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不但使人們日常生活越發便捷和高效,同時也促進了網絡語言這種新穎語言形式的誕生。網絡語言以其詼諧易懂的特征迅速風靡全國,尤其受到青年人的青睞,它的出現除給人們之間的交流增添了許多樂趣之外也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闡述了網絡語言的定義及特征,然后分析了其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最后為我國漢語言文學在網絡語言盛行背景下的健康發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分析
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其主要的功能是進行信息傳遞,在一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石,漢語言在不斷地積淀和傳承當中逐步演化為漢語言文學,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語言被大量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中國網民的迅速增長更為網絡語言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網絡語言雖然能豐富交流的情感和增添生活樂趣,但是也不斷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造成沖擊,如何使二者平衡健康發展是學術界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
1 網絡語言的定義及特征
1.1 網絡語言的定義
網絡語言顧名思義包含所有網絡上使用的語言,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在網絡媒體中頻繁使用的記敘性和描述性的語言,其詞語的選用、句型結構及使用規范和傳統的漢語言大致相同,也包括IT行業的專有名詞,如“黑客”、“紅客”等。狹義概念上的網絡語言所包含的范圍更窄一些,主要指由拼音、英文字母、表示特殊含義的數字、表情及網絡圖片構成,用以表達終端用戶的情感并提高交流效率的語言工具。最初網絡語言依托于互聯網產生并應用,隨著我國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其逐漸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公眾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達工具。
1.2 網絡語言的特征
網絡語言之所以不斷獲得公眾的青睞,是因為其自身具有的特征相比標準的漢語言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表達和交流需求,總體來說,它具有如下特征。
1.2.1 簡化性
網絡語言通過使用更簡潔有趣的詞語來代替標準漢語言,創新了表達形式、提升了溝通流暢度,因此,其簡化性較強。網絡語言的簡化主要包括3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為同音詞替換,指相同讀音的詞語間的相互替換,如“叔叔”一詞表達為“蜀黍”、“哥哥”一詞替換為“鍋鍋”等。第二種形式為諧音型,指利用諧音進行名詞指代,如使用“艾瑞巴蒂”指代“everybody”一詞等。第三種是數字型,指用和詞語相近讀音的數字表達詞語的含義,如用“88”表達“拜拜”的意思等。以上形式都使標準漢語言的表達內容得以簡化,使情感傳遞更豐富細膩。
1.2.2 創新性
網絡語言是在網民通過互聯網交流時被創造出來的,隨著公眾對網絡依賴程度的不斷提高,網絡語言也經歷著快速的擴充和更新,因此,網絡語言的創新性較強。當人們對標準漢語言的掌握程度較好時,再通知網絡進行溝通交流時便會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網絡詞匯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會使聊天更加有樂趣,也避免了使用標準漢語言帶來的單調和乏味感。
1.2.3 包容開放性
網絡世界是開放的,給公眾帶來了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意見的機會,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交流信息、發布信息,這也使得這一過程中使用的網絡語言更具包容性。
2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積極影響
2.1 給漢語言文學增添活力
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體現出了漢語言文學強大的生命力,也說明了文字和語言可以通過自身特有的機制進行創新以實現代代傳承。毋庸置疑,語言要想實現不斷的傳承并實現歷史上的延續,如果缺乏自身的更新機制是不可能實現的,網絡語言的出現促進了標準漢語言文學這種機制作用的發揮,因此,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增添了活力。與標準漢語言給人們帶來的刻板生硬的印象不同,網絡語言幽默詼諧的表達豐富了人們的交流情感,有時一個簡單形象的表情便勝過冗長的表達,這豐富了漢語言文學展示的外部風貌。每年,漢語詞典都會根據當年詞匯的更新或使用情況對詞匯進行收錄匯編,充分為語言的向前發展服務而不是阻礙其進步,這樣便使得網絡語言與標準漢語言協同發展,互為補充。此外,網絡詞匯極大擴充組合了現有詞匯的含義,如“神馬”、“浮云”等詞匯在字典中都是很普通且用法很受限的詞匯,但網絡語言“神馬都是浮云”卻創新出了含義完全不同的表達,既略帶調侃又恰當反映了生活哲學,因此可以看出,網絡語言可以極大促進漢語言文化的發展。
2.2 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與交流
由于網絡用戶之間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交流時難免出現歧義或誤會,阻礙了公眾之間的有效溝通,網絡語言通常運用各種標點及符號、表情的排列組合來表達特殊的情感,使得原本遠距離的溝通沒有那么冷冰冰,而是充滿了豐盈的感情。同時表達的意思也淺顯易懂,雙方很容易理解,從而避免了因文化差異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促使雙方溝通更高效、順暢。此外,漢語言文學中的一些生僻字也因網絡語言的出現而得到有效普及,例如“囧”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屬于生僻字,日常生活中不常見到,也沒有動力去研究該字的讀音和具體含義,但是在網絡交流時這個字以表情引入則賦予了新的含義,激發公眾對“囧”字的興趣,從而推動該字的傳播和普及。除此之外,隨著各國之間文化的深度交流與融合,網絡語言也沖破了國界的限制,成為全球網民普遍使用的語言,不同國家的網民可以通過網絡語言進行交流溝通,促成業務,同時有利于中華民族寶貴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增強民族自豪感。
3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消極影響
3.1 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發揮教育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3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