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校企合作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問題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在不斷調整自身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便是其中一種選擇。本文以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為出發點,在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內涵的基礎上,剖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當前,校企合作教育這一高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視,高校和企業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作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內涵
  1、校企合作的界定
  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內涵是“校企合作、產學合作、雙向參與”。而其實施途徑和方法就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即國際上通稱的合作教育,是指教育機構與企業在人才培養、培訓中所進行的教育教學合作活動。本文將校企合作理解為:參與主體利用各自資源、環境的優勢,在人才培養與人才儲備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互動、合作的過程,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和行業企業當下及未來需要的具備工匠精神的髙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最終實現企業、學校與學生多贏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本研宄校企合作的主體中的“企業”不僅僅指具體形態的公司制企業,也包括行業協會和行業組織或產業聯盟。合作主要主體是企業與高校,不同層次的企業與不同類型的高校其合作的內容、側重、方式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側重于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培養問題。
  2、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界定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在互利雙贏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有機結合,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要求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模式。它主要包括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設計和教育方法等構成要素,即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而促進企業的有效聯合與參與卻是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二、校企合作培養存在問題分析
  以現有的調研情況來看,在我國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阻礙雙方的合作開展。
  1、實習實訓基地和實訓安排的穩定性不足
  當前,國內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企業中開展的實習期限短,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出于對實習實訓這一教學環節的重視,應用型本科院校通常會多方聯系,運用各種資源和有利條件,在合作企業里建立實踐基地,但實際上很多實踐基地有名無實,真正有規模、定期接收實訓學生的企業并不多。國內高校見習的主要形式以調查、觀摩為主,一般在大三學年安排兩周至四周不等的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有深入一線崗位的機會,能初步體驗企業單位的組織結構體系,了解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和未來的需求情況等。只有到了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才安排畢業實習,學生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參加企業一個部門或一個工種的專業實習,檢驗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累計大學四年的實習時間,僅有一個學期。
  2、校企雙方合作契合度有待提升
  我國高校與企業的關聯大都是松散的。除了行業性的高校,一般高校與企業之間缺乏依托性。高校教師只關注理論,企業用人沒有訂單式理念。因此,實習實訓的合作大都停留在人員的流動層面,學生穿梭于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習過程以觀摩為主。雖然學校積極推動生產實訓,學生也希望能參與到實際項目或工程中,但因為契合度太低,要想獲得參與其中的機會還是少數。很多企業不愿配備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提供生產設施給學生進行生產性操作。再加上相關制度和政策的缺失,企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無需承擔什么責任,這更使學校與企業產生距離,許多實踐只能通過校內工程中心或仿真環境下的模擬實驗室進行,為學生提供真正動手實踐的機會明顯不足。
  3、校企合作的政策體制有待規范
  學校和企業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分管部門也不相同,追求的利益,管理的思路也不盡相同。學校的目標是培養人才,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利潤和尋求經濟效益,校企雙方的目標不一致是合作的主要障礙。企業存在沒動力、無約束、少實惠的顧慮和害怕風險的心理。當前,校企合作總體上還是處于民間狀態,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的情況沒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行業協會、權威機構等其他類型的組織也還沒有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現有的校企合作主要是雙方的自發行為。1996 年德國科學委員會通過“對應用科技大學雙軌制改革的建議”的決議,首次承認企業也是應用科技大學的學習地點,在企業中學習是應用科技大學整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德國,企業參與工程師后備力量的培養是一種義務。企業既可以通過接收實習生擴大影響,又可以在實習中物色高水平人才。時至今日,我國還未能出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與企業參與的政策法規。因此,我們的校企合作未能有實質性突破的確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三、政策建議
  針對以上校企合作存在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圍繞企業需求開展校企合作教育
  不同類型的企業對開展合作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強化與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積極主動的去熟悉一線生產經驗和最新技術信息,切實增強參與意識與服務效果,構建并擴展與企業間的新型平等合作關系。在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時,學校應主動發揮知識科技優勢,為企業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類似為企業培訓員工,協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項目創新研發、產品或生產線升級等,擴大合作范圍,挖掘合作深度,助力企業提升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久而久之,企業就會親身體會到教育與產業結合的所帶來的成果,認識到借助學校教學平臺是提升企業人力資源與科技資源的有效途徑。
  應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走出去”,還可以把企業“請進來”。學??梢云刚埿袠I專家和企業核心技術骨干擔任專業教學顧問,可以邀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項目帶頭人在校園舉辦專業知識講座,使企業對專業合作教育的熱情得到提高。   2、建設高水平混編師資隊伍
  混編師資隊伍主要是學校在發展中根據自己的師資實際狀況,除了培育校內的教師隊伍外,還要根據教學、科研等的需要,外聘兄弟院校教師、行業專家、企業領導或工程技術人員來校任課、指導學生、學習交流。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仍然要抓本校教師專業水平,并建設穩定的、素質過硬的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一支穩定的外聘教師隊伍,需要學校優化當下外聘教師管理機制、課酬制度,以師為本、提高管理水平。同時注重選聘過程的擇優錄取,做好教師儲備工作。加強外聘教師與專任教師的融合度,首先就要重視對外聘教師的人文關懷。學??梢砸越虒W經驗分享、院系師生交流、課題進展研討等為主題搭建校內外教師互動、交流、信息分享的平臺。增強外聘教師的認同感和歸宿感,例如在夏季高溫時節,院系可以為外聘教師提供冷藏飲用水,院系教學、科研等研討會要主動邀請外聘教師參與,通過頭腦風暴,實現更多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3、充分利用區域優勢
  地方性與應用性,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兩大主要立足點。地方性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面向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培養適應地方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為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分布在全國的地級市。一般每個地級市都有一所。因為地區的不同,在文化傳承的特色、經濟建設的重心和城市發展的核心都會有不同;這就為各高校實現有目的的服務社會、形成自身的特色辦學創造了有利條件。應用型本科院校除了滿足該城市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還應積極為本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或特色產業服務,主動調研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以地區經濟特點和產業結構設置特色專業,努力將學校科研成果的轉換、技術服務及政策咨詢與當地經濟密切聯系起來。
  4、建立校企合作專門管理機構
  在國家有關校企合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的背景下,要使校企合作規范、有效、健康的開展,應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校企合作教育管理部門——校企合作中心。根據本科高校二級管理的機制,校企合作中心應該有兩級機構。學校層面,由于校企合作的重心是人才培養,一般建議掛靠教務處,以便與正常教學的統一協調。院系層面,要求有一位副職擔任院系一級中心主任,專心于與企業打交道,為學生的實踐教學鋪路架橋。校院兩級校企合作中心還應配備專門人員和兼職教師,讓具有一定的實踐教學經驗的高職稱教師和熟悉合作教育運作的工作人員在中心里發揮聯絡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梁,殷惠光,姜慧,徐孝昶.基于行業協會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6).
  [2]易兵,曾永衛.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新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 2015(10).
  [3]黃中華,謝雅,黃峰. 搶抓協同創新發展機遇 推進地方高校快速發展[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09).
  [4]柳長安,白逸仙,楊凱. 構建“需求導向、校企合作”行業特色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6(01).
  [5]朱愛青,潘健. 農林類院校園林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以黃山學院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 2017(03).
  課題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機制研究(課題編號:SGH17H3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