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社會發展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漢語言文學也得到了新的發展空間。漢語言文學可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與美學修養的提高,在新的形勢下不斷完善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不斷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將蘊含在漢語言文學當中的感性與理性成分充分挖掘出來,幫助學生全面提高審美素養。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審美教育 滲透對策
一、審美教育相關內容的闡述
?。ㄒ唬徝澜逃膬群?
審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相當于一個總稱,其中涵蓋著想象能力、鑒賞能力、創新能力等。審美感受能力是整個審美過程的起點,也是開展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礎。作為審美教育的基礎內容,審美感受能力泛指對審美主體獲得的方式方法進行培養教育。以美的感受作為鑒賞能力的基礎,再對其進行辨別與評價。將外部的感知美與自身的經驗能力相互結合,所產生的精神美感受屬于想象能力。審美能力則是將這些能力作為基礎進行實踐與創造,也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審美教育的活動
審美能力的培養活動就是審美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的審美理想與審美欲望,由審美欲望刺激學生,是開展審美活動的主要動力,審美理想則是激發學生審美創造力的動力源泉,這兩者都屬于審美教育活動的主要環節。第二,培養學生的審美心理,想要學生具有優秀的審美心理素質,應引導其明白感性認知、理性認識的特點,在審美情感教育方面凸顯出其作用。第三,審美教育還可以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審美優勢在審美教育活動當中充分現象出來。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ㄒ唬h漢語言文學學課程設置較少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課程少之又少,課程的構建體系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使得學生難以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再加上教學方法的單一枯燥,教學方法相對落后,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大部分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內容依舊停留在表面,尚未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審美教育,學生的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得不到提高。
?。ǘ┙虒W理念相對落后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發展的過程中,教學理念落后屬于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選擇的考核評價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的評價依舊停留在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方面,學生過于關注學習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教育。教師關注教學效率學生關注學習成績,忽略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樣的惡性循環學生極有可能產生消極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漢語言文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實施
?。ㄒ唬h語言文學中“美”的事物
在漢語言文學中,“美”是一個廣泛的定義,在當前來看,筆者認為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內容的美。在漢語言文學中,學生們學習的首先就是文章,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是能夠有著一個評價的,優美的句子就是內容的美。例如在課文《沁園春雪》中的一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一句,就完美的寫出了北國落雪的壯美景象。而第二個方面就是思想德美。漢語言文學課本的評價,除了內容的美之外,還需要判斷其思想上的美。思想上的美相對更加的重要。例如在課文《故鄉》中,魯迅寫道:“這世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句話的是《故鄉》一文中的思想核心,講述的就是那種人在命運前的無奈。因此,是全文中最美的思想。
(二)在課文分析中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漢語言文學中開展審美教學,(口語化嚴重)需要從課文分析中人手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就是發現美得能力,我國的漢語言文學課本中,文章都是經過了精挑細選后來進行教育教學的,因此每一篇文章中都有美的地方。但是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審美教育,所以對于美學的理解還存在一些誤區,(什么意思?)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應該讓學生不斷的進行文章的閱讀,發現文章中的美。
?。ㄈ┰诼?、讀方面培養學生審美感受能力
審美能力中還包括了發現美的能力,其中主要的感受是從聽和讀兩個方面來進行的。其中,聽主要是通過聽覺來發現文章中的旋律美,這種美是帶有節奏感的,能夠讓學生情不自禁的想要跟讀,而讀則是通過語感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一些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說出上句,腦海中情不自禁的跟出下句,就能夠讓學生知道,語言的無窮魅力。
(四)在寫作的方面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
最后是通過書寫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最終還是要變成文章的寫作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寫作就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前幾個步驟都是讓鍛煉學生對于美的感受,而寫作則是真正鍛煉學生個人創造美的能力,這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課程《題破山寺后禪院》的學習中,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課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彼木湓姼鑱磉M行擴寫,用現代的語言將詩歌的內容復述出來。這種作業的難度不高,但是卻能夠全面的考察學生對于美的發現能力。在學生的作業完成后,老師應該明確的告訴學生,這首詞的擴編,最為主要的就是將:“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币痪溥M行合理改編,才能夠體現出全文的美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審美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學兩者相互融合,既符合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學自身的需求,還可以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因此,教師應給予審美教育高度重視,充分挖掘漢語言文學教材當中的審美教育素材,以此激發學生對學門學科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為學生今后的漢語言文學科目的學習提供保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856.htm