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霧霾污染的危害與治理支付意愿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霧霾污染問題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霧霾污染會導致出行障礙、相關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上升、動植物生長受阻、旅游業產值下降、社會經濟發展受影響和社會穩定度下降等。可見,治理霧霾污染刻不容緩。霧霾治理的費用相當高,公眾參與治理霧霾是一種有效的緩解霧霾治理資金緊張的有效途徑之一。由此,本文以我國霧霾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研究和歸納總結方法,系統介紹了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相關問題、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評估模型以及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我國霧霾治理費用的分攤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霧霾污染;支付意愿;模型;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X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9)04-0152-04
  Advances in Harmful Affects and Payment Willing for
  Fog and Haze Pollution
  CHUAI Xiaoming1 WANG Jiajia1 ZHOU Haixia2 FAN Chao1 HAN Yanjun1 SHEN Xia1
  (1.Emergency Management Schoo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0;
  2.Library,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Haze pollution is a hot issue in current research. Haze pollution can lead to travel obstacles,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related diseases, blocked growth of animals and plants, declined tourism output valu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It can be seen that it is urgent to control haze pollution. The cost of haze control is quite hig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aze contro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haze control. Therefore, this paper took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aze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issues of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aze control,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aze contro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aze control by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mmary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llocation of haze control costs in China.
  Keywords: fog and haze pollution;payment willing;model;influence factors
  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經濟的過快增長、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以及城市的擴展,大氣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問題之一[1-3]。2013年,中國爆發大范圍霧霾天氣,我國多個城市,如北京、天津、石家莊、沈陽、大連、濟南和鄭州等地霧霾污染較為嚴重,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健康、公共交通和社會經濟發展,故開展霧霾污染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4-9]。
  眾所周知,霧霾污染的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日益嚴重的霧霾污染問題對政府霧霾治理的投入,特別是資金投入方面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有研究表明,居民參與霧霾治理是解決霧霾治理資金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10,11]。因此,加強開展霧霾治理支付意愿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
  1 霧霾污染的危害及公眾參與霧霾治理的必要性
  1.1 霧霾污染的危害
  霧霾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影響出行、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影響農業和旅游業發展、影響社會發展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下。①出行障礙。霧霾污染影響人們的出行主要體現在[9]:一是霧霾天氣通過影響能見度而顯著影響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二是城市居民出于健康考慮而避免或是減少外出的頻次,如鄭州、安陽和焦作等城市在空氣污染嚴重時推出了“中小學生停課”“綠色免費公共交通出行”和“汽車單雙號限行”等一系列特殊措施。②相關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顯著上升。大量文獻報道顯示,霧霾污染能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妨害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12-16]。③動植物生長受阻。李春華和趙雋宇[17]利用需求和供給驅動的投入產出模型估算了2012年北京市霧霾引發的農業損失所造成的經濟部門間接經濟損失為551 648.44萬元,占農業GDP的13.94%,遠高于其直接經濟損失。何學林和周偉[18]研究了霧霾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及相應的對策。