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面源污染是當前中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化肥的過施濫施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誘因之一。農業化肥領量化增長對于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對延津縣農業化肥施用現狀和化肥施用原因以及施用對策進行系統研究,也將會對面源污染中農業化肥領量化增長具有促進實現作用。
關鍵詞:面源污染;化肥面源污染治理;零增長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3日
一、概述
(一)研究背景。農業化肥面源污染已經對中國農業種植與中國農村農民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施用太多的化肥會使種植土地的構成結構發生變化,土壤酸堿程度失衡,土壤中豐富且有利的物質因素變少,土壤因此也會變硬,農產品品質也會隨之降低,農產品中的元素含量不穩定,傷害人的身體健康。大多數農作物沒有能夠被消化利用的氮肥經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反應后大氣中的臭氧層將會降低保護作用。農業化肥面源污染還將改變水體結構,水體元素過于營養化,以至于水體中藻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陽光無法全面照耀水體整體,嚴重破壞了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也會因此影響人和牲畜的飲水安全性。同時,農村社會生活趨于市場化、農業生產方式變遷、農民思想理念變化促進化肥大量施用。
本文針對延津縣的化肥施用現狀分析并提出對策研究,探究并解決化肥施用對面源污染的問題,對延津縣農村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業種植環境的改善帶來了幫助,促使生態治理持續健康發展,對農村農業和經濟具有促進和穩定作用。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在為了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對化肥面源污染治理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對于未來中國治理農業化肥面源污染,化肥領量化增長實現促進全面實現面源污染有效地控制,實現中國農業農村生態和社會的平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研究內容。本文的研究是基于農戶的視角,探討農業化肥施用的現狀。其中化肥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的施用量增高、施用有機肥較少、化肥濫施嚴重等問題,環境污染加重和農業成本增高。施肥方式和技術需要改進,化肥提高利用率,降低不合理的施用,保障有機肥有效供給,有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實現化肥零增長有效治理中國農業化肥面源污染提出建議。
二、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相關概念界定
1、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另一個名字是非點源污染,和點源污染是相對的概念。點源污染的含義是有固定排放點情況前提下的污染源,如企業等;而面源污染是沒有固定污染排放點情況前提下的污染源。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農田中的土壤、營養層表面、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污染物質,在灌溉或者降水過程中,經過農地農田排水、地下滲漏、地表徑流和壤中流,流到水體中變成面源污染。其中污染物主要來源于農藥、農地施肥、水產養殖以及畜禽和農村農民生活污水及垃圾。
2、化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中存在的一種情況?;瘜W肥料污染是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因為施用化學肥料量度較大而引起土壤、大氣和水體的污染狀況。各種各樣形態和類型的化肥,施用到農地后,并不會百分之百被農作物利用和吸收?;适┯昧亢艽?,使用化肥技術和方式不當,或者施用化肥后農作物利用率不高,都會導致化肥因素大量流失,將會造成空氣和水體的污染.
