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課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對數學教學和學習方式的改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強有力工具,有意識地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實驗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課程 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傳統教學中難以呈現的教學內容,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即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程中。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教與學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好或學好數學課程的必要條件。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數學課程呢?這是新課改后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當代教師所研究探討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必要性
  數學是一門既基礎又相對較難的課程,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教學狀況,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學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在數學課堂中有效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數學教學的困境。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興趣來源于好奇,“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未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應與時俱進,讓教育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和興趣。例如“幾何畫板”是21世紀的動態幾何,它在表達數形關系,動態而直觀地展示軌跡與函數圖像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功能,在數學代數和幾何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對象之間數量變化與結構關系,能充當數學實驗的有效工具。
  三、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創設情境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并作為數學設計的重點之一。數學課程內容抽象,概念嚴謹又枯燥,所以教學中創設情境來展現相關的知識很重要,而信息技術恰恰是創設情境的有效工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融入,能夠創設出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效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橢圓》一節時,可以通過《幾何畫板》數學軟件來演示橢圓的定義,分析當動點到兩定點距離之和等于、小于、大于兩定點間距離時的情況。經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很深刻地掌握橢圓的概念,也鍛煉了其思維的嚴謹性,同時也體驗了數學美的魅力。
  培養學生的空間智能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空間智能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外部三維空間世界的模式,并能夠運用這個模式進行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傳統媒體的限制,僅靠課堂的黑板、粉筆、直尺、三角板和教學掛圖等教具,教師很難通過講解并在學生頭腦中建立空間模型。很多同學對于幾何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都很模糊。如果教學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幾何畫板》的一些功能(如平移、旋轉作圖等),就可以將復雜的數學思維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圖形變化,從而逐步加強學生的空間感和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空間想象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教學時,信息技術能很好地展示各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如球、三棱錐、圓柱、正方體等。
  四、利用信息技術,讓教師的“教”活起來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知識,把抽象知識轉變為具體形象的知識,讓教師的“教”活起來。比如在講授《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時,研究三個參數對函數圖像的影響,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只能將三個參數A、ω、φ代入有限個值,依次畫出函數圖像,觀察各種情況的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能利用《幾何畫板》數學軟件來講授這節知識,教學效果就不一樣了。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觀察所做圖像,由學生歸納出函數y=sinx的圖象變換到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的變化規律,并且掌握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與字母φ、ω、A的關系。借助《幾何畫板》數學軟件的動態拖動功能,在教學中,很容易地得到豐富的三角函數圖像。學生也能從中深刻理解φ、ω、A這三個參數對三角函數y=Asin(ωx+φ)圖像的影響。
  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抽象知識形成過程,感受數學美。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教師對圓柱、圓錐、圓臺的表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的推導可以這樣教學:先利用幾何畫板將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展開圖形象地展開后引導學生推導出三者的側面積公式,再進一步利用幾何畫板,先將圓柱變形成圓臺后,再將其變形成圓錐;通過閃爍變化中的那個面,向學生展示了圓柱、圓錐、圓臺之間的圖形聯系,使學生注意到“圓臺是由圓柱上底面縮小后形成的圖形,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由“形”的聯系轉化為“數”的聯系,將三者的表面積、體積公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探索清楚,同時也可讓學生從幾何畫板中圖形的動態演示感受到數學美。
  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知識將成為現代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單調枯燥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當今時代,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學課程的開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教師要與時俱進,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程教學中,并在教學中靈活、合理、有效地運用,發揮其最大作用,真正達到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勝利.幾何畫板課件制作教程[M].科學出版社,2010.
  [3]閆永荃.淺談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
  [4]韓穎.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D].遼寧師范大學,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8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