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策略在英語卡通板塊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卡通板塊靈活融入戲劇策略,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深入體會人物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能在拓展與續編環節豐富文本,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劇情閃前”策略,增強故事完整性;運用“靜態圖像”策略,增進對人物情感的體悟;運用“音景”策略,強化對角色形象的理解。
關鍵詞:戲劇教學策略“劇情閃前”策略“靜態圖像”策略“音景”策略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Cartoon time板塊,即卡通板塊,是一個拓展性趣味閱讀板塊,主要以小貓Sam和小老鼠Bobby兩個主角對話的形式講述一系列小故事。與Story time板塊相比,該板塊的人物較少,內容簡短,但貼近生活,又涵蓋了單元知識點,故事大都有趣且值得回味,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能讓他們在讀故事的同時自然鞏固單元知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該板塊融入戲劇策略,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深入體會人物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一、“劇情閃前”策略:增強故事的完整性
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簡短,一般沒有完整的背景,比如對于故事一開始“主角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為什么會發生這個故事”等問題沒做過多說明。這就給學生創編故事開頭留有了余地。學生的想法和表達有多少種,開頭就可以有多少種。將故事的前因后果說清楚,能夠增強故事的完整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創新能力?!皠∏殚W前”策略,就是通過想象創編出文本內容之前的故事,從而合理地引出接下來的故事。由此策略激發學生的創編興趣再合適不過。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要求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使用How much is it/ are they? Its.../Theyre...yuan等句型。其中,Cartoon time板塊的內容是:Sam和Bobby在小禮品店里,Bobby要買十個蝴蝶結,Sam很吃驚。該板塊再現了本單元所學句型Can I help you?及相應的回答,但對于Sam和Bobby為何出現在商店里,為什么要買蝴蝶結,文中都沒有說明,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由此,筆者展開了如下教學——
師(出示圖1)Now,look at the pictures.Where are Bobby and Sam?Why are they here?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Please try to act the story with your imagination.
生Im the narrator.
生Im Bobby.
生Im Sam.
生Im Tina.
……
生(旁白)One day,Bobby meets Sam.
生(扮演Bobby)Hey,Sam,help me please.Tina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I want to buy a gift for her.Can you go with me?
生(扮演Sam)OK,lets go to the shop.What would she like?
生(扮演Bobby)She would like some bowknots.
生(扮演Sam)OK.Lets go.
……
上述教學就運用了“劇情閃前”策略,讓學生自由創編故事開頭。從學生的互動內容可以看出,他們的創編合情合理又不乏新意。學生旁白雖然簡單,卻營造出了真實的情境,使得接下來的角色對話順利地展開,甚至生發出讓教師意想不到的情節。此時,學生的語言輸出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充盈了更多自己的東西,使得故事更加完整。
根據已經設定的情節進行的表演千篇一律,但根據未被提及、由表演者自主設計的情節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卻可以變化多樣。同時,在自由想象、創編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二、“靜態圖像”策略:增進對人物情感的體悟
理解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不難,但深入領會故事人物的情緒卻不簡單,而這對于增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提升其語言輸出能力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這一環節,教師通常會提出Is he happy?等簡單問題詢問學生,學生不需要進行過多思考,只需要回答Yes或No便可以過關。雖然有的教師也會接著問原因,學生也會按部就班地通過觀察圖片給出答案,此時他們的思考是“直線式”的,只是為了得出答案而進行思考,不會設身處地地站在人物角色的角度,深入領會人物情感。只有真正把握了人物真實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物心情,更到位地理解文本,并站在角色人物的角度,靈活自如地使用文本中的新詞、新句,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靜態圖像”策略,就是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突然被觀眾叫停,并被要求描述當下人物的心情與想法。將這一策略融入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讓學生在被定格的瞬間描述當下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情,有助于他們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文本,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行為,演繹自己心中的角色。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 At the snack bar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征求別人的意見”,圍繞“點餐”展開,需要學生掌握一些點餐用語。Cartoon time板塊講述的是Sam和Bobby徒步外出,肚子餓了,準備到一家快餐店用餐。當大猩猩服務員為他們端上食物時,他們被眼前的“龐然大物”嚇壞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真實情境中體會人物情感,師生展開如下對話——
師(出示圖2)OK,its time to act.Try to feel the emotions of characters.And when we say “Freeze”,you need to stop. 生Im the narrator.
