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對于小兒肺炎患者,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對其應用的效果觀察。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小兒肺炎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的40例對其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的40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路徑護理模式護理。比較兩組小兒肺炎患者肺炎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治療總時間、臨床護理效果、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的濕啰音、咳嗽、發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住院治療總時間也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的幾率明顯小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及護理滿意度也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小兒肺炎進行護理的工作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進行護理,對小兒肺炎患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能有效加快病情康復,降低住院治療總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還可以促使小兒肺炎患者家屬掌握更多有關小兒肺炎的健康知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路徑 小兒肺炎 應用效果
小兒肺炎作為兒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一般多發生于春季、冬季和氣溫驟變時,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的救助治療,很可能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小兒肺炎的臨床癥狀以咳痰、咳嗽、高熱為主,發病原因多為病毒或病菌接觸所致[1],且近年來,肺炎在兒科中的發病幾率越來越大,因此探索一種對小兒肺炎患者最有利的護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具有一套新的標準護理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病人群體,制作一套不同的護理方案,近年來發展成為一種科學高效的新護理方法。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肺炎疾病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喘息明顯等臨床表現,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在17歲之間,平均(2.3±0.7)歲;體重531kg,平均(22.4±2.5)kg;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兒家屬全程知情并自愿參與調查。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護理,包括按時監測生命體征、按時用藥等,保證能及時充分了解患兒的病情,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最大化。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臨床路徑護理模式護理,擬定標準化工作流程,建立詳細的每日工作內容、計劃和時間,并每日要有完善的流程記錄。詳細內容包括:第一步是制定臨床路徑護理方案,然后查閱相關資料,向有經驗的有關專家咨詢,再結合美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內容以及患兒的自身實際情況,最后制定出此次臨床路徑護理的具體操作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資料記錄詳細,主要資料包括患兒的發病原因、發病時間、病情發展情況等具體資料。(2)邀醫生會診,主要是讓兒科以及其他科室的醫生對患兒進行會診,以得到最準確有效的病情;(3)嚴密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主要包括測量體溫、呼吸輔助、退熱、鎮咳等情況,隨時監測肺部啰音,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目標。(4)病情評估,主要是通過血氣分析、驗尿便標本等相關化驗檢查,對患兒的當前具體病情做好評估。(5)跟蹤護理,建立病例,每日記錄詳細病情,每日中午、晚上各測量一次體溫,并檢測患兒脈搏和呼吸情況。對于有咳嗽、低熱等情況的患兒,給予物理或者藥物退熱。對于呼吸困難的患兒,進行吸氧治療,每分鐘氧流量 1-2L。(6)健康教育,這項操作主要針對家長,把小兒肺炎的一般發病原因、一般發病時間以及一般并發癥等信息告訴患兒家長,對出院后或者未住院的患兒,要時常遠程隨訪,以便及時了解患兒的具體病情,囑咐家長要讓患兒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注意飲食清淡,多喝水,注意衛生,盡量不去人員密集的公眾場合,可進行適當地戶外鍛煉。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肺炎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和住院治療的總時間、在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在護理前后肺部功能相關指標的改善幅度,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肺部功能相關指標采用:一秒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一秒最大呼氣流量三項指標進行分析;常見并發癥包括肺大泡、膿胸、膿氣胸以及滲出性胸膜炎等[2];自制問卷來對患兒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患者滿意程度分為四個檔,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t檢驗或者用 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兒肺炎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治療總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2.2兩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的比較,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觀察組要顯著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的統計學的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小兒肺炎是一種多發于小兒身上的一種疾病,兒童年齡小,機體發育不完全,抵抗能力和免疫力差,因此容易患小兒肺炎,嚴重的甚至可能給患兒帶來生命安全隱患,導致患兒及其家屬精神和身體上遭受極大的痛苦[3]。目前臨床上小兒肺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傳統治療和護理,導致很多患兒在治療后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治愈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4]。因此,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是根據某種疾病特點所建立的一套科學高效標準化的護理模式,是一種綜合性護理方式,具有易讀、簡潔、易操作等優點,建立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規范護理行為,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3]。因此,這種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的規范要求也比較高,必須對患兒進行精心護理,促進其身體快速痊愈。根據本次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的護理過程中有效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不但可以減少患兒的住院總治療時間,以此減輕患兒的家庭負擔,更是有效地提高小兒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地減少了患兒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此外,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應用,還提高了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使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對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曉曉.淺析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J].醫藥前沿,2013,(31):333-333,334.
[2]林成云,段雪姣 . 臨床路徑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5):188.
[3]陳英蘭 .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5):89-90.
[4]何英,袁勤珍,周敬,等.臨床路徑在 118 例小兒肺炎患兒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2):246-2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