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廢棄農膜污染治理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隨著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農膜得到了廣泛推廣與大量使用,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生產資料。農膜的大量使用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對耕地土壤和農村環境帶來了污染。基于此,本文系統介紹當前信陽市農膜使用現狀及防治措施,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針對性提出防治對策,為本地農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膜;污染;防治措施
當前,隨著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農膜得到了廣泛推廣與大量使用,已成為河南省信陽市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生產資料。農膜(包括地膜和棚膜)覆蓋技術的應用帶動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地膜覆蓋技術的應用在大范圍內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20%~30%,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1]。但與此同時,農膜的回收、處理、再生利用工作相對滯后,廢舊農膜被大量丟棄,已成為“白色污染”源之一,給耕地土壤和農村環境帶來了污染。
一、信陽市廢棄農膜污染治理現狀
?。ㄒ唬┺r膜應用及危害情況
據統計,2018年信陽市農膜覆蓋面積49 952 hm2,農膜使用量6 635 t,農膜回收量5 392 t,農膜回收率81.2%。其中,地膜覆膜面積23 335 hm2,地膜用量2 081 t,地膜回收率約56.3%;棚膜覆蓋面積26 684 hm2,棚膜用量4 553 t,棚膜回收率92.6%以上。地膜有增溫保墑、抗旱節水、提高肥力、抑制雜草的優點,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隨著作物結構的調整,仍將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普通的聚乙烯地膜(PE地膜)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分解或降解,也不易通過細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在土壤中可存留200~400 a[2-3]。一方面,其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耕地質量和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等,影響作物的出苗以及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不同限度地抑制了農作物的生長;另一方面,散落在自然環境中的廢舊塑料地膜進入自然環境后難以被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潛在危害,特別是會對土地環境構成嚴重污染[4]。
?。ǘ┺r膜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建設廢舊農膜回收站點。為切實做好農膜回收利用工作,2018年信陽市在平橋區開展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平橋區選定5個鄉鎮作為農膜區域性回收利用試點鄉,租賃場地,配備專人負責,掛牌、收購廢舊農膜136 t;全區共張貼標語260條,拉橫幅320條,新聞廣播12次,印發宣傳冊2萬余份;對2018年選定為第一期回收試點的收購站每個補助1萬元的啟動資金,每回收1 t廢舊農膜補貼2 000元,較好地推動了此項工作的開展。二是示范、推廣可降解地膜。2018年,信陽市在平橋區甘岸辦事處二郎繁高合作社示范可降解地膜種植吊瓜14 hm2、韭菜2 hm2,在息縣金惠祥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可降解地膜種植中藥材迷迭香14 hm2、西瓜7 hm2,在息縣夏莊鎮陳樓村翠綠農業公司示范可降解地膜種植秋葵、芥蘭、青刀豆20 hm2。三是會同工商管理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行《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 13735—2017)》國家新標準,抓好對農膜經銷市場的監督管理,全面排查農資市場,嚴禁農資市場、經營門點銷售違規農用地膜,從源頭上杜絕違規生產、銷售不符合規定的農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禁止信陽市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08 mm的地膜,推廣使用符合國家質量技術標準的厚度大于0.01 mm、耐候期大于12個月地膜和厚度大于0.12 mm、耐候期大于18個月的棚膜。
二、信陽市廢棄農膜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ㄒ唬┢毡槭褂贸〉啬?,撿拾收集困難
厚度在0.008 mm以下的地膜都稱之為“超薄”地膜。由于地膜是按質量銷售,在同等覆蓋面積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這使得“超薄”地膜在農資市場銷售量大、使用范圍廣、有良好的市場,深受使用者歡迎[5]。但是,由于“超薄”地膜老化較快,使用后在達不到規定的覆蓋時間就已老化破碎,撿拾收集難度大,回收率在50%以下。
?。ǘ┤罕娬J識不到位,回收積極性不高
由于“超薄”地膜材料以高密度聚乙烯為主,高密度聚乙烯分子量大、密度大、結晶度高,難以降解,降解周期在200 a以上。雖然“超薄”地膜在降解過程中會溶解出有毒物質,但是每年單位質量溶出的有毒物質數量少,對土壤造成的污染表現不明顯,易被群眾忽視。再加上地膜質量輕、收集麻煩、銷售價格低廉等因素,使得農民對回收地膜的積極性不高。
?。ㄈ┗厥绽脵C制不健全
1.各地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資金扶持
雖然農膜回收利用是環境污染治理攻堅工作任務的一部分,但各級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當前,信仰市大部分縣區的農膜污染治理工作僅停留在文件、口頭上,實質性工作開展得還不夠,缺乏專項資金扶持農膜回收網點、廢舊塑料再生加工利用企業建設。
2.回收成本高,農民積極性不高
目前,信陽市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村勞動力成本增加,撿拾廢舊地膜費時費力,回收成本較高。另外,從田間清理出的殘膜易與根茬、泥土混雜在一起,回收再生利用價值低,回收企業單純靠廢舊地膜回收加工成本高、無利潤,導致雙方均無積極性。
3.回收利用企業少,機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農膜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企業規模小、生產設備落后、產業鏈條短、環保措施不到位,生產易造成二次污染[6]。在當前環境攻堅治理的大環境下,這些企業生產運行對周邊環境有污染,屬于污染企業,大多數被取締或限制生產,造成了收購點收到的廢舊農膜無處銷售。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廢舊農膜回收、資源化利用的扶持政策力度小,惠及面窄。
三、信陽市廢棄農膜污染治理對策
(一)加大農膜回收利用示范推廣力度,健全回收服務網絡
2019年,信仰市在平橋區2018年農膜回收利用示范點建設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計劃在全市開展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各縣區均要建3~5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各縣區要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精細化管理,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立以鄉為主、以村為基礎的便民廢舊農膜回收站(點),建設一批田間垃圾收集設施,對廢舊農膜等農村垃圾進行定點堆放、定期處理。同時,開展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廣工作。
(二)積極爭取資金,培育壯大加工企業
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落實補助資金。要加強對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的監督管理,探索實施加工企業包片回收責任制,按照“補貼引導、扶優扶強、扶持發展”的原則,加大對地膜回收加工利用骨干企業的扶持,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擴大深加工范圍,提升產能規模,提高生產效益。
?。ㄈ┘訌娫搭^管控,嚴格市場管理
積極協調質量技術監督、工商、供銷社等職能部門,加強對農膜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引導,嚴禁生產、銷售、使用超薄農膜。并按照新國標要求,全面推廣0.01 mm以上農膜。
參考文獻:
[1]嚴昌榮,何文清,梅旭榮,等.農用地膜的應用于污染防治[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6-86.
[2]肖軍,趙錦波.農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J].四川環境,2005(24):102-105.
[3]王敬國.農用化學物質的利用與污染控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73.
[4]張凱,汪曉峰,楊林.信陽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5):161-162.
[5]郭繼潮.“超薄”地膜的使用危害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98.
[6]王寧,雷智剛,賀愛萍.慶陽市廢舊農膜污染治理現狀及對策[J].甘肅農業,2014(17):49-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