至是跨年級兩個班,同時還要兼職其他管理工作及教學任務是常態。教師的工作量太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也沒有學英語的環境及氛圍。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特別是較多的學困生,影響了英語的整體水平提高。
  三、評價標準單一,學生缺乏指導
  農村絕大部分學生能接觸到的英語就只是一本英語書而已。由于地域和學生家長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家長不會英語,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夠重視,也不會指導,只把分數看成是孩子英語水平好壞的唯一標準。孩子的聽力水平,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針對以上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根據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感悟,認為農村中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1.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現實表明,農村學生在英語學習方法方面普遍比較欠缺,對教師依賴性較大,自主學習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英語學習方法指導尤為必要。既要培養學生聽英語錄音、聽教師與同伴說英語的習慣,又要教會學生大膽自信、聲音響亮地說英語,而且要勤說多說。其次要教學生學會聽課和復習,養成作好課堂筆記的習慣,并經常復習所學內容。
  2.落實培優補差,減少兩極分化
  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開學初大多數學校都要求教師制定培優補差措施,核定培優補差學生名單。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此項工作落在實處??赏ㄟ^安排不同的作業,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一優帶一差”的策略,利用早讀,強化記憶,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的給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還可通過建立“錯題集”及“面批”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書面英語水平,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教學方法要合理,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手段更要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夯實基礎,突破難點。在課前,教師應充分理解把握教材,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設計切實可行的“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與老師、同學交流,在活動中感知語言,運用語言。這樣,他們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學生不僅在活動中獲得了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當然,在任務設計時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難、難易搭配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任務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都能體會到課堂帶來的成就感。
  4.創造語言環境,感悟中西文化的差異
  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由于生活方式、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思維方式上的確與西方有些差異。作為英語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文化差異的滲透。如西方人忌諱“13”這一數字,在教學中就要盡量避開使用“thirteen”。在交際中像“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這類贊美的語言,就不能用“No,just so so.”這種表示謙虛的英語來回答,因為這否定了別人的欣賞水平,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尊重。其它像“My mother was ill in bed,I have to look after her at home.”以我們東方人的思維就會用“Does she feel better now?”這樣的回答來安慰她,其實這就是極不地道的英語。
  5.開展英語閱讀,訓練學生理解能力
  農村孩子,接觸的課外書籍本身就少,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能夠接觸到的英文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加上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課堂,英文閱讀幾乎就是“空白”。作為英語教師,就要根據每個單元的話題,找一些貼近生活的英語文章供學生閱讀。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積累詞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6.依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情景
  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設計真實逼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理解、掌握、運用語言。低年級學生可充分利用實物、游戲、故事、肢體語言等來組織教學。如七年級在學習“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事先安排學生準備:eraser,ruler,dictionary,pen,pencil,pencil-box,books,schoolbag等。通過實物,反復操練句型:“Is this your ruler?→No,it isn't. It's his.”“Are these her books?→No, they're mine.”等目標語言。中高年級可利用多媒體把教材內容與文字、圖片、聲音、微視頻等融合在一起。這樣,課堂容量大,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如八年級在學習《What's the matter?》這一單元時,就要準備與have a fever,have a cold,have a headache,have a sore throat,cut myself等內容的圖片與視頻。這會加快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更直觀、更快速的掌握教學內容。
  7.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單靠課本、課堂45分鐘來學習英語太單調,收效也甚微。教師可以有目的的組織一些英語活動,如開展英語朗讀比賽,英語書寫比賽,單詞聽寫比賽,學唱英文歌曲等形式,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關注,體驗英語帶來的快樂,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作為農村英語教師,為縮小城鄉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距,教師只有通過自身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研究現實學生的心理,以改變現在的教學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9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