張淑敏等人[19]研究了銅川市霧霾污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王景琦和趙向龍[20]深入探討了霧霾天氣對北方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④旅游業產值下降。彭建等人[21]分析了大陸居民對北京霧霾的旅游影響感知和態度情況。徐璐[22]的研究表明,北京和廣州的入境游客網絡關注度與這兩座城市霧霾天氣指數無關,上海的入境游客網絡關注度與霧霾天氣指數相關。高廣闊和馬利霞[23]的研究表明,霧霾污染對入境客流量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程勵等人[24]分析了霧霾天氣對城市旅游目的地選擇傾向的影響。李靜[25]研究了霧霾對來京旅游者風險感知及旅游體驗的影響。⑤影響社會經濟發展。Liu et al[1]、Wang et al[26]、揣小明[9]、樊曉露和吳世昌[27]和劉燦燦等人[28]等人深入研究了霧霾污染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⑥社會穩定度下降。揣小明[9]還發現,城市霧霾會使火災發生頻率提升,增加城市犯罪率,進而影響城市的社會穩定度。   1.2 公眾參與霧霾治理的必要性
  城市霧霾治理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問題,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等多元主體協同合作。其中,公眾參與霧霾治理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對有效預防與控制霧霾污染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外成功經驗表明,霧霾治理是一項需要長期高投入的工作,這給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公眾參與霧霾污染治理費用分擔顯得尤為重要。
  Ciriacy-Wantrup最早提出CVM,其認為,可以采用直接訪問的方式來了解人們對公共物品的支付意愿和需求狀況。針對霧霾治理中的空氣質量提高問題,國內外學者開展了關于利用CVM方法估算霧霾治理(空氣質量提升)的支付意愿。Anna Alberini和Alan Krupnick[29]利用CVM方法估算了臺灣居民對改善大氣質量的支付意愿以及大氣污染引起的疾病所造成的損失。劉昭煒和李鋼[30]通過三次問卷調查,力圖通過經濟學人這一群體來深入了解公眾對霧霾治理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經濟學人群體對政府環境監測結果信服度的明顯提升,其對政府霧霾治理的成效滿意度顯著提高,居民對霧霾污染治理支付意愿也顯著提高。張廷玉和祁新華[31]利用CMV方法對比分析了北京與福州兩個城市的公眾對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差異性特征。曾賢剛等人[32]運用CVM法調查了北京市居民對大氣細顆粒物(PM2.5)健康風險的認知狀況、行為選擇及降低健康風險的支付意愿。結果表明:在降低30%的PM2.5濃度情景下,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為22.78元/月;在降低60%的PM2.5濃度情景下,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為39.82元/月。此外,魏巍賢和羅慶鶴[33]、劉婷婷等人[34]、賈文龍[35]、全世文[36]、葛繼紅等人[37]、丁玲[38]、黃世偉[39]、許瀛等人[40](2015)和分別針對京津冀、山東省、中部農村地區、北京、南京市、哈爾濱市和武漢市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發現,地區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也存在顯著差異。
  2 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估算模型
  對于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估算模型,國內外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估算支付意愿。周晟呂等人[41]利用條件價值評估法估算了2016年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總體支付意愿在200億左右。王健俊和俞雪蓮[42]選取成都市19個區縣為研究對象,設定二手住房成交價作為行為決策后果的代理變量,通過將空氣質量因素引入特征價格法中,綜合運用空間誤差模型和空間滯后模型估算了城市居民對霧霾污染改善的邊際支付意愿情況。史興民和雷賢[43]利用CVM意愿調查評估方法評價了西安市軍民對大氣污染的感知、降低大氣污染風險的行為選擇及支付意愿。結果顯示,62.35%的居民感覺西安市空氣質量很差;48.82%的居民了解霧霾是由PM2.5所引起的,并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66.47%的居民對治理霧霾問題持積極樂觀態度;90%居民認為政府應該承擔降低PM2.5健康風險的責任。居民對使西安市空氣質量在五年內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支付意愿為180.26元/戶/年,進而得到西安市大氣污染的經濟損失為3.46億/年。王平平[44]運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設計調查問卷對濟南市居民進行隨機調查,考察支付意愿,然后利用logit模型進行計量分析,評估濟南地區的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最后對濟南市居民支付意愿金額進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濟南市居民個體對于濟南市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金額為每月21.26元。鄒燚[10]在對全國大陸3 000個家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利用二元Logistic法分析影響支付意愿的因素。結果表明,每個家庭愿意在未來5年內進行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為480.88元/年,家中是否有老人和孩子是決定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咸會琛[45]利用條件估值法和特征價格法對青島市居民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支付意愿進行評估。在條件估值法中,通過問卷調查獲得青島市居民空氣質量提高意識及其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建立Logit模型分析影響因素,利用Tobit模型估計收入等主要因素對支付金額的影響。
