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針對地方本科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共建課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汽車發動機原理》為例,從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資源開發和考核方式制定等方面闡述了設計思路和方法,并對建設成果進行了總結介紹。經過為期兩年的探索,《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已形成一定行業企業特色,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校企合作  課程建設  發動機原理
  【基金項目】濱州學院校企共建課程項目(BYXQGJ201702)。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10-02
  近年來,地方本科院校開始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注重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校企共建課程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順應趨勢進行改革的具體體現和載體[1]。作為培養模式創新和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課程共建已然成為高校與企業互利共贏的新形式,對專業課程建設和企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汽車發動機原理》作為汽車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汽車發動機性能、混合氣形成和燃燒、熱功轉換及排放噪聲等相關知識,涉及大學物理、工程熱力學和汽車構造等多門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綜合性。該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理解發動機的工作過程,提升專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3]。
  1.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汽車發動機原理》在課程建設上主要存在教材內容滯后技術發展、講授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課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和考核方式單一等方面問題。
  1.1教材內容滯后于技術發展
  在汽車發動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們對發動機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促使企業研發高新技術應用到發動機中。但目前高校使用的《汽車發動機原理》教材中仍過多側重傳統理論模型,對當前發動機中應用的先進理念和設計方法很少涉及且不具體。許多前沿技術往往是一帶而過,不能很好的做到與時俱進[4]。
  此外,教材的編者多為高校教師,缺少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因此,編寫的教材內容理論推導多,使用實例少,對汽車發動機未來的發展趨勢把握不夠準確,導致與實際應用有所脫節。
  1.2講授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
  《汽車發動機原理》的課程性質決定了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師講解過程往往抽象乏味,且缺少必要的案例支撐,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隨著學習的深入,會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從而造成惡性循環,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1.3課程涉及面廣綜合性強
  汽車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影響因素復雜,分析時需要掌握的概念較多,其中涉及多門課程的相關內容,知識面較廣[5]。而各影響因素間往往又存在間接聯系,綜合性較強,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造成知識的混淆,不利于學生系統掌握基本原理。
  1.4考核方式單一
  《汽車發動機原理》的課程考試仍采用傳統的閉卷形式,考核內容多為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論,單純記憶類題目較多,缺少應用分析類題型。學生雖可通過短時間的死記硬背獲得較高的考試分數,但實則對所學知識缺乏深入理解,無法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2.校企合作課程建設
  針對《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校企課程共建,可以把企業先進的技術融入課堂,使課程建設更加適應企業行業發展需求。同時采用項目式教學,將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涉及到的發動機原理知識以實例的形式應用與展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1校企共建課程教學團隊
  課程教學團隊由校企雙方能力突出的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學校選派課程主講教師赴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究,學習先進技術,熟悉生產流程,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校每年聘請1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為學生講授發動機原理的部分內容,學校主講教師全程聽課學習。
  2.2校企共同優化教學內容及方法
  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講授內容進行更新,突出重點,縮減汽車發動機歷史及分類等內容的講解,補充新的設計思路與研發理念,同時結合企業實際,對部分內容進行適當擴展。采用案例式教學,以企業生產項目為載體,將理論知識融合到實際生產中,提高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
  同時教師將外出參會時學習的最新研究方向及成果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使學生明確當前發動機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如在講授四循環發動機實際循環過程時,增加了在內燃機學術會議中聽取天津大學關于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學術報告中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課下查找相關資料后積極與教師討論交流,拓寬了知識思路,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3校企共同開發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企業生產資源,錄制生產過程和實驗研究視頻,服務于課堂教學。同時將汽車發動機性能測試實驗與企業發動機產品測試相結合,讓部分學生動手搭建實驗臺架,參與發動機性能調試,從而增強對發動機原理的認識。
  2.4校企共同建立考核機制
  校企專兼職課程教師共同制定綜合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機制,調動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期末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不僅包括上課出勤、隨堂測驗和作業完成等基本情況,更側重課堂討論、實驗參與等多方面表現。
  在期末考試命題時,突出分析題型所占比重,注重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的考核,并采用一頁紙開卷等形式,避免對單純記憶性內容的考查。建立的考核機制能夠客觀的評價每個同學,從而在班級中形成爭先恐后的學習氛圍。
  2.5校企共同開展課程教學改革
  以課程培養目標為導向,探索新的建設方法,推進課程教學改革。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深入課堂聽課、組織教師座談交流和聽取學生反饋意見等形式,積累總結課程教學改革經驗,形成教學改革成果。針對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建設,共同開展教學改革研究。2016年12月,與渤?;钊煞萦邢薰韭摵仙陥蟮慕萄许椖俊稇眯痛髮W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校企合作建設課程《汽車發動機原理》獲批立項。   3.課程建設成績
  經過與渤?;钊煞萦邢薰緸槠?年的校企課程建設,增強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聯系,提升了教師的能力水平,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3.1師資隊伍趨于穩定
  已形成中青年結合的教師隊伍,包含2名課程主講教師和3名企業高級工程師。完成了主教講師為期半年的頂崗鍛煉學習,同時聘請企業高工2人2輪次講授課程內容,學生對外聘教師評價較高,課堂氣氛活躍。
  3.2教學內容充實具體
  將企業在項目研發中解決的發動機缸內熱沖擊及活塞環岸燃燒機理等問題與課本知識結合,使講授內容更加清晰。在講授爆燃的表現及振動噪聲時,將發動機實驗過程中爆燃發生時的活塞敲缸及熱沖擊等圖片及音頻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理解。
  3.3教學資源優質豐富
  已錄制完整課堂教學視頻一套,并上傳至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通過電腦或手機端上網查閱課程相關視頻、課件及重難點剖析,也可通過平臺留言與任課教師及企業技術人員交流互動,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
  3.4畢業設計真題真做
  校企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及畢業設計,當前已完成3屆共6名同學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課上所學汽車發動機燃燒與放熱等知識,完成了活塞運動過程中熱應力變化的仿真分析。分析結果有助于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迅速精確的制定方案,也為后續實驗的進行提供了理論指導。
  3.5實踐教學條件提升
  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部分,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利用此次校企合作機會,采取共建實驗室,共享實驗資源等方式提升課程實踐教學條件。目前,與企業共建的發動機臺架實驗室已投入使用,并完成輕型柴油機實驗臺的搭建。學生通過實測發動機特性曲線變化,驗證理論知識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同時將在企業測得的汽油機曲線進行對比,分析汽柴油機特性上存在的異同及原因,有益于對理論知識的領悟。同時,共建實驗室在開課學期服務實踐教學,其余時間可供企業進行項目研發,有效的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
  4.總結
  本文在闡明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校企共建課程必要性的基礎上,以《汽車發動機原理》為例,分析了在課程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總結了開展校企合作共建課程的方法和思路。經過為期兩年的探索,《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現已形成一定行業企業特色,突破了傳統理論教學方法,整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文廣,胡波,曾文波等.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5-19.
  [2]冀宏,張然,張根華等.基于校企合作教育的應用型課程建設思路[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40-44.
  [3]黃鍵,沈英,王宏威.《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71-172.
  [4]侯小梅,劉建勛.對“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設計優化問題的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8):131-134.
  [5]王磊,張藝,孫鉑.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項目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16):80-83.
  作者簡介:
  馮川(1986-),男,山東濱州人,講師,主要從事汽車發動機控制系統開發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3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