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周口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主要闡述農業大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存在問題,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提出建議對策。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對策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機和無機污染物質,土壤顆粒等沉積物,從非特定的地點,以不同的形式對大氣、土壤和水體等環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滲漏造成水域環境的污染。由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加上農業面源污染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大、隱蔽性強、不易監測、難以量化、控制難度大,因此,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目前影響我市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其發展趨勢令人擔憂。開展農業面源污染調研,及時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并制定具體措施,對提高我市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周口,意義重大。
  一、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1.化肥應用現狀及造成的面源污染
  (1)化肥使用情況。首先,化肥施用總量偏大,從2010年的61.19萬噸(折純量)增加到2017年72.96萬噸,年平均化肥施用總量68.26萬噸(折純量)。其次,單位耕地面積和單位播種面積的化肥用量也與時俱增,我市小麥玉米一年兩季化肥投入實物量為120公斤/畝,總養分投入為均40公斤/畝,無論是畝化肥實物量投入還是總養分投入均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設置的15公斤/畝的安全上限。
  (2)化肥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據統計,化肥在使用過程中浪費十分嚴重,約有70%逸失于環境中,造成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一是化肥大量使用,特別是氮肥用量過高,使部分化肥隨降雨、灌溉和地表徑流進入河、湖、塘,污染了水體,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二是長期不合理過量使用化肥,忽視有機肥,土壤承載壓力過重,造成土壤結構變差,容重增加,空隙度減少,土壤養分失衡,有益微生物數量甚至微生物總量減少,土壤板結,地力下降,農作物減產。
  2.農藥的使用狀況及存在問題
 ?。?)農藥的使用狀況。近幾年,我市農藥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據調查,我市年農藥用量平均1.9萬噸,2010年1.89萬噸,2011年1.92萬噸,2017年2.10萬噸,年平均單位耕地面積農藥用量為1.6公斤/畝,其中殺蟲劑為1.8公斤/畝,殺菌劑0.6公斤/畝,除草劑為0.7公斤/畝,其它農藥為0.2公斤/畝。
 ?。?)農藥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由于農藥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農藥散失于環境之中,嚴重影響農業生態環境。大多數農藥以噴霧劑的形式噴灑于農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藥劑附著在作物體上,而大部分噴灑于空氣中,并通過皮膚和眼睛黏膜表面接觸損害人體。施藥時部分農藥落入土中,附著在作物上的農藥也因風吹雨打滲入土中,大氣中農藥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嚴重污染土壤。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時間內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殘留或超量殘留在農作物上,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量增加,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出口貿易。
  3.秸稈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農膜回收率低
  周口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農作物秸稈是一項重要的農業資源,全市全年各類農作物秸稈總量在850萬噸左右,其中麥秸麥糠500萬噸,占60%;玉米秸稈250萬噸占24%,其它作物秸稈100萬噸占16%。這些作物秸稈中約有15%用作肥料還田,25%的作為飼料,30%的用作燃料,2-3%用作工業原料,剩余20%未被利用,閑置或焚燒。小麥、玉米秸稈的隨意丟棄和露天焚燒,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給空氣、水體造成污染。
  二、我市農業面源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現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雖然在推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上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使得田塊分割過細,標準化、機械化作業難以實施,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增大,從而使得不合理施肥、施藥等,加重農業面源污染。
  2.市場經濟及產業結構的影響
  市場經濟影響著農業生產投入要素和農產品的價格,市場經濟追求高產量高效益,意味農業重數量生產而忽視質量安全。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生產結構及單位面積上的化肥和農藥的投入量。
  3.農村環境保護的立法不完善
  我國農村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不完善,較為薄弱。國家對鄉鎮企業、個體企業、私營企業發展中出現的環境污染的特點缺少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造成對這些企業環境執法難。從而導致環境執法實踐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以權代法的現象從而使實際執法中的執法缺位。而執法不力又導致農業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
  三、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建議及措施
  1.在政策方面
  一是加強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傳,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與參與意識;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促進農業環境治理工程的建設。
  二是加強農民專業技術組織的建設,發展農業種植業專業戶和合作社,提高種植業效益,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
  三是全面推動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美麗鄉鄉村試點及農業清潔生產工程示范,啟動面源污染控制新技術的研究和示范。
  2.在技術體系方面
  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監測、研究機制,為更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盡快組建統一、高效、公正、權威的市農業環境監測和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進一步完善縣(市、區)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安全監測網絡體系,提升監測檢測能力。建立起高效的農業面源污染預報預警系統和快速反應系統以及重大農業面源污染事故監測體系。二是推廣成熟的施肥和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確定不同區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區劃,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一體化綜合管理措施,重點避免在作物生長早期大量施用氮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擴大配方肥應用面積,使期覆蓋不同土壤不同作物。
  三是強化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實施農藥減施工程,提倡綜合防治。利用生物技術和基因技術防治農業有害生物;應用光、電、微波、超聲波、輻射等物理措施來控制病蟲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6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