  對支付意愿的金額進行研究時,研究所用的模型主要有多元逐步回歸模型、威布爾模型和區間回歸模型。劉婷婷等人[34]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對山東省17地市居民降低霧霾健康風險的支付意愿進行調查,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居民支付意愿以城市為單位可劃分為三個等級,支付金額主要集中在20~30元/月和30~40元/月兩個等級;支付意愿表現出較為顯著的空間距離衰減性,大致呈現以濟南為中心,向外逐漸遞減的趨勢。賈文龍[35](2017)基于安徽省農戶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實際調查,并運用條件價值評估法和Logistic回歸模型與決策樹模型估算了農戶的支付意愿均值約為363~576元/人·年。吳妍[46]利用Probit模型與區間回歸模型模擬方法得出京津冀居民對大氣污染治理的平均支付意愿約為602元/年,約占人均GDP的1%。魏巍賢和羅慶鶴[33]運用雙邊界二分式CVM方法、支付意愿函數模型及隨機效用模型計算出大氣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均值65元/月。葛繼紅等人[37]在對372名南京市民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采用CVM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南京市居民的支付意愿較高,占有效問卷的82.26%,最大支付意愿均值為37.67元/月。許瀛等人[40]以武漢市城鎮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到居民對PM2.5的認知情況和行為選擇情況,同時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對PM2.5的認知情況對其行為選擇的影響。借助CVM分析方法、二元選擇模型和排序選擇模型,建立了居民是否愿意為降低PM2.5健康風險進行支付和支付金額的影響因素模型。
  3 居民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   許多學者運用條件價值評估法來評估中國的大氣污染治理和空氣質量改善的價值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人口特征(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員人口數、住址等)對居民支付意愿的影響。周晟呂等人[41]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剖析了年齡、學歷、收入、家庭人口數、患相關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防護意識等因素對霧霾污染支付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除年齡表現為負相關外,其他因素與居民支付額度大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黃世偉和陳思[39]運用EFA和CFA方法,從關注度、參與度和滿意度三個維度對哈爾濱市居民參與城市霧霾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主觀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研究。王健俊等人[42]深入研究了不同收入水平對霧霾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史興民和雷賢[43]認為,空氣質量感知、個體特征(文化程度、年齡、是否生育)和經濟收入對霧霾污染的支付意愿具有顯著影響。王平平[44]深入研究了性別、學歷、家庭收入、個人月支出和居民的認知程度等對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丁玲[38]分析了山東省居民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城市、身體健康狀況自評、對霧霾天氣的客觀關注與了解指標、對政府工作信任與滿意度指標。曾賢剛等人[32]的研究發現,居民的個體特征、經濟條件、居住位置、交通方式、認知水平及風險溝通等因素均對降低PM2.5健康風險的支付意愿產生顯著影響。咸會琛[45]指出,青島地區居民對霧霾治理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學歷、家庭收入、個人月支出和居民的認知程度等。
  4 結語
  霧霾治理問題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問題,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居民支付意愿不僅能夠反映居民參與霧霾治理的意向,而且是政府霧霾治理費用的重要來源。國內外學者針對居民霧霾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對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治理霧霾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Liu Y , Wu J , Yu D ,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Air Pollution on Multiple Time Scales: The Case of Northern China[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8(6): 1048-1061.
  [2] Xie R , Zhao G , Zhu B Z , et al. Examin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Air Pollution Emission Growth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2018(23):389-400.
  [3]劉華軍,雷名雨.中國霧霾污染區域協同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10):88-95.
  [4]肖悅,田永中,許文軒,等.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特征及社會經濟影響因素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18(3):518-527.
  [5]馬曉倩,劉征,趙旭陽,等.京津冀霧霾時空分布特征及其相關性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2):134-138.
  [6]杜明澤.東北地區霧霾污染時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8.
  [7]吳一帆,張子豪,王帥,等.大連市大氣污染特征、影響因素及來源分析[J].環境工程,2018(6):104-106.
  [8]鄭茂涌.霧霾污染的空間效應分析:對我國284個地級市的實證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2018.
  [9]揣小明.河南省城市霧霾風險的預警及防控體系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
  [10]鄒燚.中國霧霾災害的經濟損失評估及公眾治理意愿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
  [11]顧程亮.城市居民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支付意愿研究:以J省為例[D].南京: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16.
  [12]曾維思,孟柳,肖夢加,等.霧霾對呼吸系統影響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8(10):1898-1901.
  [13]李文,吳衛東.霧霾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8(2):93-95.
