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民族唱法女聲嗓音調節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一樣,都是一門歌唱的藝術,演唱者要想唱好民族唱法,就必須掌握過硬的歌唱技巧,學會調節自己的嗓音。接下來,本文就探究民族唱法中女生嗓音調節的策略,希望能對相關演唱者嗓音技巧調節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唱法;女生嗓音;調節策略
  民族唱法是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愛好、習慣創造并發展起來的一種歌唱藝術,民族唱法包括中國的說唱唱法、戲曲唱法、民歌唱法和民族新唱法四種唱法。民族唱法產生在人民當中,繼承了民族聲樂優秀的傳統,在演唱風格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民族唱法帶有濃郁的地方音調。所以,要想唱好民族唱法,演唱者就要調節好自己的嗓音,為觀眾提供優秀的演唱節目。接下來,本文就詳細闡述民族唱法中女生嗓音調節的策略。
  一、呼吸調節
  擁有科學、正確、合理的呼吸方法是演唱者唱好民族唱法的基礎。呼吸就氣,是我們發聲的動力所在。在實際的生活中,任何一種唱法都十分重視氣息。在民族唱法中,一般都強調“氣沉丹田”,以此作為呼吸的支點。這種呼吸法要求演唱者一口氣必須吸得深,深到肺的底部,同時還要穩得住,及要求呼吸要穩定有力。當一口氣吸下來時,演唱者要下肋擴張,腹部向外膨脹,壓迫橫膈膜向下。這樣,當小腹向回收時,就能產生較為強大的氣壓,將氣息集中,從而準確、有力地把氣息運往已經調整好的共鳴腔焦點位置,這樣就能有效地調節民族唱法女生的嗓音。
  二、共鳴調節
  在演唱中說的共鳴,其實就是演唱者把聲帶發出的聲音進行美化和擴大,使其具有泛音的效果,這樣聲音才會給人以豐富、悅耳之感。人體的發聲器官共鳴腔主要分為胸腔、喉腔、口腔、鼻腔與頭腔五部分。在民族唱法中,調整這五處共鳴腔體,對民族唱法女生嗓音的演唱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想從共鳴腔體調節女聲嗓音,就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ㄒ唬┐蜷_喉嚨,用嘆氣的方法調節
  用嘆氣的方法,演唱者的小舌和軟顎均需上提,而演唱者的舌、上下頜和牙關都能自然松開,這樣就能使從演唱者喉嚨發出的音調獲得共鳴的效果。在訓練時,演唱者喉嚨打開的狀態應保持在整個發聲當中,當然,在演唱者發高音時,要想保持這種狀態就比較困難了,但只要演唱者在平日里積極訓練自身的喉內和外肌肌肉的能力,長時間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演唱者也要注意,這種訓練方法要適度,否則就會影響到演唱者民族唱法表演的風格。
 ?。ǘ┯梅€定喉結訓練的方法進行調節
  在平常的訓練中,演唱者一張口,就必須下降喉結,并要將其穩定在此處,這樣,演唱者的下咽管道就會被拉長,自然地打開喉嚨的底部,從而調節控制演唱者的聲帶功能。如果這時候演唱者上提喉結,就會導致頸部肌肉向內壓迫,縮小演唱者的下咽管與喉嚨,影響到聲帶的肌能,無法充分打開會厭,影響到基音的共鳴,而且還會影響到演唱者氣流的暢通,加重聲帶的負擔使演唱者更易疲勞。反之,如果演唱者下壓喉頭,也會導致喉頭部位的軟骨與肌肉不能自如地調整自身聲帶的變化,這樣也會影響到演唱者的發聲。因此,在演唱者發聲的訓練中,必須訓練自己的喉頭,使其保持相對的穩定,始終讓其處于最有利發音的部位與最良好的功能狀態,而演唱者要想保持喉頭的穩定性,解決喉結上提或下壓的問題,可以用“O”和“u”的發音進行練習,這樣長時間堅持下來,就會保證喉結的穩定性。
 ?。ㄈ┯柧氼^腔的共鳴
  民族唱法的演唱者在剛學習時,往往只能使用單一的共鳴,這樣發出的聲音就會出現散、白、緊的狀況,因此,女聲的高音就會比較吃力,換聲也會有痕跡,演唱缺乏藝術性。為了更好地調節女聲的嗓音,提高她們的發聲能力,就要讓她們學會嗓音的調節,學會使用共鳴腔體的混合共鳴。筆者前文講述的打開喉嚨和穩定喉結這兩種調節的方法,能把喉腔、口腔和鼻腔聯合在一起。而演唱者的幾處共鳴腔體中,鼻腔和頭腔十分重要,演唱者的中聲區以鼻腔共鳴為主,高音則以頭腔的共鳴為主,低音則以胸腔的共鳴為主。在全聲區內的訓練中,嗓音的上行和下行就以此為原則,使五處共鳴腔體能夠混合統一。在實際的訓練中,很多演唱者無法統一共鳴的位置,有兩方面的影響因素,其一是因為演唱者調整使用的各共鳴比例不合適;其二是演唱者對頭腔共鳴的控制不穩定。演唱者要想避免這一問題,就必須保證每個音符在發聲時都要保持一定的頭腔共鳴,這樣才能將整個音域的共鳴統一起來。而要想保持頭腔的共鳴,演唱者應多練習“哼鳴”,找出假聲的位置,反復練習“i”的母音發聲。
  三、聲帶機能調節
  聲帶技能是調節民族演唱中女聲嗓音最重要的方式,在平時的訓練中,演唱者必須訓練自身聲帶在真假聲的結合與聲區的轉換。根據相關的研究,人體的聲帶在發出不同的音高時,聲帶的振動具有較為明顯的變化:低音時,聲帶振動的體積較大,人體的聲帶就會長而厚,呈全振動狀態,發出結實、濃厚的胸音,也就是人的真聲;高音時,人體聲帶的振動體積就會變小,導致聲帶被拉緊、縮短且變薄,只能作局部或者邊緣的振動,振動的頻率也會由小變大。聲帶的變化,就導致了人體聲區的轉換。當然,聲帶的生理變化是很細微且很復雜的,如果不經過一定的訓練調整,人體無法自己控制聲帶的變化,這樣就不能解決換聲的問題,自然也就無法唱出高音。演唱者要想訓練聲帶的真假結合,可以用“a、e、i、o、u”五個母音進行反復訓練,這樣便能逐步掌握自身聲帶變化的功能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呼吸調節、共鳴調節和聲帶機能調節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民族唱法中女生嗓音調節訓練的策略,希望能對相關演唱者嗓音的調節有所幫助,增強其自身的基本功,為觀眾呈現出更優秀的表演。
  [參考文獻]
  [1] 蘇里婭·阿布拉.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的嗓音調節技巧[J].通俗歌曲, 2014,11:19-20.
  [2] 薛曉燕.民族唱法女高音嗓音調節的途徑[J].大舞臺,2013,02:41-42.
  [3] 方小燕.試論民族唱法女聲的嗓音色彩調節[J].通俗歌曲,2017,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3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