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綜合癥兒童瑜伽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唐氏綜合癥兒童通常伴隨肌力和肌張力偏低,體重明顯超胖,性格較為執拗,情緒波動較大等身心發展的不足,本文嘗試從瑜伽教學的角度分析其對唐氏綜合癥兒童身心發展的積極影響,探討瑜伽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唐氏綜合癥 瑜伽教學 粗大運動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6;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21-02
唐氏綜合癥(Down’s syndrome)即先天愚型,又稱21-三體綜合癥,是第21號常染色體呈三體而引起的常染色體畸變疾病,常表現為智力低下和生長發育遲緩,大多數患兒肌力和肌張力偏低,粗大運動功能的發展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最大吸氧量低于同齡非唐氏綜合癥智障者,體重明顯超胖,自我控制能力較低,性格較為執拗,情緒波動較大。
瑜伽(Yoga)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發源自印度北部的喜瑪拉雅山脈。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進行身心修煉時,無意中發現自然界的動植物天生掌握了治療、放松、睡眠和保持清醒的方法,甚至在患病時能夠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于是修行者仔細觀察動植物的姿勢,并親自模仿體驗,因而創立了瑜伽這種有益身心的鍛煉方法。
作為一種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瑜伽教學能通過調整呼吸、變換體位和進行冥想使身、心和精神達到融合為一的境界,從而使唐氏綜合癥兒童體內供氧量充足,促使身體內環境趨向穩定;充分伸展其身體的肌肉與韌帶,增強身體力量和肌體彈性,使身體四肢均衡發展并得到輕柔的按摩和舒展,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和平衡性;同時使唐氏綜合癥兒童的心靈舒緩下來,提高其心靈的自愈和調整能力。
一、早期干預粗大運動功能的發展,提升運動發育水平
唐氏綜合癥兒童由于全身肌肉張力低下、韌帶松弛、肌力偏低以及手腿過短等不足,易造成粗大運動功能障礙。如果不實施早期干預與訓練,為了發展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唐氏綜合癥兒童就會采用補償性的動作模式克服運動的不便和阻力,從而導致某些部位錯誤的負重,造成膝蓋過伸、手掌向下、雙足外旋等各種畸形。
瑜伽可以通過各種簡單體式的訓練,刺激唐氏綜合癥兒童運動障礙的部位,調節其肌肉和肌張力狀態,實現觸覺、運動覺和前庭覺等感覺通道的感覺輸入,增加其與運動有關的感覺經驗。同時,不斷地修正唐氏綜合癥兒童的體位和姿勢,矯正異常姿勢,預防畸形的產生和加重,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常動作模式”的生成,促進符合運動發育規律的、正常姿勢的生成,促使其運動發育水平的提高。
例如,瑜伽樹式體式要求左腿有力穩定地站立;吸氣,右腿自膝蓋處彎曲,把左腳掌貼住大腿內側,雙手向前合十;呼氣,從髖部向上伸展上半身,肩胛骨收攏,雙臂伸過頭頂,上臂緊貼雙耳,保持雙手合十;保持幾秒鐘的時間,然后手腳同時放下,收回姿勢;在身體的另一側重復動作。該體式能強化足弓、腳腕、小腿和大腿的力量,拉伸脊柱,提高平衡性,舒展胸部、肩部、大腿和髖部,能鎮定心神,培養自信心和集中精神。
二、養成正確的呼吸方法,提高心肺功能
Guerra等人通過測試47名唐氏綜合癥兒童吸氧量發現,男性最大吸氧量為27.6ml.kg-1.min-1,女性為22.2 ml.kg-1.min-1,同齡非唐氏綜合癥智障者最大吸氧量分別為32.7 ml.kg-1.min-1和28.1 ml.kg-1.min-1。然而,通過對唐氏綜合癥兒童進行每周平均5小時的訓練,其最大吸氧量增加至34.3 ml.kg-1.min-1,明顯高出未經訓練,經常處于靜坐狀態的同齡唐氏綜合癥兒童。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是聯系人和生理與精神的紐帶,是瑜伽練習的重要部分,也是瑜伽練習能否收到效益的關鍵所在。瑜伽呼吸法是一種自然的呼吸方法,是把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結合起來而形成的完全呼吸法。瑜伽呼吸能通過吸氣、呼氣和屏息的練習養成唐氏綜合癥兒童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效地按摩內臟,刺激各生理腺體良性的分泌,激活脈、輪的潛在力量,從而改善其心肺功能,提升身體機能水平。教學中,可以一邊播放瑜伽音樂,一邊喊呼吸口令,指導唐氏綜合癥兒童學習呼吸方法,逐步提高其心肺功能。
三、增強身體的素質水平,改善肥胖狀況
