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正的教師一定渴望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從教近7年,江一寫了3本長篇小說,2本詩集,1本散文集,4本專業學術著作。因為深受學生喜歡,關于做人、生活方面的聊天常有發生,江一也樂于給學生指點迷津,雖然這些話題,往往最終會繞回寫作的問題上,這是他最關心的教學——寫作的核心便是人的存在,老師對寫作的教學,決不能僅僅停留在寫法上,還應當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廣闊。
北京大學中文系漆永祥教授評價說,“做江一老師的學生,孩子們是幸運的”。衡水中學郗會所校長評價說,“書本無言,但卻用默默的藝術形式來研究教育、幫助孩子、追求理想。這個工作是扎實的、高質的、感人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孩子們都是那么的樸實無華、孜孜以求,這又是那么的難能可貴”。江一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是渴望課堂的,課堂是教師生命的天堂。因為教師可以將別人不能言說的事物表述出來、表述清楚并流傳下去。
寫作是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
江一始終堅持,課堂中孩子們除了學習、記憶的東西之外,還應該有可以創造的東西。對于語文而言,那便自然是寫作,而且寫作更是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
他說,“孩子真的需要一種最美的記憶方式,那就是寫作?!?
江一對此常思常新。受尼采《悲劇的誕生》啟發,他提出“悲劇的被誕生”,一個“被”字,說明悲劇有時不是自然而然的誕生的,而是在人的參與下誕生的,“悲劇的被誕生”意味著創作本身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中具有了某種神秘的力量,這種力量成為了藝術作品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助力甚至核心。而此時,老師就要研究如何利用這種力量為育人工作服務。
首先,老師必須保證藝術創作要向真、善、美這些正能量的方向發展;其次,老師要深度介入藝術創作的過程,及時糾正創作過程中產生的偏差或及時解決創作過程中的問題。比如,在指導孩子創作時,一定要告訴他們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去表現真、善、美,當學生在表現過程中出了問題,老師要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比如幫助學生處理好一個情節,以便突出一個矛盾,表現一個情感或主題或哲思。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老師對作文的主要指導工作就在對情節的處理上。當幫助孩子設置了一個精彩的情節時,育人工作也已經完成了。當學生已經體驗了一次如何用文字來表現真、善、美,盡管有時這種情節只是虛構的,但事實上它同真實的事件一樣能夠對孩子們起到教育功能。
這樣的思考如何運用到教學中呢?江一總是擅長用最淺顯的語言使學生明白。
“如何處理好情節結構?其本質是思維問題,就實戰而言,有一種思維很常用,就是辯證思維,拿到一個題目,我們不能僅僅從字面上看,還要從題目的反面看,比如‘涼涼的初夏’,寫好它,不僅要看‘涼涼’,還要看‘熱熱’,由熱轉涼是關鍵。再比如‘告別冷雨里的痛’,寫好它,不僅要看‘痛’,還要看到痛的反面‘溫馨’,由溫馨到痛是關鍵,這就叫辯證思維。懂得這個,寫作思路才會打開,明白嗎?”
江一這樣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而孩子們靜靜地聽著,頻頻點頭。
比作文講解更重要的是作文點評。每次作文點評時,江一都會花上一整節課的時間來逐一賞析優秀的范文。哪里好?還能如何改進?他帶著學生品味分析每一句精彩的句子,在發表總結時,他總是調動學生的思維,令其先行討論,常常一節課下來,師生均意猶未盡。
江一和學生對寫作日復一日的堅持,最終變成了《藝術里的童顏》這本厚厚的書——學生作品經得起考驗,江一的長段點評非常精彩——這本書最終得到了出版。
大容量、高效率、嚴要求
衡水中學或許是全網被議論最多的中學。除了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記筆記,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筆記情況;課下學科自習要求考試化,即當堂獨立完成作業,下課后立即上交等學習類要求,還有對于學生發型長度的統一規定、標準化的作息時間等生活方面的約束。在被問到班級的管理模式時,江一嚴格遵循著學校的教育思路:大容量教學,高效率學習,嚴要求管理,最大限度地為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搭建平臺,鋪設道路。
在他看來,這個教育模式本身并無問題,問題在于老師的工作對象是孩子,所以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兩點,不是更換就能避免,不是指責誰的問題,而是該如何避免個別情況的發生。學校不可能因為個別學生而迅速改變,學生是靈活的,找辦法調整適應,或者轉學。
表面上似乎衡中就是外界傳言中的學校:只看成績,不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然而,這樣的誤解,衡中學生第一個反對。衡中一名學生李維珍在畢業后寫了一篇文章,真實講述了自己在衡中的生活,其中用很大一段講述了自己和江一亦師亦友的交往。
“高二時,我曾經和語文老師江一有過一番討論。討論起因是,我對于先秦諸子選讀課中的濟世思想不理解,而是傾向于道家的無為思想。江老師不但為我講解了知識,還真誠地告訴我,從此可以看出我缺乏一定的擔當意識,也不夠自信,如果能進行有意識的自我改變,在各個方面會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不但適用于成績,也包括了為人處事。江老師還提醒我要端正寫字,因為字如其人,要做一個更為大氣的人等等。這些教導都使我受益匪淺。我們并非圣人,也并非天才,但也需要去認識自己,從而實現更大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便是我們的引路人,那一句句教導,堪稱字字珠璣?!?
從教近7年,江一寫了3本長篇小說,2本詩集,1本散文集,4本專業學術著作。這樣大量的寫作,都是他抓緊午休及其他空余時間寫出來的。他并不怎么熬夜,作為典型又合格的衡中人,抓緊效率,高效備課是關鍵,效率高了,提高自己的時間自然也有了。
有人說,最好的家教便是以身作則,你想孩子變成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就要表現成什么樣的人。對老師來說,最好的教育大抵也是如此,你想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寫作,你自己首先要癡迷于中。這就是江一,深信自己將和孩子們在字里行間體會種種人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