  [14]李淼.治療霧霾致肺損傷的肺吸入給藥系統研究[D].北京:軍事科學院,2018.
  [15] Snider G , Carter E , Clark S , et al. Impacts of stove use patterns and outdoor air quality on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southwestern China[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8(117):116-124.
  [16]郜燕芳,劉東偉,劉華民,等.大氣污染與先天性心臟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7(12):1111-1116,1122.
  [17]李春華,趙雋宇.北京市霧霾災害農業損失引起的部門間接經濟損失評估[J].中國農學通報,2017(10):118-124.
  [18]何學林,周偉.霧霾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16(2):311.
  [19]張淑敏,劉躍峰,楊亞利,等.銅川市霧霾污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4):248-249.
  [20]王景琦,趙向龍.霧霾天氣對北方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J].吉林農業,2014(24):70.   [21]彭建,郭思遠,裴亞楠,等.大陸居民對北京霧霾的旅游影響感知和態度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10):168-176.
  [22]徐璐.霧霾對入境旅客規模及潛在入境旅客決策影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廣州的對比分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23]高廣闊,馬利霞.霧霾污染對入境客流量影響的統計研究[J].旅游研究,2016(4):77-82.
  [24]程勵,張同顥,付陽.城市居民霧霾天氣認知及其對城市旅游目的地選擇傾向的影響[J].旅游學刊,2015(10):37-47.
  [25]李靜,Philip LP,吳必虎,等.霧霾對來京旅游者風險感知及旅游體驗的影響[J].旅游學刊,2015(10):48-59.
  [26] Wang S , Zhou C , Wang Z ,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er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distribu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4):1800-1809.
  [27]樊曉露,吳世昌.上海市經濟增長與霧霾污染的關系研究[J].發展研究,2017(2):88-93.
  [28]劉燦燦,樊曉陽,仇晨鵬.淺談霧霾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中國集體經濟,2017(8):6-7.
  [29] Krupnick A A . Cost-of-Illness and Willingness-to-Pay Estimates of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Air Quality: Evidence from Taiwan[J]. Land Economics, 2000(1):37-53.
  [30]劉昭煒,李鋼.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績效的判斷[J].經濟研究參考,2018(32):56-63.
  [31]張廷玉,祁新華.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研究:基于北京與福州的對比[J].理論視野,2016(7):83-85.
  [32]曾賢剛,謝芳,宗佺.降低PM2.5健康風險的行為選擇及支付意愿:以北京市居民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127-133.
  [33]魏巍賢,羅慶鶴.京津冀PM2.5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及行為選擇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17(3):55-64.
  [34]劉婷婷,王倩,任傳堂,等.山東省降低霧霾健康風險的支付意愿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5):3-6,15.
  [35]賈文龍.中部農村地區霧霾污染治理的農戶支付意愿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實際調查[J].生態經濟,2017(3):148-154.
  [36]全世文.基于選擇實驗方法的北京市空氣質量價值評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9):46-55.
  [37]葛繼紅,鄭智聰,楊森.城市居民霧霾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民的調查數據[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89-93.
  [38]丁玲.基于條件估值法的山東省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39]黃世偉,陳思.哈爾濱市居民參與城市霧霾治理主觀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咨詢,2018(2):28-32.
  [40]許瀛.降低PM2.5健康風險的居民行為選擇及其支付意愿研究:以武漢市為例[C]//中國統計教育學會.2015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論文.中國統計教育學會,2015.
  [41]周晟呂,李月寒,胡靜,等.基于問卷調查的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支付意愿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8(11):2419-2424.
  [42]王健俊,俞雪蓮.呼吸的成本:房價空間分異視角下城市居民對霧霾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測度[J].環境經濟研究,2018(4):23-45.
  [43]史興民,雷賢.居民對PM2.5的感知與降低風險的行為選擇、支付意愿[J].科學決策,2018(6):63-77.
  [44]王平平.濟南市居民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愿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45]咸會琛.青島市空氣質量改善的估值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5.
  [46]吳妍.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PM2.5治理及其對經濟影響的研究[D].北京:對外貿易經濟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7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