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創作的視角進行幼兒鋼琴啟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音樂是連接心靈的語言,最開始音樂是被人創造出來的,經過實踐,后人總結出許多理論,這些理論多數用于教學,但對于啟蒙階段的幼兒來說,感受音樂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斷不能只通過理論教幼兒彈琴,那樣可能只是學會了一門技術,并沒有感受到音樂的本質。
關鍵詞:鋼琴啟蒙;感受順序;情感體驗
由于鋼琴在中國發展不久,學生們學習鋼琴的方式相對古板,有時候對于幼兒的音樂啟蒙也相對偏重理論的傳授,這是因為學習音樂的順序“反”了。古人通過實踐得出了理論供后代去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固然正確而簡便,但對于學習音樂的充滿想象力與好奇心的幼兒來說,帶著他們實踐,或是一起探究理論的形成會不會更好,能有研究音樂的意義呢?
一、旋律與和聲
?。ㄒ唬┬?
在鋼琴上可以表現單聲部旋律,也可以表現多聲部旋律。當孩子們要演奏一條陌生的旋律時,如果只是看到五線譜上的音符和表情記號并且彈出來,那么他們應該沒有注意到音樂的感情。音樂一定是和語言有聯系的,鋼琴教師在導入一首曲子時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唱旋律,開頭是什么樣的感覺,作曲者在半終止的時候像要說什么話,是想提問,還是想保持神秘?什么時候覺得曲子可以結束了,想要全終止了呢?使學生們帶著對曲子的理解,記住旋律,這樣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為創造音樂的人,去體會曲子的產生,而不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將曲子看著譜子彈出來。
若是遇到多聲部的音樂,相信許多教師從五線譜入手,帶領學生把右手和左手的旋律彈熟練然后合在一起,雙旋律的曲目很難雙手配合,如果琴童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更添了許多難度。第一次為學生介紹這類曲目時,可以說是兩個人一起唱歌,需要用兩只手一起完成,聽兩條旋律是什么關系,是模仿,呼應,還是問答,師生可以各唱一條旋律,體會對話的感覺,在彈的時候學生也會知道音樂的樣子,表達兩個人在說話的樣子,不是只看到哪個音和哪個音是對齊的,五線譜是記錄音樂用的,和學生一起以正確的順序理解音樂是最好的。
(二)和聲
隨著音樂的發展由復調音樂逐漸發展成為帶有和聲的主調音樂,和聲語言在一首樂曲中有著絕對重要的位置,每一個和弦有不同的色彩,鋼琴啟蒙的路上應該有和聲感相伴,而和聲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要先從和聲的理論角度為學生們講解嗎?
答案是否定的,先人從復雜的復調音樂中找出了和諧的聲音,走上了主調音樂的道路,那么學生們也可以體會到音與音之間和諧的關系,二度、七度是不協和的音程,三度、六度音程和諧又緊密,四度、五度音程更加和諧但是音響效果有些空,經過很多樂曲的賞析和體驗,學生們可以感覺到和弦之間不同的色彩。若是某一首樂曲右手是旋律,左手是帶有伴奏織體的和弦,那么在彈完旋律后,可以不看著樂譜,教師與學生討論如果從哪個和弦開始,到哪里有變化,如果學生是曲子的作者,將怎樣為這樣的旋律配伴奏。如果學生已經熟悉基礎和弦,樂曲內出現重屬和弦之類,那么可以分享作曲者的想法,從其他調性借來一個和弦用是什么樣的聲音呢?一邊感受一遍彈。最后再根據曲風,根據樂譜,一起分析作曲者將柱式和弦改變成了什么樣子,這樣不僅學生們投入的樂曲的創作過程,也學習了更多的和聲及更多的伴奏形態。
二、節奏
?。ㄒ唬r值
旋律與和聲很重要,節奏也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介紹節奏時,我們可以采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簡單的兒歌基本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兩種,感受過它們的長短關系再去介紹,發明音符的人是怎樣在紙上記錄兩種不同的音符的,名字分別叫做什么,這種方法同樣用到全音符等等。
?。ǘ┕澴嘈?
當不同時值的音符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不同的節奏型,比如附點節奏、切分節奏,這時候如果去數每個音符的時值結果就不盡人意了,按拍子彈準確了卻感受不到節奏型獨特的魅力。筆者認為附點和切分節奏是普通節奏的變化形式,給人動力感和新鮮感,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想這樣的節奏是怎樣形成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附點節奏,是第二拍的聲音延遲出現了從而給人期待的感覺;切分甚至是連續切分的節奏型,更是需要多用身體去感受它的律動,討論是什么樣思想的人首創了這樣的節奏型,為了什么樣的感覺而創造的,這樣會使學生們看到樂譜就能想象到音樂的樣子。如果學生的幼年時期的節奏啟蒙僅僅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中度過,那還談何俯瞰音樂的全貌呢?
三、觸鍵感覺
孩子們在學習演講時,面對一個演講稿因為用的是實實在在的語言,所以自然是能理解它的情緒,老師再去從技巧方面傳達給學生怎樣做才能表達出情緒。那么學鋼琴是一樣的,只是音樂語言不像語言可以從字面理解,學生初學時也不能很好地表達曲子的意義,老師如果先說手指的動作和發力點就本末倒置了,對于小的學生來說也是不能理解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為什么這個地方用大臂的力量要多一些等等。鮑里斯·貝爾曼在訪談中說:“如果學生沒有一種想要尋求不同聲音的強烈愿望,而是通過尋求老師幫助去找到‘好音色’,那么往往會存在局限?!边@時候先與學生一起細細欣賞音樂,體會每一句旋律的顏色,感情,等到學生能夠理解了,心里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樣的音樂了,老師再以幫助者的身份與學生分享一些技巧秘訣,使得學生有目的地去彈琴,去逐漸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是非常合適的順序。
四、結語
孩子們的學習狀態與年齡也是息息相關的,年齡越小的琴童就越應該從理解音樂的角度來學習鋼琴,用實踐去總結理論并理解理論。作為鋼琴教師,應該去帶領琴童主動探索音樂,激發琴童們對音樂的熱情和求知欲,讓他們有感知音樂的能力,從音樂的本身出發,有目的地完善自己的演奏技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