(二)文獻綜述。當前我國化肥的生產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長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導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積,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對化肥的施用總量及使用的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施用的強度在不斷加大。近些年來化肥的施用出現了用量過度的現象,部分地區為達到生產目的過分施用化肥,盲目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營養成分下降,營養失衡。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對我國化肥面源污染的現狀觀察,河南省實地考察數據作為前提,經濟模型來觀看農戶化肥施用的情況變化。最終結果表明,中國化肥面源污染嚴重且呈遞增態勢。1978年以來,中國農業種植中,農藥與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遞增狀態,在施用過程中農民需要增加種植成本,農村空氣水體得到了破壞,生態也因此失衡。所以,農藥化肥減少施用會促進社會的發展。緩解農業面源污染、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是化肥減施增效?,F實生活中,農村中仍然存在大量農民,還有大量農藥、肥料生產廠家以及供銷商,把“減量增效”當成一句口號來喊一喊而已,并沒有在生活中實施。我國通過對各個代表性國家(地區)的化肥減量政策進行分析,發現了化肥減量政策在環境選擇方面有共同的規律和一般的條件。河南省農業廳下發《河南省2018-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糧食與經濟作物、蔬菜與果樹,推廣化肥施用量降低且高效施用新情況,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量、種植結構調整減量、有機肥替代減量等五大行動,以實現化肥施用量領量化增長“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自2015年中國實施化肥施用零量化增長的政策,全國各地把這個政策當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加以貫徹落實。堅持農業綠色發展不動搖,以農藥化肥領量化增長提高利用效率為目的,政策為主導,強化創新驅動,助力鄉村振興。生態循環農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減少農業污染,實現農業的綜合平衡。發展生態農業,走一條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道路,對于減緩我國乃至全世界的農業面源污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平衡土壤養分,替代部分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用量和病蟲害的發生,特別是對減輕作物連作障礙效果明顯。楊萬江等(2016)總結出如果使用機械產品來施肥會使化肥使用量高效施用,施用量也會減少,肥料也會被施得更深,開展施肥教育課程以及專業技術人員下去指導都是減少化肥施用的方法?;饰廴臼寝r業面源污染的最大來源,國家高度重視化肥污染問題,幾年前農業部就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的目標。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施用有機肥來發展有機農業,來種植高品質農產品,也是解決化肥領量化增長、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實現優良生態環境的好方法。針對農業污染逐年嚴重的問題,河南省新鄉市牧野區非常重視,早在2010年牧野區就制定了《農田沃土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制定了《2020年實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實施方案》,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高效、低用量、低殘留的農藥化肥,把環境污染降到最低。合理配置化肥資源對增加我國農業產出、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三、農業化肥施用現狀
明代以前,中國人地矛盾相對緩和,勞動力的生產率相應較高,糧食生產中肥料的使用不是普遍現象。而明清以來,人地矛盾開始凸顯,土地相對勞動力而言變得成本較高?,F如今,中國成為化肥生產和使用大國。
(一)化肥施用。工業化不僅催生了一個新的產業部門,而且對農業的發展也是劃時代的。中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擺脫糧食增加過程中對技術依賴的西方路徑,即化肥的增加是農業生產要素組合的重要因素。延津縣以種植小麥為主,當地施肥強度一直維持在每畝50斤左右的水平。近年來,隨著農業市場化,農民就業向非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其中,延津縣化肥施用狀況也發生了變化。
每畝農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增高。其中延津縣化肥施用量比較大。中國現在在世界上是化肥第一生產大國,施用量也是排名靠前。河南省在2017年化肥施用量706萬噸,其中延津縣作為“中國第一麥”,在化肥施用量上也占很大的比例。在化肥施用量增多且糧食產量既增多,增產即增收的前提下,每畝農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增高也成必然的現象。