生Im Bobby.
生Im Sam.
生Im KingKong.
……
生(旁白)One day,Bobby and Sam go to the forest. They are very tired.
生(扮演Sam)Im hungry.
生(扮演Bobby)Me too.
生(扮演Sam)Heres a snack bar.Id like some fish.
生(扮演Bobby)Id like an egg.
生(扮演KingKong)Can I help you?
師One,two,freeze!Hello,Sam,how do you feel now?
生(扮演Sam)Im very scared.
師Why?
生(扮演Sam)Because the kingKong is so big and strong.I think he can eat me.
師So...how can you act?
生(扮演Sam)Yes...I...Id like some...fish.
生(扮演Bobby)I...Id like...an...egg, please.
生(扮演Bobby)What a big egg!
師One,two,freeze!Hello,Sam and Bobby.Do you like the egg and the fish?
生(Bobby和Sam異口同聲)No.
師Why?
生(扮演Bobby)Because the egg is too big.Im scared.I want to go home now.
……
上述教學使用“靜態圖像”策略,讓故事主角隨時定格,“跳出戲”來談感受。如此,學生便不會以局外人的身份被動地體會人物的感受,而是融入情境傾情表演,在豐富角色人物情感的同時,也讓故事情節得到渲染。由此,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得到了“落地性”鍛煉。
三、“音景”策略:強化對角色形象的理解
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性很強,不同情境下的角色形象也有不同。把握這一差異,也就整體上把握了故事內容,有利于學生系統地組織語言?!耙艟啊辈呗裕褪窃谔囟ǖ那榫持?,讓表演者通過嗓子、肢體或是借助樂器,發出合適的聲音,營造、烘托氛圍,以引發聽眾的共鳴。
譯林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單元主要學習內容是“學會詢問他人是否會做某項運動”,重點句型是Can you...?和答句Yes,I can./No,I cant.其中Cartoon time板塊展示的場景是在公園里,Sam和Bobby看到鴨子在游泳,Bobby一時興起,逞能說自己也會游泳;看到小鳥在飛,Bobby又說自己會飛,還拿出兩片樹葉做翅膀,試著飛行,結果摔在了地上。文本中的公園是一個大場景,想要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表演,需要集體配合。由此,筆者運用“音景”策略引導學生——
師(出示圖3)First, where are they?
生They are in the park.
師Yes,and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
生I can see some birds and ducks.
師Yes,you are right. Can you be the birds and ducks?
生OK.
師And lets act the story together.
?。▽W生小組討論。)
生(全班)Quack... quack...quack...
生(扮演Duck,做游泳的動作)Quack... quack... I can swim.
生(扮演Bobby)I can swim too.
生(全班)Tweet...tweet...tweet...
生(扮演Bird,做飛翔的動作)Tweet...tweet... I can fly.
生(扮演Bobby)I can fly too.
……
上述教學根據Cartoon time板塊有鴨子和小鳥叫聲的特點,順勢引入音景策略,帶領學生模仿小鴨子、小鳥的叫聲,營造出公園的氛圍,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表演興致。在此學習活動中,連那些平時很少開口的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了進來,自然而然地領會到了Bobby的活潑和率真,感受到了Sam的穩重和憨厚,從而帶著對他們形象的理解演著、說著,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針對這一類型的內容,還可以使用聚光燈策略,讓表演由原來某一個小組的參與拓展為全班乃至教師全情投入的活動,讓每個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豐滿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英語教材中每個內容板塊使用戲劇策略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是不同種類策略的簡單疊加,教師需要不斷探尋適合不同板塊教學的戲劇策略,促使學生在交互式的學習氛圍中,在與他人的互動交流中持續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參考文獻:
[1] 宮文勝.戲劇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三條路徑[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5(12).
[2] David Farmer. Learning through Drama in the Primary Years[M].Norwich: Lulu com,2011.
[3] 田甜.論戲劇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