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復合型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多元化的發展,教育行業想要滿足社會對其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進行相應的革新和優化,由此,我國提出了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方針。在實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進程并不是十分順利,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并不能滿足新時代教學的需求,這一影響因素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尤為顯著。本文針對這一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大學英語教師復合型發展的需求以及影響復合型發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發展措施,以供有關教育部門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地方本科 大學英語教師 復合型發展
引言
近幾年,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呼聲一直居高不下。由此,教育部結合我國的教育特點針對一條龍教育服務的理念發布了相應的文件,并且為了保證大學教育能夠更好地實現與基礎教育階段的銜接,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其中從教學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向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型的改革轉向。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向復合型方向發展,從而滿足新時代對英語教學的需求,推進大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大學英語教師復合型發展的現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部門為了保障大學英語教學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滿足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其根據我國的教育特點,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針對理論角度而言,這無疑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契機。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真正實施改革方案的院校少之又少,尤其是部分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并沒有對自身的教學方向和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依舊延續使用基礎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進程。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復合型發展就凸顯出其具有的獨特作用,從教師層面落實大學英語教育的改革,進而促進我國教育行業的多元化發展[1]。
二、大學英語教育面臨的問題分析
在進行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問題就是大學英語教育和社會需求存在的脫節現象。在現今多元化時代的發展環境下,社會對于本科畢業生在英語方面的要求,并不僅是能夠懂得部分通用英語的讀寫,而是要對所學的英語知識有著一定的應用能力。但是在現今的英語教育中,教育成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國的英語教育一直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實用性和應用性進行相應的改革。因此,站在社會層面,現階段我國EGP模式的大學英語教育已經不能充分滿足教育行業的需求,并不能為國家培養更具應用能力的英語人才。并且大學英語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英語教育在跨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上還有著較大的欠缺。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育中,跨文化交流素養和人文教育方面的培養是改革的重點,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應用教學能力,向復合型方向發展[2]。
三、影響EGP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重要因素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影響下,一般大學英語教師采用的EGP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應對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所發起的挑戰,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由EGP向ESP進行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影響因素,例如,應試教育的影響、四六級指揮棒的影響、各種考試應接不暇情況的影響、大學英語課程在大學教育中處于邊緣地帶、英語教師自身觀念沒有進行及時改革等。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過于單一,沒有相應專業的知識和ESP教學的實踐經驗。大部分教師自身存在主動適應改革情況的醫院,但是由于上述情況,在由EGP向ESP轉型時,就會遇到專業知識上的瓶頸,使轉型無法順利完成。所以,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和擴充,是實現教師向向復合型方向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3]。
四、大學英語教師復合型發展的對策分析
1.個人自主探究
針對大學英語教師個人的自主探究而言,首先要做到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明確“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在現階段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中,教師的工作負荷較高,極易產生倦怠心理,造成專業知識的更新不及時,自身的職業發展受到制約。對此,必須要徹底改變大學英語教師的心態,主動迎接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其次要努力加強自身更新專業知識的能力,構建更加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充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復合型的發展方向不但要求教師擁有學術上的知識儲備,還要對相關的學科專業知識進行掌握,確保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英語應用交流和教學。具體而言,大學英語教師可以積極參加相關的語言教學研討會,向專家學者了解英語教育的發展新動態,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等學習工具,參加ESP教學的培訓課程,充實自身的知識素養,對ESP教學理念進行系統性的學習[4]。
2.校本群體合作發展
在大學英語教師向復合型方向的發展中,不但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還需要進行校本群體合作發展,通過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協助,實現成功轉型。具體來講,校本群體合作的發展,首先要開展ESP教學理念知識的學習,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在ESP教學理論上的交流和溝通,做到相互協助,吸取成功的ESP教學經驗。例如可以共同組織ESP教學研討、開發ESP教學后續課程等。其次,針對ESP教學理念推廣校本培訓的模式,進一步加強專業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在院校中,可以由先關部門為英語教師設立其他學科專業知識的培訓課堂,并且院校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間的合作,幫助英語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補充和更新[5]。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育改革任重道遠,必須重視英語教師的ESP教學轉型,為英語教師的復合型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和幫助。教師自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主動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從而實現復合型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因素分析[J].外語研究,2010
[2]張屏.ESP教學下的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
[3]趙晨光.對英語語言教師向ESP教師轉型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3
[4]熊保霞.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外語人才為導向談大學英語教師的轉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