(二)河南省近五年化肥施用狀況
1、農作物施用有機肥較少。中國在施肥的過程中,主要用化學氮、鉀、磷三種肥料。其中有機肥通過各種動物、植物殘體或代謝物組成形成時間長,技術要求高。這種情況一直存在所以有機肥利用率更低。
2、化肥濫施嚴重?;适┯脹]有根據土壤與農作物種類進行比例投入,不合理的施用導致土壤酸堿化失衡和土地變硬無法種植,土壤營養成分流失,致使土地生產能力降低,最終面源污染等生態問題涌現。
四、農業化肥施用原因
(一)社會因素。延津縣是一個人口大縣,現居人口47萬人。隨著延津縣化肥廠建成投產,延津縣化肥施用則成為普遍的現象。農民農業向非農業轉變的過程,農民進城變成農民工,農民沒有時間來打理莊稼,以此促成化肥施用量增多。
(二)農業生產生活變化。傳統肥料制作施用中的鄉土知識是農民長期生產經驗和探索的結果。雖然農民都知道,人畜糞肥、污泥等是形成有機肥最主要的原料,但有機肥形成周期長,以至于有機肥施用較少。
(三)農民環保意識淡薄。長期濫施化肥給環境造成污染,所以化肥污染是面源污染最重要的引起因素。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大氣環境、土壤等的破壞。環保的理論知識不全面。在農作物產業中,肥料的過量濫用,沒有環保的意識和責任感?;实氖┯弥髸巩a量提高,增加產量農民就會增加收入。但是化肥施用背后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破壞問題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沒有意識到生態環境變化不但危害人類本身,而且對土地的破壞也是很大的。
五、農業化肥施用對策
(一)政府要以身作則,制定化肥施用相關規定。政府制定相關規定,降低對化肥的施用量、健全組織構成,使其協調運作、加強監管團隊建設,做好基層工作。政府主導,農民跟隨并主動去減少化肥過量施用濫用。農民提高環保意識,施用有機肥。
(二)增加對農業產業領域的專業技術投入。鼓勵創新綠色生產科技的開發和使用,推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比如研發并應用有機肥各種元素混合施用、無毒農藥、農膜多次施用、土壤保護劑等,促使農業產業技術利用大大提高且農業種植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從而得到有效的治理。
(三)對農民進行環保教育,提高農民群眾環保意識。加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素養。因為延津縣從事農業的農民文化水平不夠高,沒有種植技術知識的專業技能,對于提高產量以外的傳統技術沒有心思進行保護生態環境。所以,可以對農民進行環保教育知識宣傳,到村里發環保材料進行學習,并講解危害,讓農民意識環保的重要性。
六、總結
本研究是針對延津縣農業化肥施用現狀,在查閱并參照各位前輩老師研究報告之后,并穿插結合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現代農業技術研究等有關內容,進行了更細致的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分析如下:(1)經過對延津縣農業化肥施用現狀的分析,認為化肥過量施用,濫用并且有機肥施用較少;(2)在對延津縣農業化肥施用基礎的分析下,總結了該縣農業化肥施用成因主要有社會環境、農業生產生活變化和農民環保意識淡薄等三個方面;(3)本文在充分調查延津縣農業化肥施用狀況之后,提出了研究施用對策,即政府要以身作則,制定化肥施用相關規定,增加對農業產業領域的專業技術投入,對農民進行環保教育,提高農民群眾環保意識。
該文章還有很多不足。所以,在以后會對化肥增長以及面源污染問題進行繼續開展研究。并且,農業的化肥零量化增長需要政府和農民的全力配合才能實現,農民也要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實現鄉村振興的生態宜居。
主要參考文獻:
[1]姜淼.施肥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J].山西農經,2018(7).
[2]連祎雯.中國化肥面源污染現狀及其減量化研究[J].時代農機,2018.45(4).
[3]尚杰,尹曉宇.中國化肥面源污染現狀及其減量化研究[J].生態經濟,2016.32(5).
[4]蘭俊.推進化肥農藥減量的實踐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8(19).
[5]熊英,吳健.化肥零增長:回顧與啟示[J].環境保護,2017.45(18).
[6]張立寧.“減量增效”不只是一句口號[J].農藥市場信息,2017(21).
[7]秦志偉.肥耗降了,農業更綠了[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7(12).
[8]程兆東,王永剛,康懷啟,李群銘,王會海.新時代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措施和實施效果[J].農業工程,2018.8(7).
[9]周雷.施用化肥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7).
[10]顧文華.利用生態循環農業綜合治理農業污染[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8).
[11]靳前龍,郭智勇,韓文君,童燕,劉慶生.基于化肥視角下的全球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探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8(11).
[12]王文明.化肥減量增效的有效途徑——綠肥壓青[J].四川農業科技,2017(12).
[13]楊萬江,李琪.我國農戶水稻生產技術效率分析——基于11省761戶調查數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6(1).
[14]張躍武.控制化肥用量減少面源污染[J].吉林蔬菜,201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