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分享”式“動感課堂”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對話—分享”式“動感課堂”(以下簡稱“動感課堂”)是從長期教學實踐中生長出來的教學智慧。它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學追求,一種教學理念,一種課堂形態?!皩υ挕窒怼笔墙膛c學的策略,“動感課堂”是教與學的追求。
一、“對話—分享”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動感課堂”基于兒童的天性和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的“對話式教學”理論,提出了“對話—分享”教學策略;借鑒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主張和應用心理學的感官協同定律,提出了“手動、口動、腦動”;借鑒人本主義理論提出了“心動、情動”。
“對話”主要指與媒介對話、與同伴對話、與教師對話?!胺窒怼敝饕阜窒韨€人理解、分享經驗教訓、分享情感體驗?!皠痈小敝饕刚n堂“五動”:手動、口動、腦動、心動、情動。所謂“手動、口動”就是學生行為上要參與,所謂“腦動”就是學生思維上要參與,所謂“心動、情動”就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參與,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應該是“深度學習”,應該是“以學習為中心”,應該是一種被“卷入”的狀態。
為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筆者概括出教師行動十字方針: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勵。沉默就是“給空間”,示弱就是“給膽量”,等待就是“給時間”,放手就是“給機會”,激勵就是“給動力”。為了讓學生深度參與,筆者提出了學生行動十字方針:對話、分享、反思、內化、應用。
為了讓“動感課堂”更容易操作,筆者提出了動感課堂基本框架結構——一體兩翼,四環五步。
“一體”就是筆者倡導的“五動”理念,課堂是展現生命活力的地方,要盡可能讓學生動起來?!皟梢怼钡暮诵膬热菔恰扒榫场薄皩W材”“問題串”。有了“情境”學生學起來才會有意思,才會有真實感;有了“學材”學生才能操作、思考,學習才有“抓手”;有了“問題串”學生才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課堂才會有“溫度”,才能真正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的積極轉型。
“四環”主要指一節課的基本組織流程,主要包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操作思考,交流發表;對話分享,點撥指導;分層訓練,達成目標。這里只是提示幾個“核心詞”,主要目的是讓教師們看到現在的課堂一定是“讓學生站在正中央”的課堂,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的角度設計教學組織活動。
“五步”主要是針對前面的“問題串”提出具體操作策略。這里的“做、思、說、辯、評”主要是描述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過程,筆者把它稱為“思維圈”。該“思維圈”是開放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后可能又發現一個新問題,再按照這樣的路徑去學習,就可以真正學會“從頭到尾”思考問題。通過這個思維圈可以看到,學習一定是要經歷完整的建構過程的,因為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后,他們就學會了如何思考,就學會了一種思維方式,養成了一種思維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才會伴隨他們一生。
為了增加對教師的指導性,筆者專門設計了《動感課堂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妒謨浴穬热葚S富,指導性強,里面有“動感課堂評價表”“動感課堂60個研究專題”“動感課堂評價用語100句”等10項內容。教師們按照《手冊》進行操作,就會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二、以“二十四個策略”和“十句導航語”為“抓手”
為了讓教師們在工作中有“抓手”,筆者又提出了打造“動感課堂”的二十四個策略:觀念更新,理念內化;讀懂學生,高效對話;讀懂教材,明確目標;適度拓展,開闊視野;經歷過程,自主建構;訓練語言,促進交流;先學后教,少教多學;教不越位,學要到位;滲透思想,增加深度;問題引領,增加溫度;植入文化,增加濃度;局部美容,增加亮度;數形結合,化難為易;善于舉例,幫助理解;巧設練習,提高能力;積累經驗,關注發展;反饋及時,調控到位;精心預設,動態生成;生態課堂,應然選擇;五字真經,好課標準;培養習慣,掌握學法;既為經師,又為人師;走出誤區,返璞歸真;漸行漸悟,幸福成長。
隨著“動感課堂”實驗的不斷深入,筆者提出了“十句導航語”:一個目標,兩種意識,三個抓手,四步流程,五個學會,六種期待,七對關系,八個細節,九條策略,十字方針。具體內容如下。
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兩種意識:對話意識,分享意識。三個抓手:情境,學材,問題串。四步流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操作思考,交流發表;對話分享,點撥指導;分層訓練,達成目標。五個學會:學會認真傾聽,學會大膽表達,學會主動質疑,學會有效合作,學會相互欣賞。六種期待:小手高舉,兩眼放光,你問我答,你來我往,觀點交鋒,智慧碰撞。七對關系:取與舍,快與慢,點與面,明與暗,深與淺,知與情,放與收。八個細節:一看素材選取,二看理念落地,三看課堂結構,四看學生參與,五看教師引導,六看練習設計,七看課堂生態,八看目標達成。九條策略:讀懂學生,高效對話;讀懂教材,明確目標;經歷過程,自主建構;問題引領,增加溫度;植入文化,增加濃度;滲透思想,增加深度;數形結合,化難為易;培養習慣,掌握學法;精心預設,動態生成。十字方針: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勵。
三、依據“動感課堂”評價表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診斷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導向功能,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科學、系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教育創新意識,是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核心素養落地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通過“動感課堂”評價表(見表1),教師們可以自我評價,學會反思。
概括來講,“動感課堂”要努力做到“八有八無”——有目標、有問題、有對話、有分享、有梯度、有溫度、有深度、有效度;無邊界、無越位、無缺位、無灌輸、無粉飾、無低效、無恐懼、無痛苦。
此外,“錢守旺動感課堂服務平臺”是為了配合“動感課堂”實驗而專門開設的,定位準確,每天為老師們推送一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文章,讓實驗學校的老師們每天進步一點點,進而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2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