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的“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完善閱讀教育,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堅持 “學本式”理念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成長。本篇文章將基于小學閱讀教學實際,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構建和諧的“學本式”課堂。
關鍵詞:學本式;語文教學;閱讀策略
引言:在“學本式”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和家長更加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打造和諧的 “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語文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他們成為閱讀教學中的真正主人。
一、和諧“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概念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币虼耍W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和主動的去思考、理解和獲取閱讀體驗。通過大量的閱讀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諧的“學本式”語文課堂遵循了“個性化”這一特征。學生成為了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在課堂中學生開展合作和自主學習,收獲閱讀的快樂,得到身心的成長。
二、構建和諧“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策略
學生是學習中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式,不再以教師的單方面知識輸出和閱讀見解分析開展閱讀教學,而是讓學生自主地開展閱讀實踐,從而構建教師、學生和閱讀材料之間的和諧關系。
?。ㄒ唬┨岢珜W生自主閱讀
“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在課堂的預習階段,教師應該提倡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向他們拋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在課前帶著問題對所學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這比起傳統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同時感受到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比如,教師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主題內容、中心思想,對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摘抄,通過網絡查找一些和閱讀文本相關的資料。在課堂開始階段,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展示給其他同學。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充分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ǘI造良好的閱讀情境
營造良好、和諧的閱讀情境,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收獲更加愉悅的閱讀體驗。此外,營造閱讀情境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延長他們的專注力。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同時也缺乏持久力。
比如,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兩個正在打電話的人。在視頻中,學生看不清通話人的模樣。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視頻開展想象。因為對人物的年齡、具體談話內容十分好奇,學生們變得活躍起來,并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營造和閱讀的文本相關情境,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導人,主動融入到閱讀意境當中。
(三)注重閱讀材料的積累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需要學生對教材中的優美語句、精彩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有利于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將文本中所獲取的知識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能夠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以提升語文素養。增強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材料的積累。
例如,在學習《泉城》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展示課文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然后讓學生進行體會和跟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和感悟所描述的大自然中泉水的壯麗。此外,讓他們對文中的優美,語句和段落進行背誦。對這些優美語句的不斷積累,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提升他們對閱讀的理解能力。
(四)提供自主閱讀空間
小學生之間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個性。因此,在“學本式”的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人差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讓他們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開展閱讀,教師只是在旁邊進行適當的引導。閱讀的方式包括邊思考邊閱讀、邊表演邊閱讀、集體閱讀、批注閱讀等等。當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方法能夠有所選擇的時候,他們會將閱讀當作一種享受,不會有壓迫感,從而更輕松、愉快的開展閱讀學習。
?。ㄎ澹┏浞职l揮學生主人公意識
在和諧的“學本式” 閱讀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不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一步一步的無條件完成。因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機會,去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閱讀內容。讓他們在自我規劃的過程中,自由的表達,從而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意識。例如,在閱讀《徐悲鴻勵志學畫》之后,教師讓學生自主開展同學之間的提問。然后將問題收集起來,開展小組和班級內部討論。最終讓學生對所有問題進行整理、比較、歸納和總結。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需要為學生構建和諧的“學本式”語文閱讀課堂,將學習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莉莎.對構建和諧學本式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22).
[2]張芹.構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江蘇教育 017(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