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合唱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眾所周知,合唱是一項具備較強大眾性與參與性的藝術。最近幾年以來,經由心理學、音樂教育等層面的研究表明,合唱不僅能夠陶冶情操,也有利于個體發展。此次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對合唱在個體語言能力、社會性、身心健康等層面的促進作用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合唱;個體發展;促進作用
  合唱即以指揮家為主,所有演唱者在其引導下彼此協作完成的表演藝術。換言之,合唱也就是音樂表演,需對合唱者實施音樂、歌唱等技能訓練,這一訓練過程對參與合唱的所有人均有較大益處,對其聽覺、信息功能整合等進行了優化。除此以外,合唱還需聲部和聲部、個體和團體之間高度統一,這也就需合唱者把身體運動、心理體驗與團體合作等方面有機融合,對個體多方發展產生了較強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合唱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以為合唱指揮者今后更好的體現合唱的功能價值予以參考。
  一、合唱對語言能力的促進作用
  合唱即語言、音樂信號與人聲相融合的體現方式。合唱音響呈現期間,語言、音樂均得以體現,此體現過程、狀態、語言和作品風格等密切關聯。就合唱訓練而言,囊括歌詞發音技巧與音樂技能兩大模塊,兩者均對個體語言能力具備較強促進作用。具體如下:
  第一,歌唱訓練對個體語言能力的促進。合唱參與人員經由對歌詞解析和強化訓練明確歌唱期間的語言規律,尤其是咬字、吐字的一致性,不但需對語言合理表述,又需明確語言意義具備的情感。清晰的發音主要由舌頭、嘴唇、面部肌肉等決定,于合唱訓練期間對合唱參與人員舌部、唇部、面部表情實施相應趣味性、技巧性訓練。檢驗訓練效果的關鍵即發音和發聲器官的配合,需清晰表述內容,故應進行獨立的語言練習。并且,因合唱作品風格、內容、語言具備較大差異,故在歌詞發音咬字、吐字等層面的規律、特性也截然不同,如此也就促使合唱參與人員在語言運動方面的精細、精準性較之一般人要高。
  第二,音樂訓練對個體語言能力的促進。合唱參與人員具備較好音樂素養是合唱順利實施的先行基礎,故音樂訓練對個體語言能力的作用也能作用于個體。音樂訓練對個體語言能力的促進具體可從如下幾點表明:一是對個體語音、詞匯的直覺能力進行了提升;二是對個體的段落理解水平進行了強化。
  二、合唱的同步性對個體社會性的促進作用
  合唱較之其他音樂表演方式而言,具有更強的協作性,且屬于集體演唱。若要確保合唱完美落幕,便應以相同任務要求下的合唱參與人員彼此協作為支撐,即同步性。在這一方面對個體社發展的促進作用,可從如下幾點表明:
  第一,合唱參與者和音樂節奏的同步屬于合唱完成的必備基礎。人類享有促使自身肢體運動和外界節奏信號同步的特殊能力,音樂的律動會刺激人類感官,讓其一同運動,并由此感受節奏。
  第二,對團隊合作能力的促進。合唱活動是在人類共同生活期間和其他個體構建長久性社會聯系所得,人的大腦在此期間會演變產生更強的心理歸因等社會認知能力,以和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反之,同步運動對合唱參與人員對自己與同伴行動的知覺敏感性進行了提升,于同一行動任務中能快速響應他人行為。因合唱表演縈繞統一要求實施,故訓練期間需注重團隊合作力,而非個體主義。同時,合唱參與人員應集中精力彼此傾聽、觀察,從而在自身和他人演唱時具備快速且合理的反應、判斷,酌情調整自身音高、節奏等,以達成更高層次的同步,促使聲音具備較強凝聚力??梢姡铣闶窃诖送叫约w音樂創作期間,對參與人員完成任務的能力進行了提升,對合作行為與凝聚力的產生具有較強促進作用,并對個體之間的情感關聯、自我控制力進行了強化。
  三、合唱對個體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
  合唱活動不僅可促使個體體驗到音樂具有的愉悅感,也能經由產生積極的自我認知等防范身體、精神疾病。其對個體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如下:
  首先,合唱彰顯了音樂的愉悅功能。經由研究表明,良性音樂可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對情緒、激發感情與亢奮精神具備舒緩作用,且可抹除心理社會因素對個體構成的焦躁、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狀態,強化應激水平。
  其次,為個體具備積極自我認知的經驗與歸屬感極為有利。通常,人的自我認知需基于和他人的互動達成。人際彼此適應的過程即自我認知的過程,良好的人際互動會讓個體與團隊具有好的變化。合唱活動給個體創造了通過“我”、“你”產生“我們”的生動經驗,且團體統一目標、親和感等讓此經驗具有積極特征,對人的自我認知具備較好促進作用。
  再者,合唱具有的結構性、非競爭性對個體沉浸體驗的形成具備促進作用。此體驗僅能經由現在進行的活動直接獲取,經由回憶、憑空想象無法形成。某些合唱參與者表示,合唱活動期間曾具備較好的沉浸體驗,具有讓其積極向上、極為興奮的情緒感受,更甚者具有短期自我意識丟失的現象,讓其拋開一切煩惱,由此他們非常樂意多次體驗此狀態情緒。
  最后,對個體身體健康、精神障礙的康復具有促進作用。合唱需經由聲帶運動進行,在聲音、節奏等訓練期間,經由合理應用氣息可改善身體內臟功能,不僅能促使肺活量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心善功能,也能經由歌唱把肺部的濁氣排除,加大人體攝氧量,并于體內分泌內啡肽,可在相應層面抑制不良情緒滋生。
  四、結語
  概括而言,合唱這一具有較強大眾性與參與性的藝術表演備受公眾喜愛。教育者在合唱訓練期間對參與合唱的個體進行合唱理論知識、技能教授時,應注重合唱對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以讓合唱參與者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心鈺.合唱藝術對個人音樂素養和社會整體的作用和影響:基于教學實踐的分析[J].北方音樂,2018,03.
  [2] 陳才英.淺析社區人員結構對群眾合唱開展的影響[J].山西青年, 2017,19.
  [3] 韓瑛華.群眾合唱對群眾文化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4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