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城鄉對比視角的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困境分析與對策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城鄉對比的視角,指出農村公共生活環境惡劣,致使環保意識淡薄;空心化、老齡化,導致治理主體缺失;居住分散,造成治理成本高昂是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困難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應該因時制宜,分階段制定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方案,并形成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將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等政策建議,以期為政府部門制定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方案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城鄉對比;農村生活污染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民生活方式也發生巨大轉變,從物質極度匱乏到工業品商品消費日益豐富。農民生活“市民化”的轉變過程中,由于農村缺乏基本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等配套設施以及基本的污水管道,再加上基層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染的長期忽視以及農民自身環保意識淡薄,農村的生活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農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糞便、污水、垃圾以及由于農村能源結構和用能方式造成的空氣污染。目前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90億t,生活垃圾約2.8億t,絕大多數污水隨意排放,垃圾隨意堆置。全國571611個行政村,有生活垃圾收集點的約占26%,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約占10%,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僅占不到3%[1]。
  面對日益嚴重的農村生活污染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2018年11月7日,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計劃指出通過三年攻堅,到2020年,實現“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其中“兩治”,即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治理農村生活污染,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對現階段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困境進行深入分析,對于當下制定更科學的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方案具有現實意義。
  2、研究現狀
  2.1農村生活污染的原因
  針對農村生活污染的原因分析,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較少。多數學者認為是由于我國農村生活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薄弱,防治制度不健全,以及農村環保意識淡薄[2],關于農村環保的立法欠缺,政策法規不系統不完善,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2.2治理農村生活污染的對策
  學界關于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的對策研究較為豐富。顧霖探討了適合不同條件的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城鄉一體化模式、就地集中處理模式和分散式家庭處理模式,并指出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理模式[3]。董廣霞,劉瑞民指出開展農村生活污染環境統計對健全環境統計體系、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全方位掌控和監管各類污染源排放,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重要性[4]。張璋,毛昊瑩通過問卷調查,對農村居民的生活污染治理支付意愿進行研究,發現文化程度越高、非農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比重越大的農村居民支付意愿越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政府應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力度,加大治理資金投入,轉變農村生活污染處理方式等政策建議[5]。
  綜上,關于農村生活污染的研究已比較豐富,但是農村生活污染與城市生活污染不同,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也決定了農村生活污染治理不能照搬城市的治理模式,而且隨著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的農村布局也將迎來較大變遷,這更增加了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的復雜性。因此本文嘗試從城鄉對比的視角分析農村生活污染治理難題,并在此基礎上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3、基于城鄉對比視角的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困境分析
  3.1公共生活環境惡劣,致使環保意識淡薄
  相對于城鎮,大多數經濟落后、遠離城鎮的農村地區,村莊建設未經規劃。與城市相比,農村沒有專門的市政管理部門管理公共區域。公共區域的環境維護基本依靠村民的自發行為。這就造成近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民蓋起樓房,住進別墅,對自家庭院進行硬化、綠化以改善生活環境,但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房屋周邊環境改善比較冷漠。農村整體環境,村容村貌卻并未實質好轉,甚至進一步惡化。村民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閑置公共區域雜草叢生,雨雪天道路泥濘,污水橫流。研究表明,在整潔的公共環境中,人們對生活垃圾的容忍度更低。農村相對惡劣的公共生活環境,使農民相對于城市居民環保意識淡薄。
  3.2空心化、老齡化,導致治理主體缺失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有2.8億農民工。農民進城務工,給城市的建設和工業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同時也導致我國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留守農村的大多是兒童和老人,勞動能力相對較低。而農村生活污染治理需要每家每戶參與,不僅需要必要的勞動力,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在垃圾分類和新型環保設施使用維護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相對于城市豐富的人力資源,農村地區人力資源缺乏,人才凋敝。農村空心化、老齡化進一步增加了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的難度。
  3.3居住分散,造成治理成本高昂
  相對于城鎮建成區,大多數農村地區居民居住比較分散,分散化的居住形式增加了雨水排污管道的建設長度,增加了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距離,造成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昂。農村難以按照城市的集約化建設模式,實現低成本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運輸處理體系。若采用獨立的家庭式處理設備,成本較高。而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遠低于城鎮居民,采用收取垃圾處理費用來彌補污染治理成本的方法也很難執行。與農村對比而言,城市居民比較集聚,設施完善,且必須使用市政統一用水。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增加供水稅費收取污水處理費用。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受限于所居住的空間,私自傾倒垃圾成本高,對其他市民產生影響,容易受道德譴責。而農村土地資源豐富,若強制實行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收費,更容易造成農民生活垃圾偷倒。綜上所述,居住的分散,以及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困難,造成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成本高昂。
  4、對策建議
  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應該從改善農村居民的公共生活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降低農村居民參與生活污染治理成本的角度出發,并結合新農村的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和系統設計。綜合來看,有如下幾點:
  4.1因時制宜,分階段制定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方案,并形成長效機制
  農村生活污染治理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事關農村未來發展的千年大計。我國地區之間發展極不均衡,不同地區農村發展水平迥異,同一個農村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環保部門應針對農村的不同發展階段制定系統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方案,分別制定采取城鄉一體化模式、就地集中處理模式和分散式家庭處理模式或者其他處理模式的邊界條件,形成系統文件,形成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
  4.2因地制宜,將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
  農村生活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環?;A設施,因此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合理規劃,提前布局,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方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避免二次建設,重復建設。優化治污方案,切實降低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運營成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染的善治。
  參考文獻
  [1]王煥升,王凱軍,崔志峰,董娜.中國農村地區生活污染調查及控制模式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8,24(20):20-22+30.
  [2]王凱軍.我國農村生活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2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2:4.
  [3]顧霖,吳德禮,樊金紅.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路線探討[J].環境工程,2016,34(10):113-117.
  [4]董廣霞,劉瑞民.農村生活污染開展環境統計的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2,28(06):124-128.
  [5]張璋,毛昊瑩.農村生活污染治理現狀與支付意愿研究[J].中國市場,2017(05):153-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8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