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醫學留學生診斷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國際化進程的加速,醫學留學生教育已成為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展示窗口。近年來,翻轉課堂模式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和現代教學法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隨著移動信息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興起,智能手機在學生群體中得到普及,微信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功能強大的微信公眾平臺也為移動教學的交互應用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因而,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這一嶄新的教學創新模式隨之應運而生,也成為近年來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關鍵詞】微信平臺  翻轉課堂  診斷學
  【中圖分類號】G434;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35-02
  一、翻轉課堂模式的來源及優勢
  2000年,韋斯利·貝克提出了“翻轉課堂模型”(model of classroom flipping),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教師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現代化信息化教學環境,通過知識點創建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閱讀教材,完成課下的自主性學習,再回到課堂上,通過教師引導、講解及點評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對知識的傳授、內化和鞏固重新規劃,顛倒安排,對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進行翻轉,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及深層次認知能力;此外,翻轉課堂可打破時間及空間的局限性,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學習進度,達到移動個性化自主學習,從而實現了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1,2]。
  二、將微信為載體的翻轉課堂引入醫學留學生診斷學教學
  1.醫學留學生診斷學教學特點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臨床醫學的基礎和入門學科,也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并且貫穿于臨床診療的全部過程,在臨床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的診斷學教學以課堂授課為主,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參與教學過程,并且傳統教學缺乏教學情境,理論知識概念抽象,加之留學生個性獨立自信,對常規教學授課采用的PPT模式興趣低下,效果差,導致出勤率低下。此外,醫學診斷學的復雜性,亦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對于醫學留學生,以上因素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3]。同時,診斷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留學生不熟悉一些專業詞匯,無法滿足醫學學習的要求,從而弱化了課堂學習效果。但是,留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思維活躍,喜歡課堂討論,善于提出問題,課后與教師開展更多的交流,對于醫學留學生的診斷學教學特點更適合開展創新性的教學模式[4]。
  2.微信在翻轉課堂中的優勢
   微信在大學生的智能手機中應用范圍最廣,教師通過設計微信平臺和微信群,建立心血管診斷學的學習微信平臺,教師根據教學實踐要求和內容,將制作的視頻上傳至微信平臺,以推送的形式推送到學習者的移動微信終端。學生通過關注微信客戶端訂閱號可隨時觀看視頻,完成相應的內容及相關在線測。而教師通過微信平臺自行設計的數據統計功能,能夠提前了解學生對重點、難點等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可以更合理、更有針對性地安排課堂活動。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滿足學生在課外的教學要求和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將微信平臺功能引入翻轉課堂,教學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5]。
  3.微信聯合翻轉課堂在留學生診斷學中的應用
   醫學診斷學(心臟查體)內容多、關于心音形成機制及雜音特點等理論內容枯燥、概念抽象,專業術語復雜,在課堂上留學生往往對相關知識點掌握不足,興趣低下。翻轉課堂通過微信這一載體可有效地克服以上缺點。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目標、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錄制視頻,制作精良的視頻課件是翻轉課程教學模式成功的關鍵。關于心音和心臟雜音,所錄制視頻可采用FLASH動畫模擬,顯示心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及心電圖、心音圖,使留學生充分感受到雜音的響度和級別,創造出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效果。此外,心臟體格查體中的叩診、雜音的形成機制等一向是教學的難點,對難以理解的部分可采取形象生動、趣味的英文原版3D動畫及視頻進行展示,將深奧的機制轉化為生動的演示,同時可引入典型的臨床病例。教師借助網絡技術提前發布于微信平臺,設置相關學習任務,通過下載觀看視頻調動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引導留學生進一步進行移動自主學習。對于難以理解的部分,師生可在微信群中交流互動進一步掌握。課堂中,教師通過實施“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留學生進行指導,分組討論。教師通過選取典型的臨床病例,提升留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留學生的積極性,加強留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留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基礎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病例內容融會貫通,將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進行知識整合[6]。而留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完成知識的內化與吸收。課后,留學生可通過微信平臺下載的視頻反復學習重點及難點,強化記憶,對仍然存在的疑問可通過微信平臺發布,留學生之間可互相解答、討論。教師于微信平臺進行答疑,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掌握[7]。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翻轉課堂通過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將學習過程中“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顛倒 ,給予留學生更多個性化指導,翻轉課堂的授課模式已在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成果[8]。留學生通過課前移動自主學習,課堂中小組討論、協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極大增強了留學生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有助于培養留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留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促進了互聯網、移動終端與醫學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展望
   “微信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高等醫學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實現留學生的移動學習和個性化自主學習,提升留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留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交流溝通等綜合能力,為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以“能力導向的教育”的醫學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亢東琴, 岳樹錦.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學教育的研究現狀[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6):19-20.
  [2]肖健,楊德軍,湯靚,徐文韻,張帆,孫璟川,沈宏亮,王志農.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在外科手術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112-113.
  [3]唐倫先,許淑敏,燕艷麗,等.基于微信平臺聯合TBL+CBL教學法在MBBS留學生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8(1):123-126.
  [4]藺海燕,劉芳,許家軍,等.留學生人體解剖學輔導課授課翻轉模式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7(3):213-215.
  [5]李穎,侯紹英,寧華,等.基于微信平臺的預防醫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2):3-4.
  [6]閔婕, 張峰, 康艷霞, 等.翻轉課堂在物理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19):2833-2835.
  [7]邊瑋瑋,孔雨佳,鄭愛麗,等. 基于微課和微信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醫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24-27.
  [8]劉曉鳳,秧茂盛,向志鋼,等. 翻轉課堂應用于臨床醫學教育的文獻學思考[J].重慶醫學,2017(8):1139-1140.
  作者簡介:
  倪國華(1978年8月-),女,河南人,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血管急危重癥疾病的診治。
  孫惠萍(1968年8月-),女,博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 心血管急危重癥的診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6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