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些年,為滿足市場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農作物的單位產量,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投入品經常在農業生產中被過量使用,造成大量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素、磷素及汞、鉛等重金屬元素滲漏、沉積到農田的土壤顆粒中,加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大部分農民環保意識淡薄,農業廢棄物與農村養殖與生活污水被隨意傾倒排放,大量污染物隨著地表徑流與農田排水進入受納水體,不僅嚴重破壞了農業生態,更成為威脅農民身體健康的頭號安全隱患,嚴重制約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嘗試提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以期切實推動農業生態環境的修復與維護,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一、農業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1.化肥與農藥的過量使用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逐年攀升,對糧食的需求也呈現階梯式增長,然而,由于我國目前的大部分農業生產還處于過量投入、低質產出的粗放型生產經營階段,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也普遍不高,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畝產糧食,往往會過度依賴化肥、農藥對作物“立竿見影”的效果,多種類、超劑量地進行投放,而這些農業生產中所使用的化肥與農藥,以農藥為例,僅1%~4%能夠接觸到目標害蟲,剩下相當數量的一部分滯留在了土壤中,使土壤板結、富營養化,甚至通過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地下滲透等方式給地下與地表的水體帶來污染,使水體中硝態氮、亞硝態氮等化學物質含量超標,嚴重威脅到人畜的飲水安全。
  2.農業投入品廢棄物不按要求回收處理
  為促進農作物生長,農民在田間作業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將農膜或地膜覆蓋在農田表面,以起到提高地面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抑制雜草生長、促進種子發芽與幼苗增長的作用,但這些農膜與地膜大多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脆弱易破卻又不易降解,加上人工清除手段落后單一,導致大量農膜殘余長期散落、滯留在土壤中,既破壞土壤的透氣效果,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又對土壤的水肥運移造成影響,造成土壤污染。另外,其他將農業投入品的包裝材料,如農藥容器、化肥包裝袋等物隨意丟棄的行為,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3.養殖及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規模不斷擴大,畜牧業的規模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大批的牲畜養殖場在農村俯拾皆是,但由于沒有規范的管理章程,缺乏相關的污染物無害化處置設備與經驗,部分養殖戶對牲畜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物與污水采取消極處理的態度,甚至將畜禽糞便中的重金屬、獸藥及有害微生物殘留任意排放,一旦它們流入河流或滲匯進地下水體,造成水體嚴重富營養化的同時,對水中生物與生態環境也會產生嚴重危害。
  此外,農村產生的生活污水也是引發農業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溝渠的生活污水、圈肥不入池發酵或不進行覆蓋堆漚,致使蚊蠅與寄生蟲大量滋生,不僅污染環境,還會產生血吸蟲病、瘧疾等嚴重傳染性疾病。
  4.農村生活垃圾堆放不規范
  部分人口稠密的農村地區,未建有公共生活垃圾池與垃圾填埋場等垃圾清運處理設施,導致塑料袋、廢舊電池、燈泡燈管、水銀溫度計、藥品等生活垃圾不能及時收集處理,長期堆放析出的有害氣體與重金屬元素容易通過地下滲透與地表徑流匯入受納水體,對土壤和水系形成不可估量的面源污染,甚至還有通過從食物鏈間接或直接侵入人體,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的可能。
  二、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的措施對策
  1.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宣傳,提升農民環境保護意識
  農村面源污染的潛伏期較長,根據污染的嚴重程度可達幾年至十幾年不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地區居民對其危害性的重視程度,因此,加大對農村面源污染危害與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非常必要,可以通過培訓班宣講、制作發放宣傳海報、趣味環保問答等方式引導農村居民充分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的嚴重危害,扭轉農村居民對環境臟、亂、差現狀漠不關心的態度,打造農業生產、農業生活與綠色生態“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
  2.建立科學合理的施肥、防蟲方法
  鼓勵農民摒棄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模式,實施因地制宜的保護性耕作,在大力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同時,升級現有的施肥機具,推進精準、量化的施肥技術,將確?;适褂昧苛阍鲩L作為施肥作業中的行為準則。另一方面,加大對商品有機化肥研發的投入力度,引導企業生產、銷售商品有機配方肥料,逐步擴大農田農家肥與商品有機肥的施用面積。
  面對病蟲害,很多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的農民往往僅憑借著個人經驗勾兌噴灑,無形中造成了劑量的超標,為農業面源污染埋下隱患。因此,應大力推廣包含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態防控于一體的智慧高效、低農藥殘留的環境友好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優化養殖業布局,堅持禽畜糞便無害化處理
  新建的規?;B殖場應從農業、工程、生物等角度將養殖產生的禽畜糞污進行合理的收集、貯存與處理,而改擴建的老舊規?;菪箴B殖場要從科學角度,根據防治面源污染的需要,制定養殖產業的發展規劃綱要,統計畜種與現有的養殖規模,劃定養殖區域與禁養區域,確保有充足的消納土地將處理后的禽畜糞便污水就近還田。此外,屠宰或農產品加工中產生的廢水也應建設配套的無害化處理設施,爭取達到循環利用再生水資源的目的。
  4.推進廢舊農膜、地膜的降解回收
  可降解農膜是面對環境保護需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材料,其主要成分為降解母粒與塑料粒子母料,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對農膜的侵蝕作用與太陽光的氧化現象進行雙向降解。推廣使用降解農膜,可建立農業生產資料與生態環境的良性互動。當然,尚不具備引進降解農膜條件的地區也可采用“以舊換新”的方式鼓勵農戶積極撿拾、回收廢舊農膜,推動農業生態環境的煥然一新。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防控與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過程中,需加強對農村居民的宣傳教育、建立科學合理的施肥防蟲方法、堅持禽畜糞便無害化處理、積極推動廢舊農膜的降解回收,只有這樣,才能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推動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陸方祥.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探討[J/OL].現代農業科技,2019(04):156-157.
  [2]高璐陽,張強,陳宏坤,王懷利,劉文龍,張素素,徐廣飛,沈彥輝.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防控措施[J].磷肥與復肥,2018,33(08):37-38+45.
  [3]張文,周國珍,王躍春,黃振俠,徐德勝.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途徑及措施[J].南方農機,2016,47(12):29-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