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如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已經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并且作為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皩W本式成長課堂”教學的推進,真正意義上做到以生為本,學為中心。本文就“學本式成長課堂”的內涵、教學目的以及教與學的關系進行闡述,進一步提出小學語文“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策略,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以生為本 學為中心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引言
“學本式成長課堂”是教育領域一項新的探索,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此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令學生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強化,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全面素質教育環境下,“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的推進,要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以促進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1]
一、“學本式成長課堂”簡介
1.內涵
所謂學本式成長課堂,就是所構建的課堂獨特之處在于,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圍繞教學目標和核心問題出發,通過師生之協調配合來對知識進行探究,保證探究的自主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有效鍛煉,并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這就有助于師生共同成長。在這一課堂環境下,師生之間真正達到了平等,課堂民主化氛圍得以塑造,師生相互配合開展合作學習,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進而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強化。[2]
2.教學目的
該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學生學習,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生,就是授人以漁,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組織、引導等職能的發揮,令學生更好的梳理知識并構建知識體系,學生自主探究所獲得的知識更有助于學生吸收內化,相比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更具有效性。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就是解決問題,圍繞問題出發師生進行合作探究,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知識水平提升和綜合能力強化。[3]
3.教與學的關系
學前教后,以學為基礎,以教為輔助,傳統教師先講學生后學的方式得以轉變,形成一種不學不教的教學模式。在學本式成長課堂下,課堂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來實現,令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不僅如此,此種課堂的構建,實現了以學定教,就是結合學生所學來決定教的內容與方法,這就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成長的平臺,發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并在無形中培養學生情感。教主要為學提供服務,結合學生學的情況來對教進行評價,為學生合作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二、小學語文“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科學設計課堂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順利推進“學本式成長課堂”,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便在語文課堂上發掘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個體價值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展現。小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并且存在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問題的科學化設計,有側重點的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以語文問題令學生找準課堂自主學習方向,切實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性。教師所設計的課堂問題應當具有針對性,對于難度程度不同的問題要保證所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差別化,點撥學生,以促使其感知問題價值,在語文學習中掌握主動權,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學本式成長課堂活動中,深切感知知識內涵,并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應當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課堂問題應當能夠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促使學生就問題進行反復閱讀和仔細思考,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強化,鼓勵學生提出自我發現并做出自我判斷,這就有助于改善小學語文“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成效。
2.建立學習小組,注重展示作用發揮,優化課堂模式
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活動的推進,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需求出發,注重探究性學習,將學生科學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多元活動,公共參與到實踐中,并開展科學評價。通過此種小組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充分展現出學生主體地位,令自主管理與教育的現代化教學機制得以形成,更好的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輔助,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無形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這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注重學習方式的優化,發揮展示的有效作用,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增進學生彼此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化的學習空間,便于學生自我整理語文知識,對語文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構建語文知識體系,順利完成語文自主學習任務,這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化,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實踐中傾聽、把握進而判斷,從而培養學生審美意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化。[4]
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優化,堅持備教一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要貫徹“先學后議、反饋展示、點撥拓展、評研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堂布置作業,學生小組批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悟升華。老師可抽檢調研,釋疑解惑,從而實現教學相長。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揮教學日志的監督、調控作用,為創建高效課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學本式成長課堂”教學模式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教師要圍繞語文教學目標出發,對該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令學生感知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這就有助于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沙馬木呷.喚起需求,吸引學生參與知識生成——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心得[J].速讀(下旬),2015,(11):24.
[2]楊繼梅.怎樣設置契合小學生認知的語文課堂[J].新課程·上旬,2015,(11):350-351.
[3]龐觀嬋.以生為本,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外語文(上),2018,(6).
[4]梅艷偉.以生為本,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學周刊:C,2015,(10):71-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