肥胖是由于體內能量攝入超過消耗,過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而導致的慢性營養性疾病。首都體育學院曾對106名8—24歲輕中度智力障礙在校學生(其中唐氏綜合癥學生17名,非唐氏綜合癥學生89名)進行抽樣測量,并依據2003年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確定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分類標準進行分析評價,結果顯示:唐氏綜合癥男生合并超重肥胖比例為非唐氏男生的187.9%,唐氏綜合癥女生合并超重肥胖比例為非唐氏女生的354.6%,說明唐氏綜合癥青少年合并超重肥胖比例高于非唐氏智障青少年,唐氏綜合癥青少年超重肥胖狀況已經相當嚴重。
瑜伽可以通過簡易坐、肩旋轉功等各種體式促進唐氏綜合癥兒童柔韌素質、耐力素質、協調素質和靈敏素質等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促使骨骼增長和肌肉的發展,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能力的發展,從而改善唐氏綜合癥兒童的肥胖狀況。
瑜伽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唐氏綜合癥兒童瑜伽學習的特點,篩選 “初級雙腿背部伸展式、簡易雙角式、簡易水鶴式、簡易扭擰式、半輪式、貓式、三角伸展式、戰士第二式、樹式、束角式、交叉爬行、眼鏡蛇扭動式、半蝗蟲”等合適的瑜伽體式,串編成初級體位前熱身組合、側抬腿組合等瑜伽訓練活動,讓其身體素質在長期、合適、有效的教學中得以發展,從而改善他們的肥胖狀況。
四、增強活動的情趣性,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個人對自身心理與行為的主動掌握,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在沒有外部限制的情況下克服苦難、排除干擾,采取某種方式控制自己行為,從而保證實現目標的一種綜合能力。自我控制是人類個體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賴走向獨立的重要標志,是人類個體自我發展、自我實現以及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通過與外界環境的不斷交往,逐漸克制自己的沖動性,學會控制自我的過程。唐氏綜合癥兒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在認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發展均低于同齡普通兒童,其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水平也較低,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更多地受機體需要和激情的支配,難以按照社會所需的行為規范或道德標準來調控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更難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和實際需要調節自己的情感,糾正已經產生的欲望和要求。
趣味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唐氏綜合癥兒童參與的興趣,延長堅持的時間,而無趣味性的活動容易使其分心,破壞行為規則??梢酝ㄟ^輕音樂的伴奏下,輕柔語言的提示下,將注意力轉移至休閑、輕松的想象空間。瑜伽教學時,讓學生扮演小貓、小狗、鴿子、眼鏡蛇等有趣的小動物,練習有困難的動作可利用瑜伽球、瑜伽磚、瑜伽帶等輔助工具,激發唐氏綜合癥兒童參與和調控的興趣,激發其成功的欲望,促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標,從而提高其意志努力的時間和水平,實現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
五、練習身心放松的方法,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其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瑜伽可以通過冥想與呼吸改善唐氏綜合癥兒童的睡眠質量,恢復其精力,消除其疲勞;同時瑜伽有助于唐氏綜合癥兒童隨著深腹式呼吸的節奏舒緩心靈,促使其進入平靜的心理狀態,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調節機制。
參考文獻:
[1]肖非,劉權禮.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2]戴昕.國外關于智障者體能限制因素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8):32—35
[3]袁茵,劉紅羽.智力障礙兒童心理健康解析[J].現代特殊教育.2008(6):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