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西方古典音樂作品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屬和聲準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西方古典音樂作品在結構轉接過程中需要各種形式的連接過渡,這些連接過渡都是具有特征性的和聲語言,運用不穩定的和聲語言作為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和聲準備是本文重點所要說明的。對西方古典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整理,按照和聲語言的特性來梳理、總結音樂作品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和聲準備類型。
  關鍵詞:古典音樂;結構轉接;屬和聲準備
  西方古典音樂作品在結構轉接過程中,往往需要特定的音樂語言陳述方式,即各種形式的連接過渡和連接部來形成,它們屬于音樂作品結構中的附屬結構。特定的音樂語言陳述方式必須通過有特征性的和聲語言來完成,這些和聲語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運用不穩定性的和聲語言。這種不穩定的和聲語言按照功能性分類,主要有屬準備、主準備、下屬準備等類型。
  “屬準備”現象是音樂作品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典型的和聲現象,同時也是最常用的、最不穩定的和聲語言。“屬準備”現象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是千變萬化的,如:織體化的屬和弦、屬七和弦的各種形式的延長(延長的長短差別很大)、導七和弦的延長、各種形式的屬持續低音或屬持續高音(也可能包含屬持續中音)等。本文在西方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中選取例證進行分析,梳理、歸納這一時期音樂作品在結構轉接過程中所運用的屬和聲準備類型。
  屬準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屬和弦準備
  主題出現前的段落以主調屬和弦做轉接的就是屬和弦準備。屬和弦準備是屬準備各種形式中典型的形式之一,很多音樂作品都使用原位的屬和弦或屬七和弦作為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和聲準備,有時也使用轉位的屬和弦。有的屬和弦只是一個單獨的屬三和弦或者屬七和弦,有的屬和弦則持續較長時間。
 ?。ㄒ唬┰粚倨吆拖易骱吐暅蕚?
  在貝多芬G大調鋼琴奏鳴曲(Op.14 No.2)的第三樂章(回旋曲式)中,第39小節和第40小節的兩個和弦是作品第一插部的最后兩個小節,這兩小節之后是主部主題,主部主題的調性是G大調,這兩個和弦是主部主題調性的原位屬七和弦,作品前后兩個部分在結構轉接中以原位屬七和弦作為和聲準備。
 ?。ǘ┏掷m較長時間的屬七和弦作和聲準備
  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53)的第三樂章(回旋曲)中,從第134小節到第141小節的和聲連接是持續八小節的分解屬七和弦,這八小節之后是主部主題的再現。主部主題再現前是以作品的主調性C大調的屬七和弦的分解和弦做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和聲準備。這說明,屬和弦準備具有展開性陳述結構特征。
 ?。ㄈ┙K止四六和弦—屬和弦的正格半終止式作和聲準備
  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0 No.1)的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中,第167小節是展開部到再現部的連接過渡,這一小節之后是再現部的主部主題。再現部前的連接過渡是以主調c小調的終止四六和弦—屬七和弦的半終止式作再現部前的和聲準備的。這個正格半終止式的和聲準備結束了展開部的段落,同時也形成了與再現部主部主題的連接和對比。
  二、屬持續音準備
  屬持續音是屬準備各種形式中的又一種典型形式。屬持續音在持續時,其他聲部構成的和聲運動與屬持續音會產生不協和音響的功能復合,從而形成色彩和動力上的特殊效果。持續音大多出現在低聲部,有時也會出現在其他聲部中,大多為主音或者屬音。
  (一)屬持續低音作和聲準備
  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0 No.1)的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中,第48小節至第55小節間的部分是呈示部連接部的材料,第55小節以后是副部主題,連接部與副部主題是由副部主題調性降E大調的屬持續音作和聲準備的,屬持續音在織體的低音聲部,持續了八小節。
 ?。ǘ俪掷m高音作和聲準備
  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09)的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中,第44小節至第50小節之間的部分是展開部材料最后的屬持續音片段,屬音在織體的最上方聲部,持續了七小節。像這種屬持續音出現在高聲部的情況是不多見的。
  三、導七(或導三)和弦作和聲準備
  導七(或導三)和弦從功能上更傾向于屬功能和弦,也是屬準備的一種,相對于屬和弦準備來講,以導七(或導三)和弦作為和聲準備的情況較少。
  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10 No.1)的第三樂章(奏鳴曲式)中,第57小節中第一個和弦以前是展開部的材料,以后是再現部主部主題。主部主題以主調c小調的導七和弦作為和聲準備,導七和弦持續了四小節(從第54小節至57小節),并以導音在高、低聲部的延長音作為展開部的結束,同時準備了主部主題的再現。
  四、近關系調的屬功能和弦作和聲準備
  在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Op.24)的第一樂章(奏鳴曲式)中,第117小節至第124小節之間的部分是展開部到再現部主部主題的連接過渡,展開部經過一系列的轉調,最終停留在主調F大調的平行小調d小調上,這八小節的音樂織體是由d小調的屬音和屬音向下小二度的輔助音的交替持續構成的。再現部主部主題是以其調性的平行小調的屬和弦作為和聲準備的,并很自然的與主部主題的調性Ⅲ級音相銜接。這就構成了以近關系調的屬功能和弦作為結構轉接過程中的和聲準備。
  古典主義音樂作品的結構轉接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和聲準備都是屬準備,也就是說,在各種形式的和聲準備中,以屬準備最為典型。面對浩瀚的西方古典主義音樂作品,在選取例證進行歸納、總結時,難免會有遺漏,本文在對屬和聲準備的各種形式的說明中,盡量做到沒有遺漏,并將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繼續對其補充、完善。
  [參考文獻]
  [1]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6.
  [2] 斯波所賓等.和聲學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5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