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探索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的有效方法與途徑,能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分別從將規則融于游戲中,體會和感知各種規則,提高游戲規則的靈活性,變他律為自律,加強溝通與合作,提升規則執行力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游戲活動 培養 幼兒 規則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95-02
規則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對于幼兒來講也是一樣。幼兒正處于成長時期,幼兒能夠對規則的含義進行淺顯的理解,通過規則滲透,就能促進幼兒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幼兒教師要對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讓幼兒形成規則意識,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多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而游戲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滲透規則意識,就能促進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并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將規則融于游戲中,體會和感知各種規則
幼兒的大部分游戲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社會的一角。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把一些規則融入其中,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還可以懂得各種規則,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效果。例如,我們開展“紅綠燈”,這就是對交通規則一種模擬,在游戲中讓幼兒學習。游戲的過程中,給幼兒講解“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馬路上行人要遵守這種交通規則,讓孩子們進行角色的扮演,有的扮演警察,有的扮演行人,還有一部分是司機等,然后進行真實的模擬情況。再如,在開展“圖書館”游戲時,要讓幼兒了解閱讀的規則,比如不能大聲喧嘩,借閱圖書的規則等。孩子們也是按照圖書管理原因和讀者等角色進行相關的游戲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明白的各種規則,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游戲活動,讓幼兒進行體驗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對各種規則就能理解和掌握,并約束自己的行為。
二、提高游戲規則的靈活性,變他律為自律
教師向幼兒講解規則就是讓幼兒參照去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如果教師只是進行講解和說教,那么其效果就不好。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當中,或者是現有的規則進行改進等,這樣幼兒的思維就會得到發展,并提升他們對規則的遵守程度。例如,在進行“老狼老狼幾點了”這種游戲時,其規則就是老狼抓住誰,這個人就要扮演下次的老狼。由于孩子都想當老狼,這樣他們都想被抓到,那么游戲的作用就不能實現。為了讓游戲發揮作用,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規制的修改,讓孩子商量一下,怎么改,有的孩子說游戲太容易,有的孩子認為“誰最先跑回家里,誰就成為下一輪的老狼”,這個建議不錯,在實施中,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中,實現游戲的目的。游戲規則是由幼兒們共同商量而做出的舉動,這樣其他幼兒才能支持并遵守這一規則。規則由誰制定,其對誰的約束力就越強,孩子規則意識就能得到有效培養。
三、加強溝通與合作,提升規則執行力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同伴之間需要進交流,學習,但是還要遵守一些原則,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集體,為此規則的作用就顯示了出來。因此,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中,可以設計一些團隊的游戲,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例如,在搭建“動物園”的游戲時,這項工程還沒有完成,但是有一個孩子提出這樣的建議,那就是改成搭建汽車,但是很多孩子不愿意,在大家商量之后,覺得應該先把動物園建好后,再進行汽車的搭建。在這樣一個搭建活動中,孩子們學會共同解決問題,而且各自都比較謙讓,從而通過由問題大家共同商量解決的規則,預防了矛盾的發展,促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和諧相處。在游戲中,讓孩子了解沖突與合作,讓孩子理解了規則的重要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為他們提供活動空間,促進他們與他人進行合理的交流,讓規則的執行度得到提升。
總之,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培養,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要采取多種教育方式,進而發揮教育的功效。在幼兒教育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游戲的作用,學習知識,學習規則,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各種規則意識在游戲環節中的滲透,讓幼兒的規則意識得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完善,這樣就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基礎,讓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娟娟.在游戲活動中培養中班幼兒的規則意識[J].名師在線,2018(31):52-53.
[2]劉云. 5-6歲幼兒戶外活動規則制定與執行研究[D].河北大學,2018.
[3]甘婷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規則化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7(22):3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