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將激勵方式融入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做好“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將德育融入班主任工作體系當中,不斷強化德育的滲透性、融合性以及系統性,努力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由于小學生的特殊性,都喜歡被認可和表揚,因而運用有效的激勵教育方法,能夠使小學班主任德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廣大小學班主任應當進行積極探索。本篇文章對如何將激勵方式融入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從業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激勵方法;融入;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65-0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騰飛,小學教育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完善。教育研究者發現素質教育正在被廣大師生廣泛的關注。心理方面的教育與道德方面的教育又是其中的重點模塊。班主任不僅僅在校教書,更是要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多方面共同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激勵教育對德育的積極作用
作為現代教育理念,激勵教育始終發揮著積極作用。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可將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激勵教育模式,強化德育的有效性,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特別是采取更多的“正激勵”方式,可以使小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認可,進而做到“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可以通過激勵性語言進行教育、引導乃至批評,不至于損害小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能夠發揮“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作用,使小學生不斷修正和完善自我,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更為重要的是,卓有成效的激勵教育,還有利于小學生不斷提升道德情操,特別是小學生普遍爭強好勝,教師通過評比等形式,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二、當前班主任在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中的激勵策略實施存在的問題
1.不完善的激勵策略實施方式。
目前很多學校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單純的向學生傳遞道德思想和德育知識,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樹立并沒有得到重視,由于學生在德育課堂缺少話語權,因此學生在德育課堂之上能夠獲得的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另外,德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班主任工作較忙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的情況較少,一般情況下班主任在德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僅僅能夠為學生提供理論和方法,在德育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實踐活動。因此,學生產生的實際問題并沒有的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2.德育工作中激勵措施經常只走走形式。
由于受到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相比學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更為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對于激勵措施在課堂上只是一筆帶過,沒有花功夫與時間下去。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句口頭講述,根本無法讓學生獲益。學生也無法理解到德育對于自己的重要性。雖然也有德育課程,但并不重視,方法也不當,一般只是對相關內容簡單的硬塞給學生。簡單講解幾個問題,簡單表揚一下優秀的學生,然后批評一些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在這樣的趨勢下,導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斷地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沒有真正的做到實質。
3.德育教育缺少規范的組織保障。
當前部分小學不重視德育教育,導致學校缺少針對德育教育的激勵機制的構建,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沒有專門的組織保障,僅僅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承擔。另外很多學校即使開了規定的德育課程,也會因為其他文化課程的內容較多而對德育教學課時產生擠占現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時間不足和內容缺少創新的情況下無法為學生提供滿意的德育教學效果。
三、當前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激勵策略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落實激勵對策。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無論是在教育活動開展中,還是在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教師都要將生活作為基礎。對此,筆者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會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使其在生活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發展。比如,筆者在德育工作中要求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會引導其見到老師要問好、不私自看他人的日記等,并將學生這種發展記錄到期中、期末考試之中,以口頭或物質表揚的方式對學生的良好行為進行激勵,進而促進其繼續發展。
2.強化引導性激勵。
所謂引導性激勵,就是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切實加大對小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小學生明是非、知榮辱,并且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就需要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比如教師可以將德育滲透到學習當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人文意識、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可以建立“互助小組”的方式,讓“學優生”幫助“學困生”,教導學生在探究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團結、互幫互助,并且要對給予別人幫助的學生以物質和精神獎勵,通過“互助獎”的方式呈現給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小學班主任還要更加重視良好的德育氛圍,比如可以在班級設立“好人好事榜”,同樣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小學生之間也會進行“競爭”,德育能夠達到引導小學生“知行合一”的目的。
3.抓住契機落實激勵策略。
在整個教育推行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每個時機落實激勵策略??茖W而又靈活地在班會課或者在家長會召開時期等重要的契機對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深入地了解,并針對性地作一定的思想輔導。讓學生可以始終在思想積極正確的大方向上穩步提升學習成績。這種德育教育的場合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在課堂之外如每周的國旗下講話,班主任可以充分把握有利的機會對小學生進行積極地鼓勵。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盡量避免理論式、灌輸式的德育模式,而要通過有效的激勵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的滲透功能,努力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重點要在突出人本性激勵、強化引導性激勵、實施互動性激勵等多種激勵策略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真正通過卓有成效的激勵教育模式,促進德育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不斷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偉娟.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3):51.
[2]丁豐花.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學周刊,2018(21):169-170.
[3]王妍蘇.小學班主任領導力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